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化身博士》是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作的中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書中塑造的杰吉爾和海德成了文學史上首位雙重人格的代表形象。對其中的雙重人格的解讀也是歷來學者們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而該書將故事地點定在倫敦,使得整篇小說中“霧”的意象無處不在。本文嘗試從“霧”這一意象出發,從“霧”和故事環境及人物的聯系上入手,分析“霧”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認為“霧”在這篇小說中起到重要的情節推進,人物塑造和環境渲染的作用,借此對《化身博士》這篇小說提出新的闡釋觀點。
【關鍵詞】《化身博士》;霧;意象;象征
《化身博士》是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于1886年創作的小說,為其代表作之一,此小說的主人公杰基爾博士(Dr.Jekyll)因其第二人格海德(Hyde),成為文學史上第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小說人物。小說的環境設置在英國倫敦,講述的是學者亨利·杰基爾(HenryJekyll)為了緩解自己善惡矛盾的心理人格,試圖用藥物將兩者分離開,從而產生兩個人格。試驗成功后,主人公卻不受控制地在善與惡兩種形態間轉化,最后控制不住變身邪惡人格,于是在絕望與苦惱下自盡,終結了自己矛盾的一生。
歷來學者們研究的重點更多是在此小說的敘事手法和二元對立上,而對于小說中頻頻出現的“霧”意象的研究則幾乎無人問津,故本文嘗試論述“霧”對小說情節推進,環境烘托,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分析“霧”這一意象在文中的象征含義,借此提出關于此小說新的解讀觀點。
一、《化身博士》“霧”意象作用及其分析
《化身博士》的小說環境設置在英國倫敦。19世紀的英國倫敦氣候潮濕且多霧。白天的倫敦霧氣彌漫,夜晚的倫敦霧氣則相對有所消減。文中白日繚繞的霧氣,給住在大街小巷中倫敦人的生活增添了迷幻朦朧的色彩。小說中“霧”這一意象多次出現,而每一次霧氣的出現和消散,都對小說各方面起著不同的作用。
(一)“霧”和情節推進
小說中的第一篇殺人慘案是海德虐殺丹弗斯爵士案。這起案件發生時間在夜晚十一點后,正是霧氣將散未散時。此時接近午夜,街道幾近無人,霧氣隱約飄浮在空中,人眼可視距離小,故鋪墊了丹弗斯爵士和海德的近距離接觸,同時縹緲的霧氣營造的虛幻氛圍,也早讓海德體內的邪惡犯罪因子蠢蠢欲動,最后在他和老爵士的接觸中爆發出來,導致了他對爵士幾近瘋狂的虐打。慘案結束時正是霧氣散盡時,更是海德從施虐快感中清醒之時,他才開始為殺人感到害怕,匆忙逃離現場。
但他虐打老丹弗斯爵士的這一幕,早被他人從家中窗口目睹,最后律師根據目擊證人的證詞,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為海德。在這里霧氣的消散對情節的推進至關重要,因為午夜到來,霧氣消散,人眼可視度變高,使得旁人得以目擊到海德的邪惡罪行,為之后律師上門尋找海德作鋪墊,推進了小說情節的發展。對于海德來說,霧氣的消散也讓他從施惡的快感中清醒過來,飛快地逃離現場,在恐慌中帶著得意,回到他在梭霍區的屋子把兇器和文件等證據都燒滅毀壞。霧氣的消散迫使海德從迷幻的殺人快感中回到現實,促使他完成一系列為逃離法律制裁做的后續工作,推進小說情節發展,完成了邪惡化身海德失控的第一個高潮。
(二)“霧”和環境渲染
倫敦白天霧氣總在大街小巷彌漫。在律師和警察乘坐馬車前往杰吉爾博士家,準備詢問博士信件筆跡的過程中,關于霧氣的描寫共出現了四次。第一次關于霧氣的描寫是他們動身出發時。霧氣將馬車外的世界籠罩在朦朧之中。巧克力色的霧飄浮在半空,伴隨著風吹散的部分霧氣,律師在馬車前行的過程中得以看到許多奇妙的景象:有時是夜晚前的黃昏,有時是火焰般的棕紅色的云彩。這里霧氣將周圍的環境渲染得如夢一般奇妙,黃昏和火焰般的云彩都帶給人明朗的視覺享受。“霧”這一意象在這里給小說環境營造了一種舒適溫馨的氛圍。但下一秒,在霧氣散去的地方,陽光露出了本色。
使得律師在霧氣和陽光明暗的不停變化中,看清了路上著裝不整的行人和凄涼泥濘的街道。這是關于霧氣的第二場描寫。這里半散的霧氣將律師之前關于倫敦原本的舒適幻夢變成了悲慘噩夢。而律師在這種凄涼昏暗的環境中再望向身邊同車的警察時,心中對于法律和執行者的畏懼油然而生。人物的周遭環境再次因為“霧”這一意象的變化,而渲染上了一種灰暗肅穆的基調,讓人物的心情也隨之變得壓抑。
最后一行人到達目的地,霧氣稍微消散,使律師從縹緲中回到現實,看清了不太干凈的街道、街旁俗氣的酒店、低檔的餐廳和衣著破爛的孩子們。而后霧氣再次變濃,將律師從周圍臟亂的環境里隔離出來,伴隨他來到了博士的家門前。這最后兩處霧氣的描寫,將倫敦現實環境的雜亂狀況穿插在“霧”這一意象的消失和出現中,營造了社會環境中不真實的混亂感,到達博士房前這段過程中霧氣的隱現,也給博士住所籠罩了一層神秘感,加大了他人對海德和杰基爾博士兩人關系謎團的困惑,渲染了小說的懸疑氛圍。
(三)“霧”和人物塑造
小說中的霧氣不僅只在環境上起渲染作用,在烘托人物形象上,也起著相應作用。小說中律師第一次來到博士家時,博士家中的院子、甚至室內都充斥著縹緲的霧氣。律師進入室內,看到的正是靠著壁爐,在縹緲霧氣間臉色蒼白的杰吉爾博士。“霧”這一意象,在此時讓本就因變身實驗而筋疲力盡的杰吉爾看起來更憔悴、更虛弱。而律師最后一次探望杰吉爾博士時,博士的院子已因霧氣長期的彌漫變得潮濕陰暗,天空還有夕陽,可院子卻被霧氣籠罩得透不出一絲陽光。
正是在這霧氣中,律師看到在窗口透氣的博士。霧的彌漫讓博士的表情顯得非常憂郁。此時“霧”這一意象已不再是塑造博士蒼白虛弱的形象,而是塑造了一個毫無生氣和快樂、壓抑陰郁、困在自家院子舉步不出的“囚徒”形象。在《化身博士》中,當霧氣和人物交織在一起時。賦予了人物一些如霧氣般的特質:蒼白、空洞。“霧”這一意象在塑造杰吉爾博士的形象上,起到加深人物精神狀態的作用,讓本就精神渙散、萎靡不振的善良化身杰吉爾更加虛弱,從而突顯邪惡化身海德對博士本體造成的巨大傷害,塑造了飽受內心矛盾煎熬的本體形象。
二、“霧”的象征意義
霧在小說中時而消散,時而彌漫。就其出現時間來說,霧的出現總是在白天,而其消散則是在夜晚。就霧氣出現的伴隨情節來說,霧的彌漫一是伴隨著疑團答案的尋找,如律師白天前往博士家詢問信件的由來;二是伴隨事件的發生,如深夜海德踩踏他人事件或是虐殺爵士慘案;三是伴隨人物狀態的惡化,如博士精神的日漸萎靡,博士善良化身的狀態惡化。人物善良化身越虛弱,霧氣就越濃烈。
由以上可以看出,小說中“霧”這一意象,在《化身博士》中是邪惡的象征,代表著罪惡和混亂。在小說開始,霧氣的彌漫象征著由海德這個邪惡化身帶來的重重疑團;律師前往博士住所的路途中,一路上透過若隱若現的霧氣所看到的倫敦,是隱約充斥著現實社會艱苦和混亂的倫敦,霧氣的時消時現,象征著隱含危險的倫敦社會;在夜晚時,霧氣象征著罪惡,當海德沉浸在虐殺丹弗斯爵士的快感中時,霧氣還未散盡,施惡快感如霧氣般彌漫海德的大腦,此快感在午夜又隨霧氣消散而退卻;縈繞在博士家中的霧氣,象征海德邪惡化身對博士本體的侵占,霧氣半隱半現襯托博士蒼白臉色之時,是博士和邪惡化身對抗精疲力竭之際,但此時海德已犯下諸多罪行。
而后博士變身失控,整日強行清醒,不讓邪惡化身占據身體之時,正是博士家中霧氣濃密到透不出陽光的時候,象征著邪惡化身已將近吞噬博士的本體,暗示著善良化身杰吉爾很快就會像穿透不了霧氣的陽光那樣,永遠沉睡在本體深處,最后由邪惡化身接管主體。因此“霧”這一意向,在《化身博士》中,其象征含義為邪惡和混亂。霧氣的出現,象征著邪惡和混亂的開始,霧氣的濃烈,象征著邪惡化身的增強,霧氣的暫時散盡,象征著罪惡的暫時隱匿,而霧氣的再次出現,則標志著邪惡事件的發生,象征著恐懼和不幸。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長春大學學報》是長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1991年1月起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三、總結
作為為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代表作之一,《化身博士》塑造的杰吉爾和海德是文學史上雙重人格的代表角色,此小說將故事地點定在倫敦,使得整篇小說中的“霧”意象頻出。本文通過對“霧”意象及其象征意義的討論,結合小說劇情,分析了“霧”對情節推進,環境渲染,人物塑造的作用,得出“霧”這一意象在小說中的邪惡象征意義,借此提出關于《化身博士》除精神分析、敘事分析等解讀方法外的新觀念。
參考文獻:
[1]RobertLouisStevenson.StrangeCaseofDr.JekyllandMr.Hyde.Planet[OL].https://www.planetebook.com/ebooks/
[2]Shubh,Mohan.Singh,SubhoChakrabarti.Astudyindualism:ThestrangecaseofDr.JekyllandMr.Hyde[J].IndianJPsychiatry.2008,50(3).
[3]Iker.Nabaskues.Law,Science,FactsandMoralsinRobertLouisStevenson’sTheStrangeCaseofDr.JekyllandMr.Hyde[J].OñatiSocio-legalSeries.2014,4(6).
[4]劉英杰.《化身博士》之聚焦模式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8,(1):69-71.
作者:胡鑾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