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2018年,浙江省的小學科學學業質量監測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突出小學科學學科特點,重點測試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測試采用“學科關鍵能力+影響質量相關因素”的思路,采用紙筆測試和實踐操作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特別對實踐應用能力的測試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應用能力的監測體現了學科發展的方向,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我省對全省層面的實踐應用能力測試是第一次,本次監測把實踐應用能力(以下簡稱實踐應用)作為重點。依據2017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探究八要素中選取六個要素進行測試,采用紙筆形式,時間15分鐘。實踐應用的測試包括觀察再認、操作理解、遷移應用三個維度,采用實踐操作形式測試,時間20分鐘。
中小學教師論文發表:中小學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實踐有三點重要啟示,即辦學要有思想,教育需要科研,工作需要精神。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再從成功教育、洋思經驗、合作教學、目標教學、嘗試教學等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來看,中小學做科研不僅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卓有成效的。
一、總體情況
實踐應用測試部分,主要基于三個維度:觀察再認(2道選擇題)、操作理解(實踐任務1)和遷移應用(實踐任務2),測試采用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應用測試題,滿分55分,轉換為量尺T分數:T=300+50*Z(Z為標準分)。實踐應用分析中所用的統計數據,均基于T分數多數學生集中在高分段,高于全省平均分的學生占比為63.03%,其中分值為312至346段的學生占比為25.9%;低分段學生人數占比較小,差異較大,低于260分的學生占比為17.5%,區間跨度較大。
二、結果分項分析
1.實踐應用的三個維度具體表現及地市差異
觀察再認主要考查學生能否識別器材,知道器材的結構和功能;操作理解主要考查學生能否正確操作器材,完成實驗,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遷移應用主要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情景下的實際問題,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全省學生實踐應用在觀察再認維度得分率最高,離散程度最小,遷移應用維度得分率最低,離散程度最大。學生在實踐操作的觀察再認和操作理解方面表現較好,而在遷移應用上的表現稍顯不夠。為進一步分析各地市學生實踐表現存在的結構性差異和區域差異的原因,我們結合教師的實驗教學情況進行分析。
從教師實驗教學方式來看,學生小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各占一半的比例占絕對優勢,而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做實驗的比例均不超過10%,這也是我省小學生遷移應用表現相對薄弱的主要原因,給出了全省城市、縣城、鄉鎮農村學生的實踐應用標準分與標準差的比較。其中柱狀圖表示實踐應用標準分,折線圖表示實踐操作標準差。我省縣城學生的實踐應用無論在整體水平還是均衡發展方面均優于城市學生和鄉鎮農村學生。給岀了我省城市、縣城、鄉鎮農村學生實踐應用及其各維度的得分率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觀察再認維度得分率均較高,操作理解維度得分率居中,而遷移應用維度得分率相對偏低。其中,縣城學生各個維度的得分率均高于其他兩個區域,但操作理解方面,農村學生高于城市,而遷移應用方面,城市學生高于農村。
2.不同專兼職類型教師所帶的學生在實踐應用的差異
給岀了不同類型教師所帶的學生在實踐應用上的比較結果。由此可知,專職教師所帶的學生在實踐應用表現上要明顯優于兼職教師。給岀了不同類型教師所帶學生在實踐應用具體維度的差異情況。由此可知,觀察再認維度上,專職教師所教的學生明顯好于兼職教師所教的學生。而在操作理解維度上,三類教師所教的學生沒有顯著性差異,在遷移應用維度上,全部專職教師所教的學生要優于部分兼職教師。
3.學生原有實踐經歷影響操作理解表現
(1)學生原有實踐經歷影響操作理解維度得分操作理解方面的相應實踐是讓學生獨立點亮小燈泡,共25分。圖6是對進行實踐操作測試學生《點亮小燈泡》一課的實踐經歷的調查結果:有相應學習經歷的學生的平均分(紅色柱)均遠遠高于沒有此經歷的學生(藍色柱);親自動手點亮過小燈泡的學生的得分高于只看過老師演示的學生得分,高于沒有見過實際操作的學生得分。
(2)學校開展實踐考查情況影響操作理解維度得分表4的S-N-K檢驗結果表明:在實踐應用操作理解維度的得分看,四年級第二學期時,學校對全部學生開展實踐考查與未進行考查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圖2-4和表2-3的結果都表明:學生在課堂上親自動手實驗和實踐考查要求人人過關的措施,利于學生操作理解能力的發展。此外,我們還發現:學生實踐應用的操作理解維度和遷移應用維度的得分存在正相關(.282**),學生探究要素得分和實踐應用得分存在中度正相關(.371**)。
三、基本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全省學生在實踐應用能力發展上總體較好,遷移應用能力還需努力實踐應用的測試分為觀察再認、操作理解和遷移應用三個維度,全省平均得分率是78.9%,三個維度的得分情況有所差異。其中觀察再認得分率89.2%,操作理解得分率84.9%,說明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觀察實驗的情況比較理想,課內學習比較扎實。而遷移應用的得分率為66.2%,且差異較大,說明學生在知識遷移、問題解決和創新上稍顯不足,還需努力。
(2)專職教師所教學的學生成績,明顯好于兼課教師所教的成績實踐應用測試中,專職教師比兼職教師所教得分率高3%,差異檢驗顯著,說明專職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整體上,全省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比較重視,課堂中只要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應用能力的發展相對比較均衡。
(3)專職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主要集中于教學任務太重、學校整體辦學條件有限和家長不夠重視據調查,專職教師在教學中的困難,教學任務太重占70.4%,主要表現在課時量較多,專職教師每周12節以上占58.5%,每周16節以上的占22.2%。專職科學教師除了科學課的教學外,還有拓展性課程開發和教學、實驗室管理、跨年級教學、科技活動輔導、擔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學校其他事務性工作如值日巡察、午間管理、托管班、接待工作等中的一項或幾項。學校整體辦學條件有限占47.7%,只有4.3%的教師對“學校的科學教室、儀器室、實驗器材等設施設備能滿足科學教學的需要”選擇“符合”選項,30.5%的教師選擇“完全不符合”。家長不夠重視的占44.7%。
2.建議
(1)加強基礎設施設備保障在本次監測中,從實踐應用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親自實踐過的學生得分率遠遠高于不做實驗的,且呈顯著性差異。可見,實踐操作對學生學習科學學科的重要性。從調查問卷的另一個方面也看出,各個地方對實驗室建設和器材配備的重視程度不盡相同,全省學校的科學教室、儀器室、實驗器材等設施設備能滿足科學教學需要的占75.3%,不能滿足教學的占24.7%o說明我省小學科學的實驗室建設和器材配備總體還可以,但還有努力的空間,建議從加強實驗器材的配備、落實學生分組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加以改進。
(2)增加專職教師數量測試結果發現,專職教師所帶的學生在實踐應用表現上要明顯優于兼職教師,這與是否讓學生在課堂上親歷活動有一定關系。我省各地區的專職教師比例高低不同,跟各地區的實際有關。但是有些縣區和學校,由于教學觀念的問題,導致專職教師比例過低,大大影響了科學教育的質量。建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科學專職教師的數量和比例,兼職教師要相對集中,兼職教師的任課也要相對穩定,這樣有利于發揮專職教師的引領作用,也有利于兼職教師提高教學效果。
(3)適當給科學教師減負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專職科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普遍較重。建議專職科學教師的每周課時量控制在12-15課時之間,最多跨兩個年級進行教學。上規模的學校,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實驗員,適當減輕科學教師的負擔和壓力,這樣更有利于提高科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