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體育教學中道德缺失進行思考,并提出對策:體育教師要以身作則;學校應加強重視,采取措施;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道德教育;結合體育教材和特點進行道德教育;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道德教育等策略,以改善體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缺失。
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教育;道德策略教育
教育類論文范文: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現狀及創新方法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具有新的特點。如何結合時代背景,研究高職學生的成長特征和思想變化,是高職院校老師面臨新挑戰。為此下面文章主要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對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方法,進行了初步探析,而且主要從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現狀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變兩個方面進行了討論。
1 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現狀及重要性分析
1.1 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普及,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馬麗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中表示,師生對體育課德育滲透的認可度較高;同時高校的學科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對高校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重視以及與預期結果相差較大,缺乏評價等問題。
李萌在《中小學體育德育現狀和對策研究中:以立德樹人為研究視角》中提出,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對學校體育進行德育教育有正確認識。影響中小學體育立德樹人的實施因素是:在工作中對德育教育的目標不正確導致選用的方法手段不適合,評價標準不全面和外界的因素導致學校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好;教師在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時存在一定問題;在體育教學中主要以傳授技能鍛煉素質為主,教師對課堂中道德教育的引導較為欠缺,體育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經驗不夠,內容空洞,方法單一,導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綜上,目前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1.2 體育教學中德育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明確提出,堅持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是切實可行的,能夠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的體育教育思想及觀點對指導今天的體育教學改革仍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是對體育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充分肯定。金瑤認為,德育的滲透是通過一定的載體的,通過載體潛移默化、因勢利導,將道德教育的思想通過學科教學以及活動等載體,有意識地將德育理論引導給學生。她對在課堂中德育滲透的理解代表了一部分學者的觀點和態度。
2 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
2.1 思想認識不夠重視
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缺失一方面是由于學校領導的思想不重視造成的。部分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對“健康”的理解不全面,一般只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部分學校領導認為體育教育的任務就是增強學生體質,忽視了道德教育的存在,甚至有的教育者認為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師無關,是德育教師的事情,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道德教育的缺失。
2.2 體育教師德育能力欠缺
體育教師在入職前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學校在招聘體育教師時經常忽略道德素養的考核,體育教師進入崗位后也很少花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學校主要看中教師的工作能力,忽視了道德素養這一方面的評價,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看重技能的傳授,忽視了道德教育。體育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不高或者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那么在教學中就很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2.3 教育效果評價標準不明確
德育的評價存在困難性,因為德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動態性,因此很難進行教育效果評價。沒有明確的教育效果評價標準指標的監督,體育教師很難對道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和比較,這就導致體育教師放松在教學課堂中的道德教育,造成體育教學課堂中道德培養的缺失。
2.4 外界環境的影響
體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與學校環境有關,也與學生的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有關,F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外界的信息及環境在時刻影響著學生,因此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條件。當然外界環境的影響也給學校進行道德教育帶來了壓力,是不可忽視且不能排除在外的。
3 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改善策略
3.1 體育教師以身作則
作為體育教師,就是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各項專業技能,提高學生體質,可以說,體育教師先是一名教師,然后才是一名體育學科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就應具有師德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規范自己的行為,給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在教學課堂中要嚴格遵守課堂紀律,若在課堂教學中接聽電話,隨意離開,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卻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體育教師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學生才會樂意效仿與模范,從而達到道德培養的效果。
3.2 學校應加強重視,采取措施
學校領導要重視學生的道德培養,要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議學校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道德教育培訓,重視學校體育教師及其他學科教師的道德素養,在學校招聘時不能忽視考生的道德素養考核,積極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德育目標。
3.3 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道德教育
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的機會比較多,如接力跑、百米定向等競賽游戲,通過此類游戲可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對成功的隊伍進行表揚,對失敗的隊伍進行鼓勵,使學生正確地看待勝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感受到團結協作的精神?梢钥吹剑隗w育教育中無處不滲透著德育教育。游戲或競賽結束后,教師在活動結束后要對學生進行點評,要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的樂趣,引導學生不能因為別人的一點小失誤就去指責別人,讓學生養成在別人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要鼓勵他人,養成團結互助的習慣。
3.4 結合體育教材內容和特點進行道德教育
體育教材的內容非常廣泛,如在理論課中講述體育運動發展史、體育健兒事跡時,要讓學生了解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通過介紹我國優秀運動員經過刻苦訓練在國際重大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如李寧、中國女排的實例,讓學生理解他們為了國家努力訓練、不怕吃苦的精神,并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堅韌與毅力。體育教師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激勵學生奮發圖強,遇到困難和挫折勇于面對,堅持自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3.5 結合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道德教育
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如對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的學生在教學環節結束后進行表揚,對學生一些不好的行為及時進行糾正以及批評教育,如不尊重師長、遇到困難退縮等。每1 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結合學生的行為表現來進行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龔堅. 現代體育教學論[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金瑤. 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與實踐[D]. 重慶:西南大學,2017.
[3]馬麗.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7.
[4]李萌. 中小學體育德育現狀和對策研究: 以立德樹人為研究視角[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5]張博. 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缺失的若干思考[J]. 教學與管理,2012(6).
[ 6 ] 沈建華, 陳融. 學校體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