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2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閱讀工作坊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在閱讀工作坊中,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他們可以依自己的選擇和速度來閱讀,并與人討論互動,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等。教師則在此情境中說明學習的內容,并協助學生與同伴討論溝通,而逐漸使學生成為自我引導者和實踐者。本文旨在探究閱讀工作坊在初中學生課外閱讀教學中實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引導學生“真”地走進課外閱讀。
[關鍵詞]閱讀工作坊課外閱讀教學
一、閱讀工作坊的內涵
所謂的閱讀工作坊即“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來教學閱讀。在這樣的教室中,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依自己的選擇來閱讀,以自己的速度來閱讀并與人討論,分享閱讀心得。經過這樣的過程后,學生不但可以學習閱讀的方法,也可以了解閱讀的真正意義”。可見,閱讀工作坊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我選擇和決定機會的教學模式,且它強調的是,促進學習者想去讀,能夠去讀,而且真正去讀,最終達到“悅”讀,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正是學校和教師最終目標。“教師則在此情境中說明學習的內容,并協助學生與同伴討論溝通,如此學生在此情境中基于真實目的使用語言,并沉浸在真實的聽、說、讀、寫相整合的課程之中,而逐漸成為自我管理者。”閱讀工作坊因為各個年級、班級的不同狀況,定有不同的實施情形,最后由每一位老師所建構出來的閱讀工作坊的形式定然是有所不同的,可見它是由彈性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它的基本理念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且應當包括小課教學、獨立閱讀、分享閱讀等活動程序。
二、閱讀工作坊的實施
(一)閱讀工作坊實施的環境創設
1.教室圖書館的建設
閱讀工作坊實施的前提之一是要有足夠的閱讀資源。作為農村學校的孩子們,讓學生自行購買大量的書籍顯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學校購置了《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必讀和選讀書籍以及一批學生感興趣的圖書;其次,對學校現有藏書進行分類整理,把部分與教學相配套的適合學生閱讀、教師參考的書搬進了教室;鼓勵學生從家里帶書來充實教室圖書室;每個月兩兩班級互換圖書,以保證圖書資源的“新”、“豐”,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
2.教室圖書館的管理
一個有組織的圖書館能創造一個有效的閱讀工作坊了。故我們必須并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借閱制度:“兩表”制度。“一表”就是每個班級的圖書登記表,上面登記了班級里所有圖書的名稱、擁有者等資料;“第二表”是學生所借書籍的編號、日期及歸還情況。圖書倘若在借閱過程中出現殘、破、損、污、失等情況,借閱者必須做出相應的賠償。
3.閱讀工作坊時間的安排
要想將閱讀工作坊落到實處,首先必須保證有充裕的時間。很多語文老師都認為我們的課堂時間有限,倘若將時間勻給課外閱讀,勢必會趕不上教學進度,且即使每個星期抽出一節課安排學生閱讀,顯然時間太倉促,間隔太長,成效不大!我們的做法是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晨間和午間各20分鐘閱讀時間,及每周本校的地方課程和閱讀課來落實閱讀。
(二)閱讀工作坊的一般過程
1、小課教學:“教師用5到10分鐘時間教全班學生一些可以應用于獨立閱讀的方法和策略。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需要去進行小課教學。”也就是說,每一個小課教學都有一定的目標及目的,而其目標目的的設置源于學生的需要。在小課教學中,主要通過師生朗讀文本片段、教師指導閱讀方法、介紹作家作品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
(1)導趣———適度渲染,制造神秘的色彩
教師充滿情趣的導入是引發學生閱讀期待的催化劑。
例:《解憂雜貨店》
師:同學們,你們有煩惱嗎?有困惑嗎?有難以派遣的抑郁嗎?答案肯定是“yes!”現在,有這樣一個雜貨店,只要你寫下自己的煩惱,并將它投進卷簾門的投信口里,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2)導疑———師生共讀,感受生動的情節
如何讓學生進一步產生閱讀向往,讓他們箭在弦上,蓄勢待發呢?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應該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片段與學生一起欣賞,然后在懸念處打住,或者在閱讀精彩片段后設疑,鼓勵學生猜猜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由此來引發學生持續閱讀的欲望。
例:《蒲柳人家》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蒲柳人家》節選的前兩章:被何大學問、一張青大娘視為“心尖子、肺葉子”的何滿子,卻在中伏大晌午被爺爺“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賊扣”,可見,老爺子這回是發了狠的。文章最后一段卻寫道“現在,只有一個人能搭救何滿子。”那么,他盼望的救星到底有沒有來?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惑閱讀《蒲柳人家》。
(3)導法——授之以漁,提高閱讀的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小課教學中應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有顯著的幫助。
例:《老人與海》
師:同學們,拿到這樣一本令人心生憧憬的好書,你打算怎樣去讀呢?
……
師:說的很好,大家都能從封面、導言中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而且剛才這位同學還告訴了我們另一種讀書方法,關注圖書封底,關注作者及名家對圖書的評價!
獨立閱讀
在小課教學之后,獨立閱讀可以印證小課之中所教的內容或技巧。獨立閱讀期間學生可以自行閱讀,也可以組對閱讀,若時間不夠,可允許學生在上課前或放學后繼續閱讀。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記錄閱讀中的生成資料,因為這多是學生閱讀過程中靈光乍現的想法,特別真實的再現了他們的感受和靈性,也便于教師了解他們的所思。在獨立閱讀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感受、策略的不同來填寫閱讀日志,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表達性閱讀”、“傾吐性閱讀”。
學生閱讀論文范例: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比較”發展小學生思維能力
3、分享閱讀
閱讀工作坊是一個分享經驗、交流閱讀感悟、建構完滿精神世界的過程,所以當學生在獨立閱讀之后,我們會進入分享時間。彼此的交流和聆聽,能進一步促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心靈的對話。分享閱讀我們一般以組為單位,自由組合,人數以5到6個人為宜。每個小組設有讀書組長,圖書記錄員,圖書筆記交流員等。當該小組成員都已完成獨立閱讀以后,全組成員共同完成推薦表。教師收集整理學生的圖書推薦表,將優秀作品附于書籍最后一頁,作為其他同學翻閱此書的助讀資料。這不僅極大的調動了各組閱讀書籍完成圖書推薦表的積極性,而且在點滴中提高了她們概括故事、組織語言、品析作品的能力。
分享閱讀不僅包括組內交流整合,還包括全班性分享溝通。班級內的分享形式可多樣性,可以朗讀精彩片段,可以進行創編劇本進而組織戲劇表演,可以為書本作宣傳畫,可以出一份閱讀卷,可以給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寫一封信,續寫或改編結局等。
下面是學生閱讀莫泊桑短片小說集中《項鏈》后的劇本創作(片段)
時間:深夜地點地點:教育部大樓大廳
人物:駱塞爾先生、駱賽爾太太、部長、眾男賓
(部長摟著駱賽爾太太的腰,兩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周圍一片阿諛贊嘆聲)
眾人:哦,上帝,她是如此的美麗!不知是哪一個幸運的家伙……
(駱賽爾太太用陶醉的姿態舞著,用興奮的動作舞著,她沉醉在歡樂里)
部長:夫人,能和您共舞是我無尚榮幸!
駱賽爾太太:(微笑)我也是,尊敬的的部長先生
部長:您的魅力和您的優雅簡直是無與倫比!您的丈夫真是好運!
駱賽爾太太:(挺了挺胸口,那串金剛鉆鑲成的項鏈在燈光下熠熠生輝)謝謝您的贊美!
眾男賓:(紛紛上前)親愛的夫人,能邀請您共舞嗎!
駱賽爾太太:(挺真脖子)非常榮幸!
參考文獻:胡安蓮.課堂教學中對閱讀工作坊實施的策略研究——如何引領孩子“真”地走進課外閱讀[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
作者:俞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