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7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語文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知識覆蓋面非常廣泛,在學生的學習生涯與日常生活中貫穿始終,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語文與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的重擔。但在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卻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不能高效、順利的深入開展教學工作。而互聯網中眾多社交軟件的出現,為教師改變此現狀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社交軟件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與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社交軟件;小學語文;應用方法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手機在我國已經普及,而在互聯網技術發展過程中誕生的社交軟件存在于每一個人的手機、電腦之中,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有其利好之處,同樣有其弊端。教師要應用社交軟件開展教學活動,就需要趨利避害,揚長避短,讓社交軟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推進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社交軟件的強互動性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社交軟件的多信息渠道去拓展學生視野、利用社交軟件創設家校聯動的平臺。
語文老師課題申報知識:小學語文教育方面的課題申報
一、社交軟件強互動性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社交軟件的強互動性,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中,很多教師卻不能正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教學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一味的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師生互動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其缺乏互動的弊端同樣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帶來了很大的打擊,與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初衷背道而馳。
例如,教師在執教《觀潮》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中“屏幕聯動”的功能開展教學活動。在開始教學前,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記錄“錢塘江潮”過程的視頻、圖片資料,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屏幕看到視頻,讓學生對“錢塘江潮”產生初步的認識,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課文內容時,將課文與視頻、圖片聯系起來,對課文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社交軟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相對枯燥的文字轉化成為生動直觀的視頻與圖片,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調動起來。
二、社交軟件多信息渠道拓展學生視野
社交軟件的功能多樣,不僅是文字聊天的平臺,更是新聞、影音、游戲的集合體。以微信為例,學生不僅能夠在生活中與親朋好友聊天,更能通過“刷朋友圈”的方式,看到其他人分享他們自己的生活、文章、視頻等,還能在微信小程序中游玩游戲。由此可見,社交軟件的信息來源渠道眾多,學生在使用社交軟件的過程中,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而這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種利弊參半的影響。在教學方面,教師同樣可以以分享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后看到與學習相關,卻又不失趣味性的內容。
例如,教師在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簡單的成語的過程中,便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成語故事,讓學生在課余觀看。學生在課后看成語故事,不僅是對緊張學習生活的調劑,更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且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積累課外的成語,起到更好的教學成果。不僅如此,教師還可在社交軟件中尋找“填成語”的小游戲,供學生自檢學習成果,且游戲形式的知識更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三、社交軟件為家校聯動提供高效平臺
社交軟件主要的用途便是交流,在以往的一段時間中,家長與學校不能取得及時的聯系,很多學生的家長僅僅在接送學生來校與回家時,才會來到學校,若學生升入高年級,不少家長為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讓學生自己上學,自己回家,家長直接到學校的機會更少,也就意味這學生家長與教師見面,進行溝通的機會更少。而使用社交軟件,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社交軟件,在課前向家長發布預習任務,由家長督促學生完成,并在軟件中將學生的預習情況向教師反饋,便于教師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同樣的,在課后,教師可利用社交軟件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由家長使用社交軟件,向教師反饋學生在家中完成課后練習的情況。
另外,在教學之外,教師可以及時的將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如,日常行為規范、是否能夠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使家長同樣能夠掌握學生的一手動態,對學生開展對應的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聯動。
綜上所述,教師要運用社交軟件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首先,要利用社交軟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氛圍中學習;其次,要利用社交軟件,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也能夠接觸到語文、學到語文;最后,要利用社交軟件將學校與家庭聯系起來,形成家校聯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李發正.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嘗試與體會[J].學周刊,2020(13):113-114.
[2]黃燕玲.巧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149.
作者:鄭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