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4月2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松材線蟲是破壞地區松木林的主要病蟲,如果地區松木林出現松材線蟲病,會對松木林的成長狀況造成直接影響,導致大范圍松木出現死亡,從而嚴重阻礙地區林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應加大對松材線蟲病理特征、發病原因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關鍵詞:松材線蟲病;林業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松木林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出現松材線蟲病,就會對其總體生長狀況產生直接影響,危及松木林的健康,同時還會對地區林業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不能實現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地區林業主管部門需要對防控松材線蟲病提高重視程度,根據地區具體狀況,結合松木林的生長特點,對松木線蟲病的危害特征及傳播方式進行闡述,指出明確的綜合防治措施,從而使松木林的總體種植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推動地區林業健康穩定的長遠發展。
1 松材線蟲病概述
1.1 松材線蟲病危害在松木林中經常見到的一種寄生蟲病類型即松材線蟲病,其主要出現在松樹上,對松樹的生長狀態造成直接影響,甚至造成松樹死亡,是當前寄生蟲病害中產生較強危害的一種害蟲病。松褐天牛的蟲卵會從松樹表層的裂縫中潛入樹干,是引發松材線蟲病的一種媒介,當蟲卵進入樹干之后,在樹脂道中會進行大量繁殖,在繁殖期間,松材線蟲病會不斷破壞松木的薄壁細胞與上皮細胞,使松樹的新陳代謝水準大大下降,降低松樹的蒸騰能力,嚴重破壞整株松樹,妨礙松樹光合作用的發揮,最終使松樹死亡。
1.2 松材線蟲病病理特點通常情況下,每年的5月~10月是松褐天牛最活躍的階段,所以在此期間松材線蟲會對松鼠造成大量損壞,通過松樹表層的裂口潛入松鼠當中產卵,進行大量繁殖。松材線蟲的蟲卵需要相應的時間進行孵化,所以蟲卵一般在進入松木樹體后需要經過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孵化成蟲害。伴隨著的幼蟲的不斷增長,被損壞松樹會體現出病理特點,假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就會使很多松樹枯萎,甚至死亡。每年10月是松木的死亡時間,假如當年該地區的平均溫度與其他年份相比較低,松材線蟲就會提前孵化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松木的死亡時間同樣會提前。
1.3 林業病蟲害的類別與發生原因林木會受到二百多種類型病蟲害產生的影響,其中10種病蟲害可以對林木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如大袋蛾、森林害鼠、日本松干蚧、松葉蜂等。蟲害、病害均會嚴重損壞林木。目前,很多方面的原因均會引發林業病蟲害,在人們隨意砍伐樹木過程中,會對生態系統的平穩性造成直接影響,所以出現林業病蟲害。除此之外,人們自己會種植樹木,這種行為今后同樣會引發林業病蟲害。由于天然樹木防范病蟲害的能力較強,種植樹木的抗病能力較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因為各種病蟲害的傳播速度非常強,當解決完一棵樹木的病蟲害后,另一個樹木可能會出現病蟲害。如果得知林業病蟲害的類型和出現原因,就能夠更好地防范病蟲害。
1.4 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方法
松材線蟲病實際上是人們常說的松樹萎蔫病,其中松墨天牛是主要的傳播昆蟲。這種病蟲害自身具有較強的致病力,其會使松葉不斷改變為黃色或紅褐色,同時不能充分發揮松樹針葉的蒸騰作用,最后使整個松樹枯萎、死亡。以下內容是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方法。其一,人為傳播。因為運輸了帶病松木的半成品或者是成本,擴散病蟲害。在這種情況下,使病木和制品的流通管理工作難以開展,這種人為傳輸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松材線蟲病的傳播速度,擴大了傳播范圍。另外,一些人員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經常私自加工與運輸,導致松材線蟲病散播到非病區。其二,自然傳播。松墨天牛會將松材線蟲的蟲卵在松樹上進行擴散。
2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意義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林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同時為人類提供健康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動態監測林業病蟲害過程中,林業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樹木的生長狀況,這樣有助于管理者有效開展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林業病蟲害防治期間,采取科學合理的林業方式方法,健全林業管理機制,能夠為我國林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為我國林業的長遠發展減少人力、財力及物力。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可以使用現代化技術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
3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
3.1 檢疫對于木材和木材制品的出境與入境,需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對其進行嚴格檢驗,進而防止出現跨國傳播的情況。按照森林病蟲害的有關檢疫流程,把哨卡設立在疫區邊緣的主要交通道路。與此同時,禁止向外輸運疫區中的松材與松材制品;針對臨近疫區的非疫區,需要加大對邊界區域的檢查力度。檢疫松材線蟲時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直接觀察。通過觀察可以明確斷定木材的松脂分泌量、天牛的危害癥狀、藍變情況及含水率等。病樹往往不會出現松脂分泌量。與此同時,病樹的橫截面通常會出現一些藍色或者是整個截面是藍色,能夠看出非常明顯的病蟲破壞痕跡。二是使用麻花鉆進行檢疫。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將5g木屑剪碎,采取貝爾曼漏斗法或淺盆法分離線蟲,如果出現幼蟲,就能夠使用相應的真菌對其進行培育,培育成蟲后,對其進行鑒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松材線蟲與松材線蟲之間存在的不同。
3.2 媒介昆蟲的全面防治
3.2.1 防治天敵。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往往用于松材線蟲病的預防中,需要嚴格控制媒介昆蟲的種群密度,從而更好的防治天敵。
3.2.2 藥劑防治。藥劑防治這種方法經常應用于松材線蟲病的預防和防治領域。藥劑防治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管理機構在成片分布的松林中采取飛機施藥的方法防范這種病蟲害,針對零碎分布的松林中往往采取地面施藥的方法加強防治。根據當地病蟲害的防治要求,明確防治區域后,需要在這種昆蟲的羽化初期和第一次藥劑噴施有效末期,持續兩次使用緩釋類藥劑,這些藥劑不會破壞自然環境,同時低毒高效。
3.2.3 打孔注藥。打孔注藥這種方法經常應用于公園、寺廟、名木古樹和景區范圍防治中。
3.2.4 立式誘木防治技術。立式誘木防治技術主要應用于媒介昆蟲一年一代的防范治理中,防治工作人員需要在治療這種病蟲害小班中心位置設置誘木,同時禁止把其放在小塊的邊緣松林或沒有燒毀處置范圍、無削片范圍中。立式誘木防治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的要求為:在當地病蟲害昆蟲羽化的兩個月以前,將松木范圍中比較削弱的松木作為誘木,然后在誘木的胸徑位置削出10cm寬的環剝帶,深度達到木質部;同時在0.667hm2區域松林當中需要設置一棵誘木,然后對該誘木進行編號與定位。在昆蟲的非語化期,一顆一顆砍掉誘木之后,防治工作人員需要燒毀全部的誘木。
3.2.5 誘捕器誘殺。誘捕器通常適用于病蟲害疫情中心區域與媒介昆蟲破壞較大的松林區域中。這就需要禁止把這個方法應用于疫情非發生和發生范圍的銜接處。誘捕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要求:在當地病害昆蟲羽化的1d~5d前,需要合理設置誘捕器,一般狀況,需要將2hm2松林區域為單位放一個誘捕器,將這些誘捕器之間的距離控制為150m左右,與此同時需要使用衛星定位,方便繪制其實際位置的示意圖。設置誘捕器過程中,需要把其放在松林區域比較開闊、通風良好的范圍中,保持垂直的狀態懸掛誘捕器,保證其下端和地面之間的距離為1.5m,需要時直接更換誘心即可,按時搜集與處理昆蟲,詳細統計昆蟲的數量與類型。
3.3 控制樹體內松材線蟲的繁殖針對風景名勝區當中的名貴樹木或觀賞樹而言,相關人員可以采用注射法,把藥物直接注射到樹木中。如果把5%的克線林根注射至松樹體當中,需要確保每棵松樹的注入量為200g,這種方法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具有理想的效果。假如把15%的鐵滅克藥液適當注射至樹干中,只需要注射一次即可,這樣可以使松樹在當年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害。
3.4 挑選抗病樹種當前,對于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有很多技術,挑選與種植具有抗病功能的品種是有效防范病蟲害的手段之一。通過數年的實踐表明,我國雪松與火炬松具備較強的抗病性。因此,若病害區當中的樹木類型是日本黑松,相關部門需要使用具有較高抗病程度的樹種,從而可以規避松材線蟲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4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松材線蟲病具體防治策略
4.1 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監測與控制
松材線蟲想要得到更好的防治,應對區域范圍中的病蟲害展開全方面的監測,充分了解區域中病蟲害的分布情況,進而采用相應的防治措施。因此,有關部門應科學劃分區域,使用先進的技術建設動態監測點,實時監測區域中的樹木,同時迅速把數據傳送到終端展開深入分析,進而透徹了解區域中松材線蟲的詳細情況。在分析數據期間,還需要根據之前經驗,明確劃分林業區域,構建監測點,從而使監測工作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得到有效保障。如此一來,不用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而全面提高病蟲害的監測質量與效率。
在這個前提下,擬定病蟲害防治方案,可以準確合理地防治病蟲害。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術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動態監測區域中的林木,使用感應器獲取監測數據,接著進行反饋與分析,進而準確判斷林木的實際成長情況,為病蟲害防治方案的擬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與此同時,后期對林木管理過程中還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4.2 加大林區管理力度
想要全面提高林業區的質量與病蟲害防治水平,應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提倡將質量作為核心的防治觀念,培育高質量的防治人員,嚴格管控各個環節,把提高松樹質量當作第一任務。與此同時,主動為人們宣傳重視松樹質量的必要性,增強社會群眾防范不良生物的意識,使人們可以充分了解松材線蟲病的特點、形態及可造成的危害。有關部門需要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這樣不僅能夠發揮宣傳作用,而且還可以挖掘有關管理人才,增強林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可以推動林業管理向科學化與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使用網絡資源,加強宣傳,從而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預防工作,使全民主動配合,全民增強松材線蟲病的防范意識。
病蟲害防治體系的構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調整林區單一的樹種結構,種植大量的混合樹,使林業類型多種多樣;二是政府與林區應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投入更多的資金與技術;三是輔助林區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的防治觀念,使其全面了解病蟲害檢疫知識。合理使用病蟲害防治技術,增強林木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同時提升林區工作人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進而構建健全的林區病蟲害防治體系。
4.3 加強病害預防
想要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采用相應的手段防范松材線蟲病,進而可以降低這種病蟲害對林木產生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高溫環境是這種病蟲害的生存之道。針對這一特點,則在區域氣候改變以前防范病蟲害,采用藥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加強防范,防止病蟲害進一步擴展。假如采用防范手段過程中,區域樹木已經染上病蟲害,則應對松類樹木進行全面檢查。這是因為,這種病蟲幾乎寄生在松類樹木的干支樹葉中。
當前,我國松樹林基本是人工造林,從結構、規模方面相對單調,相同區域中幾乎是同一種類型,在這種環境中,松材線蟲非常容易繁衍。如果樹林中有些樹木感染這種病害,在較短的時間中會迅速擴散,從而嚴重破壞區域中的松樹。所以,有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這一狀況,在規劃、種植松樹林過程中應綜合考量單一樹木結構不能更好的防范地域病蟲害的因素,盡量在林業結構規劃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有效防范病蟲害的侵蝕,從而發揮較強的防治作用。
4.4 化學與物理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指的是使用其他方法不能更好地控制病蟲害的基礎上,使用的一種方法,其是在感染病蟲害林木上噴灑化學藥劑,從而消滅更多病蟲的一種手段。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應充分了解農藥的使用方法與用量,使用容易分解、低毒和低殘留的農藥,從而避免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物理防治手段是指憑借很多病蟲害成蟲具有的趨光性,使用黑光燈誘殺病蟲。同時,也可以消毒處理樹種。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對樹木的管理,逐步增強林木的抗病能力。另外,還需要使用高溫消滅林業病蟲,從而禁止病蟲害得到進一步擴散。
5 結束語
通過對以上內容進行敘述可以得知,松材線蟲該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采取完善的防治手段可以降低該疾病的發生概率。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松材線蟲病的類型和發病機制,以及該疾病的特征與分布情況,采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技術,加強對該疾病的防治。與此同時,林業管理者還需要增強病蟲害的預防意識,從而為林區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林遠.松材線蟲病的分布,危害及防治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3):83,109.
[2] 王榮永,周光.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農家參謀,2020(22):102,104.
[3] 鮑莉.松材線蟲病的防治與處理[J].江西農業,2019,165(16):76.
作者:張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