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7月1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的持續完善和貫徹落實,經費管理逐漸走向正軌,但是仍有很多公辦學校經費管理非常混亂,預算編制不夠完善、經費使用控制不嚴、經費管理缺乏監督等問題日益凸顯,給學校正常運行造成不良影響。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地提出幾點措施。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經費管理
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預算編制不夠完善
學校財務人員素質不高、時間不足導致預算編制不夠完善。很多學校財務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會計知識,尤其是農村學校財務工作由普通教師轉崗或兼任,預算編制基本上都是結合上一年度的支出,根據財政的標準進行預算編制,專有預算項目采用增量法。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必然是預算指標與實際的支出不符。同時,存在預算編制時間不足的問題,規定的預算編制時間一般只有一個月,預算編制工作無法深入細致,從而導致預算項目論證不足,科學性也無法保證。不合理的預算編制必然造成實際收支與預算指標的出入比較大,致使預算的執行很困難,調整非常頻繁,背離了預算編制的初衷。
(二)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經費使用控制不嚴
一是學校領導。由于學校領導缺乏經費管理的意識,對于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定經費使用計劃和嚴格經費使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校收支混亂。二是財務人員。在比較寬松的經費使用程序下,財務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財政審批的預算執行,從而造成了教育經費被擠占,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三是財務制度。財政、教育等行政部門進行的監管比較寬松,沒有具體落實到財務制度的實施;四是信息溝通。學校實行集中核算,每一筆收支情況無法顯示在學校的會計報表中,學校各科室對財務信息缺乏溝通,憑主觀、經驗使用經費,容易造成經費使用違規。
(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經費管理缺乏監督
政府監督部門對于學校的監督和考察,主要是針對學校教學、人員管理、社會反響等方面著手,而對于學校經費管理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主管部門通常會對下屬學校進行財務內部審計,但是對于經費管理的監督工作還不到位。一方面是內審機制落后,沒有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針對經費管理的內部審計制度。另一方面人員配備不足,多數內部審計工作由下屬學校會計輪流兼任,專業能力有待提高且缺乏獨立性。同時,部分學校尤其農村中小學校,沒有建立細致可行的經費管理制度,相關的財務制度也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學校資金收支不能按照既定程序進行監督和管理。
二、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經費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培養人才,做好預算編制工作
要加強學校財務人員的吸收和培養,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鼓勵財務人員會計職稱評定,建立高素質的財務人員隊伍,扎實做好會計工作。學校領導要樹立經費管理的重要性意識,重視預算的編制工作。學校管理人員要全員參與,由學校領導和各科室負責人組成預算編制領導小組,校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協調學校的預算編制工作。各科室要根據學校的發展情況,對分管項目充分考察、論證。要講究合理合法,做到切實可行,以確保預算具有可執行性。財政部門下發的預算政策、勞動工資政策以及物價部門的收費政策等都是學校預算編制的重要依據,應當認真學習領會,依法編制。
(二)嚴格程序,加強經費使用管理
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經費是國家財政性資金,要有嚴格的使用程序。學校管理層要樹立經費使用的約束意識,要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制定經費使用計劃,嚴格經費使用程序。在申請、批準、支出、報銷等一系列環節加強管理,既要嚴格程序避免資金違規使用,又要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在申請時要詳細填寫時間、事項、金額等詳細信息,做到每一筆申請都明晰。在批準時要求學校領導量入為出,準確把握經費支出的范圍和額度。在支出時要求財務人員按照審批標準支出,未經批準不準支出,不準超出審批額度支出。在報銷時必須報銷符合國家規定的支出,對于不合規或者憑證附件不全的支出不予報銷。
(三)突出監管,完善經費管理制度
財政、教育部門應當完善經費管理監督機制,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校經費的監管。要對學校的預算支出標準嚴格把控,加強預算支出的剛性管理,強化對月度、學期、年度預算的約束。加強對經費審批和使用的監督,比如在撥付經費后,對學校的各期支出進行統計核對、要求學校每一筆支出必須有詳細的憑證附件,加強會計和審計監督,切實肩負起監管教育經費的責任。學校領導要提高認識,在注重學校社會效益的同時加強經費管理,促進經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完善經費管理相關的監督制度,對于學校經費的收支進行系統、統一的管理,加強自我監管。
(四)積極探索,創新預算績效管理
要認真貫徹落實《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等文件的精神,在財政、教育部門的統一組織實施下,探索創新學校預算績效管理方式。學校要在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績效目標,根據預算項目設定每個月、每個學期的績效目標,目標應當指向明確、細化量化、合理可行、相應匹配,要與相應預算項目支出的內容、范圍、方向、效果等情況緊密相關。教育部門應對提交的項目績效目標進行批復,并提出資金分配建議。同時,建立績效監控工作機制,對已批復的績效目標進行有效跟蹤監控,強調預算支出的責任追究,對學期、年度預算執行嚴重失控學校的校長實行一票否決制。
參考文獻:
[1]張計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6(15):115-116.
[2]郭廷軍.義務教育學校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商,2015(51):42.
經濟師評職刊物:《知識經濟》旬刊,由重慶市科協主管,ISSN1007-3825CN50-1058/F郵發代號78-94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數據原文收錄期刊,2007年7月后全新改版,以理論探討和學術研究為主,致力于反映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諸方面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科學研究成果。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重要平臺,具有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