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藝術,已經成為教學實踐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提問十分重要,它是促進師生良性溝通的重要紐帶,是啟發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提問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的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課堂提問的方法、技巧,通過智慧的引導、巧妙的提問,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本文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一、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提問質量
問題設計要針對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對難點、重點、疑點和學生關心的熱點進行精心設問,切忌“為提問而提問”,甚至把提問當成活躍課堂的點綴、擺設,問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以《新時代的勞動者》一課為例,有的教師提問始終都是“勞動重不重要”“人類需不需勞動”“我們要不要學習勞動楷模”等簡單問題,雖然課堂氣氛比較好,師生互動也很積極,但這類課堂是低效的,缺乏應有的深度,學生根本不能深入地融入到課堂中,也感受不到自己參與回答問題的真實價值。長此以往,必然會喪失回答問題的興趣與積極性。
政治論文投稿刊物:思想政治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資料性刊物。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各條戰線與各階層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進人物、集體及其事跡。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提問時要盡可能避免“是不是”、“對不對”此類無效提問,更多的是要基于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應變,結合各個知識點制定問題,將知識體系循序漸進地鋪展開來。
二、精心設計問題,選好提問方式
精心設計提問,意思是指在上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選好問點。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挖掘教材的廣度、深度,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真正體現激疑的藝術,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既要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教材知識的關鍵處。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內容時,我以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問題為例,把問題設置為:
上述事實反映了什么社會現象?
2.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3.請為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出謀劃策。
這樣的設置既有層次性,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同時又囊括了本課內容的重點、難點知識。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能夠很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把握提問時機,講求提問藝術
把握恰當的提問時機,講求課堂提問藝術,并不是說什么時候提問、提出什么問題都能啟迪思維,發展能力,提高智力。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必須善于揣摩學生的心理,認真研究并把握學情,適時提出問題,巧妙加以引導。因為提問的火候未到,學生難以出現積極反應;錯過了良機,也難以發揮提問的最佳效應。最佳提問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這時提問定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反復求索。
例如,在“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我先提出問題:“田忌是怎樣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的?”然后層層誘導啟發學生明確“田忌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通過合理安排次序, 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最后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三個要求。但提問不能就此停止,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問:“三個和尚沒水喝”與“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又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的局限性”時,我向學生展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新聞報導,從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
1.你認為造成慘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造成這樣的結局,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們該怎樣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
政治課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一些時政熱點、焦點問題往往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所以提問要經常與這些問題聯系起來。這樣既能使政治課堂體現時效性,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四、巧妙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既要緊扣教學內容,更要巧妙地創設情境。高中政治與學生日常生活比較貼近,但單純講解書本上的知識學生不僅覺得枯燥乏味,更覺得與自己生活關系不大,不愿意主動學習,這時可以通過提問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如有位教師在講解《民主管理》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家的小區現在發生了一些矛盾,原因是現在小區的私家車越來越多,但停車位遠遠不夠用,很多有車的業主提議把綠化帶改造成停車場,這樣做是解決了停車問題,但小區的綠化減少了,沒有車的業主也不會支持。
如果你是居委會工作人員,你會怎樣做?有什么好的方案使雙方都滿意?”學生們紛紛開始思索,有的說不能改造,小區的綠化絕不能減少;有的說要召開居民會議,共同協商這個問題,采取少數服從多數;有的說可以采用潮汐停車的方式,收取的停車費用來開辟新的綠化帶,并且要有監督。這樣的提問既避免了死記硬背,又能使學生關注身邊發生的事情、時事政治及國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使學生能夠得到自我發展和提高。
五、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個體差異。
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而并非僅僅是部分中上層次的學生,否則很容易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造成打擊,導致其學習積極性降低。因此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兩頭兼顧,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出稍難的問題,而針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要適當降低難度,如此才能營造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們的探索欲望。
例如,例如《財政與稅收》這一課,內容比較多而且復雜,還比較有難度,讓不少學生深感頭疼。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學習,首先教師問學生:我國的經濟、教育、文化、軍隊建設需要經費對吧,那么這些經費從哪兒來?又是如何管理與支配的呢?這樣,用通俗的語言就將枯燥乏味的理論引出來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去思考。接著,再通過提問理清知識脈絡,如什么是財政?什么是財政收入和支出?國家財政有什么作用?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什么?再接著理解稅收的概念、種類、作用等知識時就變得容易了。
課堂提問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因此教師除了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外,還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向老師提問,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對此,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注意采用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逐步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打破心理隔閡,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努力營造和諧舒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們敢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形成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精神,用于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鉆研,如此才能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六、問后熱情鼓勵,及時做出評價
當代中學生自尊心比較強,不少學生害怕沒有很好地回答問題會被同學笑話,會“丟面子”,所以逃避回答問題。筆者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提問后適當運用“誰來曬曬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要總是把成功讓給別人”等帶有鼓動性的話語,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問答的意識。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提問學生后,不論學生回答得怎樣, 一定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絕對不能用簡單的一句“坐下”了事。筆者認為,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熱情鼓勵,充分保護,哪怕學生只答出了一點,也要充分肯定。第二,評價準確恰當,針對學生的回答,準確地找出“癥結”,強化學生的正確認識,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不濫用夸大其辭的評價語言。
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與完善。讓我們在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和諧互動課堂,問出課堂精彩。
作者:張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