時間:2020年12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成本管控是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文章以S紡織企業為例,對其成本管理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目標-作業成本法集成模式,為紡織企業進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本管理方法;集成模式
一、引言
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企業應更加注重對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用低成本獲得高效益。在“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中,“一降”即為“降成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企業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標、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對企業長期生存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浙江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大省,近年來,紡織業成本持續上漲、產能過剩、產業層次偏低等不利因素,嚴重制約著紡織業的發展;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出口下降,許多紡織企業難以生存、紛紛倒閉。
紡織教育論文范例:紡織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和新工科協同建設的思考
為提升紡織企業競爭力,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方案》,一些地市如紹興市出臺了《紹興市紡織產業等重點傳統產業分行業改造提升行動方案》等文件,從政策層面推動紡織企業轉型升級。本文以紡織企業成本管理為突破口,從財務戰略層面進行成本管理方法集成,將目標成本、作業成本綜合運用到紡織企業成本管理中,提出全新的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并為該模式的順利運行提出保障性措施,從而有效控制紡織企業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紡織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核算信息不夠準確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購買了先進的制造設備,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用所占成本相對較少,間接制造費用比例越來越大,但很多紡織企業仍然采用傳統成本法進行核算,導致制造費用分配不準確,再加上有些企業對成本進行人為調控,使得很多紡織企業成本信息失真,不利于企業生產經營決策。
(二)成本管理觀念比較落后,成本管理模式單一很多紡織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成本管理理念相對比較陳舊,成本管理意識不強,對成本管理的生產環節比較重視,忽視對研發、采購、售后服務等環節的成本管理。側重事后成本管理模式,忽視事前和事中的成本管理模式。
(三)缺乏系統性的成本管理體系紡織企業成本管理手段比較單一,有的可能采用目標成本法進行簡單成本預算管理,事后沒有積極跟進,制定的目標成本成為擺設;大型的紡織企業可能會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計算,在某一部門運用作業成本進行成本管理。但整體上缺乏系統性的成本管理體系,導致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顧此失彼,未能完全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三、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集成模式構建
(一)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內涵目標成本法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制定的目標成本計劃,調節影響成本費用的各種因素,企業成本費用控制在計劃范圍內,降低企業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作業成本法(ABC法)是指以作業為間接費用歸集對象,通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資源費用到作業上,再通過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成本對象上去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ABC法原理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
(二)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比較
一般來說目標成本法側重于外向型管理,作業成本法側重于內向型的管理,兩者有不同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不足。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兩者如果進行有機的結合,就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對于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目標-作業成本法集成模式
一是紡織企業確定目標利潤,根據目標利潤,確定每個作業的目標成本。二是建立作業成本中心,如S紡織企業可以分為材料采購、物料倉儲、紡紗、織造、廢次品處理等8個作業中心,每個作業制定出目標成本。三是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把成本費用按成本動因歸集到作業中,計算出每個作業的實際成本。四是把紡織企業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分析,重點對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作業中心,對該項作業進行分析,如該作業是增值作業還是非增值作業,是高效作業還是低效作業,減少或消除非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五是分析出企業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異,將原因反饋到目標成本的制定中,實現成本全過程控制與管理。
四、目標-作業成本法集成模式具體運用
(一)S紡織企業簡介
S紡織企業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一家經營服裝、家紡、鞋革面料的現代化商貿企業。以針織為主,集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各種針織產品年產量近萬噸,年銷售額達2億元,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公司采用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的先進生產設備,匯集大量擁有設計制作經驗的專業人才,現有員工150多名,職員當中90%以上為大專以上文憑,F已具有經、緯向針織、植絨、繡花、蕾絲、PVC、PU、復合、仿麂皮、梭織面料等系列產品。公司充分運用自己擁有的專業人才,合理利用電子商務網絡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優勢,產品遠銷歐美、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國際諸多品牌服裝的主要面料供應商。
(二)S紡織成本核算與管理現狀分析
企業現在采用的是傳統成本法,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其中直接材料費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比例進行分配,人工費用、制造費用按產品定額工時比例進行分配;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作為期間費用,直接進入損益。S企業成本計算采用分批法,以產品不同規格為成本核算對象,按月歸集生產費用。雖然企業最近幾年各項指標呈現增長趨勢,但由于紡織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市場份額減小。因此企業不得不關注產品的成本,由于產品規格繁多,全廠采用單一的分配標準,導致了產品成本之間的轉移,在進行戰略決策時,不知道該減少哪些產品的生產。
于是企業管理層急需得到準確的成本信息,從而進行準確的定價,決定取消有些看似盈利實際虧損的產品。通過分析,S紡織企業具有以下特點:(1)設備比較先進,制造費用相對較高,是直接人工費用的105%;(2)企業存在很多不盈利產品,但一直生產,有必要知道每種規格產品的成本信息;(3)企業擁有ERP系統,管理層相對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4)企業的預算管理比較全面,目標成本在車間中也有涉及到。因此該企業可以采用ABC法與目標成本法相融合模式。
(三)目標-作業成本法在S紡織企業運用
1.目標-作業成本計算。通過與S紡織企業財務負責人和生產技術人員的交談,以及實地走訪車間,了解紡織企業工藝流程,初步劃分為材料采購等8個作業中心,以2019年8月份為例,根據歷年成本費用數據,制定出每個作業的目標成本,并采用作業成本法計算每個作業發生的實際成本。
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可以看出,材料采購、物料倉儲、紡紗、織造、廢次品處理5個作業中心的實際成本超過了目標成本,尤其是廢次品處理超支比較大,要進一步對這些作業的性質進行分析,比如物料倉儲作業是不增值作業,應該盡量消除,同時又是低效作業,應該找到其低效的原因,并進一步加以改進。前紡清梳、整經掛漿、發貨3個作業實際發生的成本低于目標成本,根據這些成本信息,反饋給每一個作業中心,根據預先制定的獎懲措施進行考核,同時為下個月的目標成本制定提供依據。
2.目標-作業成本分析。
在采用目標-作業成本法進行集成管理時,可以進一步對目標作業進行“作業分析”。S紡織企業“物料倉儲”作業的實際成本超過了目標成本,“物料倉儲”本身是不會增加企業價值的,反而會降低企業價值,然而對于S企業來說,該作業目前還不能消除,作業不能消除只能采用“降低該作業的耗費”,通過調研發現,S企業倉儲部門存在倉儲人員比較多、發貨不及時、進貨檢測不夠嚴格導致廢品增加等問題。
因此可以從時間與質量兩個維度進行改善,從“時間維度”來看,可以減少存貨停留在倉庫的時間,進而減少存貨占用量,提高存貨檢測的效率,減少存貨檢測的時間;從“質量維度”來看,材料入庫需要嚴格檢驗,減少因為材料問題導致的廢品損失費用,可采用ABC分類法進行存貨管理。通過目標-作業分析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作業耗費、增加必要作業的效率與效果,為企業成本管理提供思路。
3.目標-作業成本分析報告。
通過前面成本計算以及作業的分析,最后可以進一步編制目標-作業成本分析報告。通過上述報告對作業的分析,使得企業決策層一目了然,同時企業的員工也能更加明確自己的任務,提高了企業決策的效率。當然,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組織形式和生產特點,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更好地對企業的作業加以分析。
4.目標-作業成本法有效實施保障措施。
(1)提高全體員工成本管理意識。紡織企業要完成供給側改革提出的降成本任務,就必須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積極宣傳其他紡織企業先進的成本管理思想與策略,將成本耗費與職員薪資績效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員工為企業成本管理做出貢獻,形成“人人關心成本、人人懂得管理成本、人人愿意控制成本”企業文化氛圍。
(2)構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云會計、財務共享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實施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紡織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統,將企業所有部門、車間的成本資料情況統一輸入一個信息化集成平臺中,使企業的每一名員工登錄系統后隨時掌握公司的成本資料,能得到成本管理不當的信息并及時進行糾正,從而促進企業更加高效、更加科學進行目標成本制定、作業成本的準確及時核算,提高成本信息的反饋速度,為及時做出正確的成本管理決策提供服務。
(3)建立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紡織企業實施目標-作業成本法模式,員工的工作量會加大,如果員工的報酬沒有增加,勢必會影響員工積極性,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才能更好地推動目標-作業成本法的實行。企業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制度和懲罰制度,當某個作業中心的實際成本小于事先制定的目標成本,要對所屬作業中心的員工進行獎勵,反之要進行懲罰。
五、結語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紡織企業需要不斷地在相關的成本管理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紡織企業成本管理存在觀念落后、管理模式單一、成本管理方法集成體系不夠等問題,因此本文提出了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集成模式,并以S紡織企業為例,從目標作業成本計算、目標-作業成本分析、目標-作業成本分析報告、目標-作業成本實施保障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充分發揮兩種成本管理方法的優勢,進而達到成本管理最優目標,從而提升紡織企業的競爭力。
作者:魏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