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在小學生成長階段,班主任既是教授學生學科知識的老師,又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引路人,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工作理念和質量與學生發展息息相關,只有不辭勞苦做好日常工作,正確引導學生思想價值觀,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障學生綜合安全發展。在此基礎上,本文將重點分析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現狀,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為小學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應用探索
引言: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班主任工作內容增加、工作難度增大,工作質量要求也隨之提升。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弱,缺乏紀律意識和自律意識,這無疑給班主任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戰。同時,小學日常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工作理念陳舊、忽視工作反思和總結、工作方法效果不佳等等,嚴重影響了學生工作質量。因此,如何優化班主任工作效果,如何創建健康積極的班級環境,成為班主任工作改革的難點。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現狀問題
(一)“一刀切”工作現象嚴重
每位學生屬于單獨的個體,其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個人能力千差萬別,一些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愛學習,而另一些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思維跳躍,這些都是學生的不可復制的個性標志。但是,目前小學班主任工作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管理工作強調統一化、規范化,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一刀切“現象嚴重,這不僅將學生禁錮在制度規則之中,制約了學生自由成長的空間,還影響了班主任工作質量,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忽視德育教學滲透
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人才培養不僅強調理論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對人才的道德素養、思想政治素養也非常關注。目前,小學生班主任工作過度的強調學生成績,忽視了德育教育的滲透,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價值三觀、道德理念正處于初期形成階段,如果錯誤的行為示范、不正的思想引導,會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觀念,阻礙學生未來發展。
(三)缺乏師生互動和交流
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班主任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陪伴學生成長的關鍵人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班主任都是嚴肅、高冷的形象,這不僅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導致師生之間產生距離感,還不利于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影響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在這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學生犯錯時,班主任嚴厲批評和懲罰行為,不僅達不到糾正錯誤的目的,還會影響師生和諧關系,導致學生有心事和問題也不敢向班主任分享,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應用策略
(一)尊重學生差異,構建差異化工作模式
在小學生成長階段,創建自由民主的班級環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提供自由成長的舞臺,為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班主任必須樹立差異化工作理念,用尊重和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挖掘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落實鼓勵式教育,培養學生成長信心,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欣賞的能力。首先:建立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強調民主、公平原則,讓學生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拉近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也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意識。例如,在班級管理中,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班主任可以在班級設置匿名意見箱,讓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表達想法、反映問題,并根據收集的意見內容,適當調整工作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為班級管理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增強,班級管理工作效果也隨之提升。其次:制定差異化工作目標。班主任工作既要重視班級整體發展,又要注重學生個體教育。將不同的學生個體結合在一起,創建差異化個體工作目標,為學生提供表達自我的機會,對提升學生個人魅力、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非常有利。例如,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建立輪崗值班制度,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成為班級不可或缺的個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和喜好,選擇合適的班級職務,然后在履行職務義務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提升了班主任工作質量。
(二)滲透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小學班主任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行為規范的學習標桿。在小學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時間長、接觸多,班主任的行為方式、做事風格會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態度。因此,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身正為范,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養,踐行德育品德和思想,做學生學習的的榜樣。
例如,在班主任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不隨意批評學生、否定學生,以親身的行為示范,號召學生做事情要講禮貌、懂尊敬,幫助學生養成相互尊重、平等待人的良好品格。同時,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渴望被關注和關心,所以做好學生的關愛工作,利用愛的力量滲透德育知識,溫暖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注重觀察學生的變化,尤其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重點關注,耐心講解和教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和學生成為“朋友”,一點一滴滲透德育教育,逐步拉近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可以對班主任敞開心扉,引導學生做一名道德品質優秀的人。此外,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揭示了工作管理的道理,也明確了“規矩”的重要性。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雖然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但是必須建立在“規矩”的前提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科學性。
因此,根據學生管理工作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規定,如:課堂紀律規定、遲到早退規定等等,以此來規范學生行為,協助德育工作的開展。在班規落實的過程中,學生間可以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共同維護班級秩序,建立良好的班級風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守紀律、講禮貌的好習慣,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還能創建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重視心理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學生成長階段,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值得關注,這也是小學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視的內容。只有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營造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三觀,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因此,在小學學習課堂之外,班主任應該根據學生發展需求,組建多樣化的團體活動,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培養學生與人交際的能力,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心理教育目的。
例如,在父親節、母親節期間,班主任可以組織以節日為中心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手工制作節日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并寫上節日祝福的賀卡。這樣的主題班會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感恩之情的機會,拉近了學生與父母心靈的距離,有利于和諧家庭關系,創建溫馨、友愛的家庭氛圍。同時,在兒童節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少兒風采大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強化學生的舞臺自信,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發揮了班級工作的作用。
小學教學評職知識:廣東省班主任小學語文論文如何投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落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學生充足的關心和關愛,培養學生成長自信心,對學生健康成長非常有利。同時,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優化班級規定和環境,為學生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吳琪.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8(10):211.
陳仁鞏.班主任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滲透德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9):15.
曾為仙.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6(14):240-241.
作者:魏文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