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1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為了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都需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給予重視。本文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談起,并就改善對策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兒童教育;對策
在社會發展大背景下,為了創造更多的收入,提高家人的生活條件,許多農民進入城市或者其他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謀求新發展。父母陪伴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缺乏家庭關愛和教導,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性格和三觀的形成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學習成績也容易出問題。
一、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留守兒童教育主要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大方面。家庭教育對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學校教育則關系到留守兒童是否能在學校與教師的教育下,既學有所成,又能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家庭教育現狀及問題
據調查,留守兒童中父親外出務工的比例將近50%,父母均外出務工的比例占到近40%,在父母均不在家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主要由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負責。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要么非常嚴苛,要么放任不管,在近一年中有過被家人打罵經歷的占到總數的49.5%。與嚴苛教育相比,放任不管的方式則體現在委托監護人對孩子的交友、學習不過問,對留守兒童的要求則是一味地滿足。
與對成績的關注相比,留守兒童的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教育關注較少,與孩子在交友、生活煩惱等方面的溝通比較少。父母不在家時,委托監護人也多是將注意力放在生活及安全問題上,對于道德的教育意識明顯不足。此外,留守兒童的父母將其送入學校后,關注其心理健康發展較少,不少留守兒童在談到父母時都會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
(二)學校教育現狀及問題
據調查,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其在學校遭到欺負的概率比非留守兒童高出近5個百分點。在對農村學校的訪談和調查中,許多教師表示留守兒童成績相對非留守兒童普遍差一些,并且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的呵護和親人的引導,留守兒童教育難度比較大。學校在進行教育時,除了課本知識以外,并沒有對其他方面的教育進行特別關注,尤其是安全保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對于不良信息識別能力不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又在缺乏親情的環境下生活,心理上容易出現缺陷,變得自卑、敏感。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應針對上述問題予以關注。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改善對策
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需要改革,教育內容需要完善,在現有環境下為留守兒童進入社會尋求到有效的教育方式,保障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和環境,是社會各界都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轉變觀念,消除偏見轉變觀念首先需要轉變對留守兒童持有的刻板印象。由于留守兒童管教的不足以及部分媒體在報道中對留守兒童負面表現的夸大,導致社會對留守兒童產生了包含偏見的刻板印象,這也讓留守兒童在受教育過程中出現心結。因此,為了減小留守兒童社會化進程的阻力,必須轉變社會各界對其有失偏頗的認識,多進行正面宣傳。其次是對教育方式的轉變,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同時加強對監護人的現代觀念灌輸,以科學的方式育人,以合理的方式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管理。
(二)加強溝通,增加關愛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家庭監護的缺失導致其內心較為封閉,對于負面情緒無法正確管理消化。究其原因,家人之間日常交流較為匱乏,親密程度不足,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因此不愿敞開心扉。針對該問題,在外務工的家長可以在日常電話溝通中注重內心交流;學校的教師則可以通過與留守兒童進行定期談心的方式,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學校方面則可以舉辦文娛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通過對精神世界的構建來減少心理上的困難。
(三)注重心理輔導和道德教育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自控力、適應能力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均存在著差距,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與此同時,缺少父母的親身管教,留守兒童正確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難度更大。學校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結語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為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社會現象,其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為其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婷.從留守兒童安全生存現狀探析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的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2]田守明,張楠.淺析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亞太教育,2016(28).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亞太教育》雜志于2005年創始,是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科幻世界雜志社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省一級純教育類學術性期刊。主要欄目:卷首語、資訊、幼教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德育教育、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教育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