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0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首先介紹了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這一概念如今已經應用到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歷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文章中也闡述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培養核心素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
一、概述
1.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將知識的層級關系以樹狀圖或流程圖等形式有序排列和展現的過程,也是思維形象化、可視化的過程。思維導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知識邏輯順序的排列上、對學生思維的發散上和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上。思維導圖的使用,使教師在授課中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文字描述,學生便可以明確知識結構,直觀化的特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同時,學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鍛煉其思維能力,拓展知識面。
2.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作用
新課改的主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參與,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既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又讓學生為社會所用,保障學生具備基本的生存能力,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核心素養給目前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技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完成新課標對學生所提出的要求。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其優勢在于能夠按照時空順序排列史實,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又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不束縛學生對歷史史實的見解,允許學生形成獨特的歷史價值觀,形成個體的、創新性的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既能獲得歷史知識,形成歷史理解、發散思維,又能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習慣。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把握課程結構
教師組織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在進行新課總結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整體把握課程結構。另外,在教師進行復習課的講授時,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大容量的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分析查漏補缺,掌握新知。例如,在進行《文明與交流》一課的授課時,教師可以以文明與交流兩大模塊為基點,將古希臘、古羅馬等的歷史以樹狀圖的形式展開,逐一列出其制度和成就,幫助學生對世界史知識的掌握。
2.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歸納,使思維導圖顯性化
初中歷史知識點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時空邏輯關系。教師進行單一的講授難以讓學生理解并識記眾多知識點,并且機械記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產生歷史知識枯燥乏味的感受。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歷史知識串講競賽、歷史知識辯論賽,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進行概括和分析,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主動創建知識框架。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學習中促使學生形成了發散思維,使學生獲得了有關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形成了嚴謹的邏輯思維習慣。
3.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
在新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從整體上感知本節知識,提高對知識連貫性和邏輯性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知識結構的提綱,并讓學生針對提綱進行內容填充,整體感知本節課的知識結構。例如,在進行《原始社會的農耕生活》這一節的授課時,可以列出提綱或者表格,讓學生進行填充,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梳理知識脈絡,使知識層次更加清晰。學生通過可視化的思維框架結合所學知識填補知識的空白,為自主學習和復習提供了抓手。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結合歷史學科特點和授課形式,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必然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轉化和遷移、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思維的訓練和拓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相關范文閱讀:歷史文化論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
這篇歷史文化論文發表了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學習歷史讓我們知道現代文明的發展和進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呢?在歷史課程中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教學方法,論文介紹了歷史故事是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