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從2014年至今,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已從最初的試點發展到全面推廣階段。盡管在過去的幾年中全國有幾百所職業院校已參與到了試點工作中來,但這只是我國職業教育隊伍中很小一部分,現代學徒制實現全面推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將本單位的優秀經驗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相結合,從現代學徒制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通過對物流管理專業與北京物美集團共建的學徒培訓中心介紹和總結,旨在為其他兄弟院校的現代學徒制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零售企業;學徒培訓中心
1研究背景
2019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標志著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正式在職業教育中全面開展。自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起,我國職業教育歷時5年,先后有三個批次21個試點行業組織、20個地區、17家企業和437所(其中高職410所)職業學校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職業學校論文范例:職業學校新青專業教師“十個一”培養工程實踐淺析
通過試點工作的開展,已證明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在提高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加速職業教育發展、實現產教融合、滿足社會用人需求、提高社會人才質量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職業學校擴招工作的穩步推進,眾多職業學校也紛紛開展了自己的現代學徒制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惑和瓶頸。如何快速準確地找到方法突破瓶頸,解開困惑,是很多單位在開展現代學徒制工作中的難題。
2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含義
學徒的概念我國自古有之,但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綜合型人才,F代學徒制是以德國雙元制為典型、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納入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學徒制形態。而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則體現在: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②以特定群體為對象;③以職業學校為助推器;④以規;囵B為績效。現代學徒制作為我國正規教育的組成部分,它的實施必定不能脫離我國社會體系而存在,要發揮現代學徒制的作用,就應立足“中國特色”,從實際出發,抓住學徒制核心特征開展工作,F代學徒制的核心包括兩點,這也是現代學徒制區別于其他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關鍵:①學徒具有“企業員工”和“職業學校學生”雙重身份;②校企“雙主體”育人。
3出現的問題
筆者所在單位于2017年作為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正式立項,確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為學院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并于2019年順利通過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驗收。其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與北京物美集 團合作,在北京地區第一個對農產品零售行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通過對試點期間工作的總結與同類院,F代學徒制工作有關資料的查閱,農產品零售行業的現代學徒制工作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缺少平臺和溝通帶來的工作阻礙。校企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是制約校企關系緊密程度的關鍵,現代學徒制作為職教活動里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建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受到我國傳統教育體制的禁錮,學校與企業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缺少校企交流的平臺,F代學徒制中涉及利益方關系復雜,并且影響變化的因素多。如果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將嚴重阻礙工作的推進。這些利益方主要有學生、家長、學校、企業、政府、行業等幾方面。學校的人員更替,專業結構調整,辦學定位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對人資的投入水平調整,經營模式轉化,技術更迭;學生與師傅和同事關系變化,學生對自己今后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教育行政部門對政策的調整等因素,都將可能給學校的現代學徒制工作帶來影響。因此,校企間密切的聯系和有效的交流,對推動現代學徒制工作發揮著基礎作用。
(2)校內老師采用線上溝通,弱化了對學生(學徒)學習情況的掌握,F代學徒制采用工學交替模式開展教學,培養對象在學生、學徒雙重身份中轉換。學習場所的頻繁變換、培養對象身份的交替都給教師指導和管理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借助專門的軟件或者是手機APP與培養對象進行溝通是現階段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普遍師生交流和對學生管理的方式。線上溝通具有靈活性、動態性等優勢,但也存在不能及時讀取信息、溝通效力弱化、有些問題無法清楚有效描述等困難。
在校外學習期間學生管理困難、學習效果無法掌握也是職業教育工作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傳統的校外實習通常采用教師定期到企業對學生進行當面指導的方式但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僅憑教師定期到“企業”指導學生顯然是無法滿足人才培養質量要求的。尤其是在零售企業工作,因為零售行業的特殊性,學生在企業擔任學徒期間經常會有休息日上班、工作日休息的倒休現象。另外在賣場里學生不允許接打電話和看手機,老師發布的消息往往早上發出,下午學生才能做出回應。企業門店分散,學生工作地點不固定等。因此,搭建實體的平臺滿足教師對學生線下溝通并開展教學工作,是確,F代學徒制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3)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培養對象在學生與學徒身份中轉換,既要完成校內課程,又要兼顧崗位工作技能,與傳統教育中學生只需完成一個身份所帶來的任務相比難度更大。接受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學生,經常要往來于企業和學校之間完成相應的學習。學生在企業里是企業一名“員工”,經過從生手到熟手的純學習階段后,就需要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在門店上班時學徒要面對快速、高效、強度較大的工作內容,會消耗大量的精力,這也導致了學生在下班后再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任務時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與普通在校生相比較弱,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職業生涯的發展,與現代學徒制培養高素質綜合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相悖。
(4)企業師傅的指導方式和水平難以保證學徒培養質量,缺少專業的培訓。企業師傅作為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師資隊伍中重要的一個角色,決定和影響著學生在企業里學習技術技能的多少和質量。盡管企業師傅遴選有著一套嚴格規范的制度,但未接受過教育學培訓的企業師傅,在如何教會學生技能方面仍是制約學徒培養質量的一個短板。各門店的一線師傅受文化水平和工作環境等客觀因素限制,在實際的師傅帶學徒過程中崗位的技能點和技術規范通常無法通過系統的講授教會學徒,大多數的技能是一種緘默知識。
區別于書本上的系統的、可以明確表述的、具有一致性的知識,緘默知識是另一類很難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系統表述出來的知識,這類知識通常與個人習得時的實踐經驗、外界環境和客觀條件相聯系,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常見的例子就是同一個崗位的不同師傅在講授同一個技能點時可能會出現有的師傅一說就清楚,有的師傅說了很多學徒卻不得要領的現象。通過對學校的資源利用,給企業師傅提供教法上的協助,幫助解決企業師傅與學徒之間緘默知識轉移過程中出現的良莠不齊問題是很多學校正在做的事情,但如何組織培訓以及培訓效果如何考核卻缺少具體的經驗。
(5)學校與企業一線師傅溝通不暢。一線師傅分散在各個門店,與學校并沒有直接關聯,其行為和師德師風也只能通過企方相關負責人通過制度進行約束,另外企業師傅全部為兼職,現代學徒制的相關制度對其約束力有限。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問題和教學要求都是校內教師與師傅通過私下交流完成的,缺少正規的交流渠道。
4應對措施現代學徒制模式特征之一是“雙主體”育人,也就是說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獲益并非只屬于學校和學生,作為另一主體的企業同樣也從中受益?赏ㄟ^其他學者研究發現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卻呈現了“校熱企冷”,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企業認為“成本與收益”不對等形成的。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對象,從理論上對企業的降低招聘與培養成本、穩定人才供給渠道、完善培訓體系、降低員工流失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因為未能培養出企業滿意的高質量人才,讓企業在面對學校拋來的現代學徒制合作邀請時選擇了沉默。針對上述在北京物美集團這樣零售企業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現代學徒制模式的不斷學習、行業發展與轉型趨勢以及校企之間關系的進一步密切,學院與企業聯合成立現代學徒培訓中心,通過學徒培訓中心成功地解決了零售企業開展學徒制工作的困擾。
4.1學徒培訓中心介紹2018年9月,學院與北京物美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學院聯合成立了“學院·物美集團學徒培訓中心”。校企雙方深度合作,本著平等、共贏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與現代學徒制合作需要形成了學徒培訓中心的“三級”組織結構。
5學徒培訓中心的提升
盡管學徒培訓中心在試點專業通過驗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學徒培訓中心在師資隊伍目前仍較偏重于有過一定教學或培訓經驗的導師,來自一線師傅的比例較少。今后將增加“崗位能手”“崗位大師”的比例,豐富校企導師隊伍。
學徒培訓中心目前仍主要以培訓和授課為主,對培養對象的實踐技能訓練主要依靠崗位實習期間師傅“傳幫帶”,今后需適當增加實踐技能訓練的投入,挖掘校企雙方優質實訓資源,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實踐基地。豐富學徒培訓中心培訓對象,在現有的學生(學徒)培訓、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培訓基礎上,拓展到為企業員工培訓。并結合1+X等項目,繼續完善培訓考核體系,將學徒培訓中心建設成一個集培訓、實訓、取證三位一體的平臺,為現代學徒制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務與支持。
參考文獻:
[1]譚福海,闞雅玲,門洪亮,等.現代學徒制項目實施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
[2]郁振華.波蘭尼的默會認識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8):5-10.
[3]王書暐,門洪亮,劉煒.現代學徒制學生雙重角色認知的質性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4-29.
[4]楊麗波,王丹.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激勵機制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9(20):74-79.
[5]王丹.現代學徒制中隱性知識的傳遞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15.
[6]李如嬌.“現代學徒制”下物流專業“企業課程”的開發探索[J].中國商論,2016(29):180-182.
[7]潘玉成.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困境與對策[J].職業技術與教育,2018(2):15-19.
作者: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