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3月1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是一門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的課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實踐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教學中,這門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對于實踐技能方面培養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對“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中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并提出基于項目的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項目,課程改革
1引言
目前“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在高校開展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和總體性的規劃,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存在瓶頸現象。因此,如何利用實踐基地和實踐項目,突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框架,重新塑造農產品網絡營銷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技能,是這門課程教學中應該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培養質量。
2“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過程中,應該非常重視理論和實踐的銜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得基于實際情境的經驗和操作技能,提高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主,沒有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未能激發學生深層次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沒有提供足夠的實踐和場景給學生去實踐和思考,忽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育,教學效果比較低下。當前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課程內容忽視實踐模塊構建
在傳統的課程計劃中,“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主要時間基本都是課內講授,教師在教學中也比較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一般課時計劃中沒有實訓課時。在少數高校“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中,即使有實訓內容的安排,也是校內虛擬實訓,在實踐方面仍然不全面,使學生在學習中只有對課程內容最簡單的認知,所學知識停留在膚淺的表層,缺乏系統性、整體性、框架性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是照本宣科,沒有將“農產品網絡營銷”中具體操作方法進行系統的充分的講解,導致學生畢業工作時,缺乏實操經驗和營銷創新能力。
2.2課程內容跟新速度慢
網絡營銷作為一種營銷模式,也是在不斷更新,不斷向前發展。新的網絡營銷模式不斷產生,目前出現了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和數字電視等形式。在以前廣播也曾是一種新媒體,但是網絡相對于廣播就是更新的媒體,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營銷媒體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但是在很多高校的“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中,沒有及時地進行內容更新,往往經過很多年教學計劃才調整一次,時代所體現的熱門以及實踐重點關注的網絡營銷模式,例如內容營銷、直播營銷以及小程序營銷等在課程內容中沒有得到及時地體現。
2.3學生在課程中體現的團隊意識不足
眾所周知,一個項目完整的農產品網絡營銷工作涉及很多環節,往往不是單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但是“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中沒有規劃團隊完成的項目,這就導致學生在教學中沒有和其他人通過合作完成一項工作的經歷,在未來的工作中沒有一種大局的觀念,也缺乏團隊協作能力,甚至在領導能力方面都會反映出巨大的缺陷,不利于學生的職業成長。
2.4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傳統課堂教育都是基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往往是填鴨式的學習,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是一種被動式的學習。純理論的學習導致學習比較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然很低,因此有必要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模式來改善課程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學中學”走向“做中學”。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更需要在課程中添加接地氣的項目讓學生獲得一種區別于單調課堂學習的體驗模式。
3基于項目的“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3.1豐富教學課程實踐內容
在“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內容設計過程中,應注重課程實踐內容對知識的覆蓋率,應該包含絕大多數知識的綜合運用,重點放在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面,內容的推進可以從單一知識點的運用逐步向多知識運用過渡,最終反映在整體技能提升上。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時也可以考慮項目工程的代表性和新穎度,將項目和課堂知識點進行整合,結合實踐項目,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實踐中積極投入和參與,不知不覺地在綜合能力和技能應用上有所突破。
3.2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目前,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缺口很大,特別是當前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縣市,紛紛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可以學習高校其他專業的服務學習教育模式,在周末和寒暑假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高校和地方聯系的項目中去,建立農產品網絡營銷服務教育基地。通過服務學習教育模式,一方面學生能力得到提升,讓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地方項目也部分解決了人才缺口問題,是一種共贏的實踐教學模式。
3.3及時跟進新媒體營銷模式
利用新媒體推廣農產品已經在很多媒體平臺開始運作,這種新媒體營銷模式在逐漸成為農業經營主體必備的能力。新媒體已經從靜態的網站展示到了動態的社交媒體,從網頁推薦到大數據定向廣告等,其內涵和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過去是熱點網絡營銷模式的網站標簽廣告和微博營銷正漸漸成為一種落后的營銷模式,更多的新營銷模式如微信營銷、直播營銷以及軟文營銷正漸漸成為主流,因此在“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設計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讓教學內容落后于現實企業的需求,增加和一線農產品營銷主體的溝通和銜接,通過項目整合新媒體營銷模式來嵌入到課程教育中,讓教學跟隨時代的發展。
3.4課程設計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來說,未來必須掌握使用計算機網絡設計圖片、設計廣告、設計軟文的能力。因此在課程教育內容上應該增加一些動手創作能力方面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無論是工業品網絡營銷還是農產品網絡營銷,對網絡潮流和趨勢的把握都是很關鍵的素質點,需要對熱點做出快速地反應。這些都可以在項目驅動下的實踐設計中考慮培養對網絡數據的整合能力和內容策劃的能力,讓創新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之中,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3.5學生團隊意識的培育
實踐證明,任何一個農產品網絡營銷項目一個人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個人能力再強在整個項目面前也是力所不及的。而項目完成過程中最要體現的是團隊合作的精神,每個人都為項目的完成而進行有效的協作,因此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中要注意團隊配合和協作完成任務的設計。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去完成案例或者調研工作,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在接手任務時進行計劃安排和人員分工,在過程中強調合作和協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4基于項目的“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改革目標
如何將項目實踐與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合理融合,建立符合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目標的內容體系與實踐教學模式。該模式中,要將實踐基地運營與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體系有效嵌入與融合,重新梳理課程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如何將社會資源有效整合,建立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創新、創優與創業的實踐基地。農產品網絡營銷教學體系,需要實踐基地與之呼應。將在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課程改革,期望實現以下目標:構建“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培養新模式。
該模型借助孵化器的理論和方法,整合社會資源,以“注重創優技能培養,強化創新能力訓練,促進創業水平提升”為核心理念,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法,實現“三創一體”,對學生能力進行孵育、孵化與升華;構建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創新型教學模式,力求構建“基礎理論+課程實訓+項目實踐”的多層次課程教學體系,使網絡公共平臺、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校內實踐基地等資源實現整合。
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教學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混合教學、實踐教學、服務學習等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采用模擬實訓、課堂學習、主題競賽、基地實踐、農村扶貧項目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實踐中,從而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偉芳,景永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定位下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本科經管類專業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3):56-62.
[2]曾全勝,劉文娟.協同視域下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架構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8(1):100-106.
[3]車麗娜,徐繼存,王敬政.基于“經驗學習圈”的實踐理性培養——論全日制教育碩士生“三段交互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建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3):13-18.
[4]劉松,韓爍.地方高校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標準體系建設——以“互聯網+”為背景[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21(2):42-50.
[5]顧建強,范慶基,潘成云.基于項目的電子商務相關專業課程聯動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6(17):74-75.
[6]高功步,李新林.依托大賽競技平臺培養電商綜合能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8):28-30.
相關期刊推薦:《高教學刊》(半月刊)創刊于2015年2月,雜志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學術期刊。《高教學刊》刊登內容:刊載反應高等教育領域各學科的創新研究成果或改革實踐的學術文章,著重反映廣大高教工作者的創新理念、創新觀點、創新經驗;探索高教領域的創新思路、創新方法;介紹高教領域全方位的改革措施與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