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8月3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教學研究類論文發表了高中政治課堂深度學習的實踐與思考,隨著課堂的改革深入,學生的課堂學習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深入研究了如何讓學生有淺層到深度學習,使課堂學習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使高中政治課堂更具魅力和活力。
關鍵詞:教學研究類論文,課堂學習方式,教師素養,深度學習
新課程改革實施十多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然而課堂中,即使教師刻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甚至出現了對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機械化使用的現象,仍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不能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已有經驗、知識相融合,并且主動建構新的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特別重要。
一、通過調控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學生需要在教師引領下,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在充滿信任、鼓勵而又溫馨的學習環境中,會對學習充滿期待和興趣,感受學科魅力,體驗成功樂趣,提高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要重視情景的設置,源于生活的教學情景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起對課堂內容的關注,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課堂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例如在高一《經濟生活》“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教學中,教師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走進華為(一):華為公司的發展歷程。1987年創立的華為科技有限公司,經歷了“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首先讓學生輕松感受華為的成長。之后是第二個情境材料,華為手機零件和軟件分別來自于韓國、日本、美國等。對于這個手機產品,學生不會想到它的很多零件來自于其他國家,這樣的情景改變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從而很好地集中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課堂氛圍由輕松變得好奇、專注,于是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知識迎刃而解。
緊接著走進華為(二):“管理變革,鎖定國際化”。學生在平和的氛圍中輕松完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載體這兩個知識的探究學習。
最后走進華為(三):華為在國際化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波瀾又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愛國的熱情得到激發,課堂氛圍熱烈。最后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一句名言“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與“假如你是任正非,你如何幫助華為更好地成長”這個的問題把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學生討論、思考、各抒已見又相互補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學生將知識遷移到已學的知識中,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復習舊知,也需要教師將知識引入到以后的知識。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從淺層學習開始,在對一些簡單知識識記、了解的基礎上,隨著學習情境的不斷推進,課堂氛圍不斷調節,學生的學習也漸漸向深度邁進。
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能對本框、本課知識進行綜合,也將學習的內容延伸到之前學過的內容,實現了對知識的遷移,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營造了這樣的學習氛圍,感官上,圖文并茂,還播放一些視頻,不僅瞬間吸引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語言和問題的設計上,層層深入,通過精彩的講授、激勵性的評價等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對經濟全球化的理性分析和認識,有利于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有效開展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強調讓學生在真實情境里,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實現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所以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要努力做到自主合作,也就是通過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客觀世界對話,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激發學生有想“要”的動機,這樣會迸發出強大的能量。這種參與不僅表現為一種熱鬧,更要求有思維的參與。而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必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也要有引發學生思考的話題。比如有一個關于創業創新的話題:有一個叫姚彥慈的臺灣女孩,從小外婆一手帶大。
就在她美國讀研時,外婆得了阿爾茨海默癥,不能正常吃飯、生活。為此,她開始投入為老年病患設計餐具的研究,希望他們都能好好吃飯,在日常生活中獨立、有尊嚴。同時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感人的故事,圖文并茂的課件,迅速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了關于勞動者自主擇業的話題。于是學生紛紛主動來參與關于大學生為什么要創業、怎樣創業等問題的討論,通過自主思考、分享讓學生掌握關于“創業”的知識點。深層學習需要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一個點到一條線、一個面,于是在一個點的知識的基礎上,又繼續讓學生參與深層話題的研討:姚彥慈開始投入設計一年后,外婆永遠離開了。遺憾和悲傷成了她更大的動力,經過四年的努力,她最終設計出這套“暗藏21個玄機”的特殊餐具,但她卻在找投資人的過程中屢遭失敗。
作為一個創業者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問題已經沒有第一個問題那么簡單,靠學生單個人的思考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單薄的,于是借助于學生的學習小組,進行組內討論,然后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并開展小組競爭。學生之間競爭合作,熱情高漲,集思廣益,想出了許多讓人驚訝的辦法。除了爭取政府、企業的支持外,更有一些學生說出了令人驚喜的答案——眾籌。
三、通過提高教師素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促進學生課堂深度學習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高中政治課標要求養成關心生活、關心社會的習慣,筆者認為要達成這一目標,政治教師首先要有一定的時事敏感度,要不斷關注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關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用自己這樣的習慣來影響和引導高中學生,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熱點材料并進行歸納整理,并對照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多角度及深層次的思考。比如“雙11”網購狂歡節作為一個熱點生活事件為大家所熟知,而一個政治教師要捕捉的是,其作為課堂資源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引發學生通過現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雙11”交易額逐年上升,一線城市增長更快,蘊含了怎樣的經濟信息?在網購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選擇品牌店甚至國外網站購物,這樣的做法對企業、國家經濟發展有什么樣的啟示?大量的集中購物使產品質量魚龍混雜,導致集中投訴和維權,國家、企業又該怎么辦?這樣鮮活的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時事敏感度,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注社會,也能鍛煉綜合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的能力,更可以通過分析、綜合,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學習更有深度和活力。
真正的學習,應該發生在學生身上,讓學生獲得經驗,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深度學習還要求學生也要學會走出去,用實踐去見證自己學到的知識。為此,教師要具備組織學生參加綜合性實踐活動的能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和運用知識。可以讓高中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訪問、采訪,在社會環境下收集、分析信息資料,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參加聽證會、參與社區的一些活動等,在體驗中探究、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選題、活動組織,還是活動后期對獲得的結果進行篩選、整理,都需要教師組織和引導。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選擇,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和直接體驗的過程,可以達到情感、行為、認知的統一,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也能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
作者:秦小萍
推薦閱讀:《當代教育論壇》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教育理論期刊,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認定的教育科學類核心期刊。2010年恢復旬刊,全新改版,每月推出“綜合版”、“管理版”和“教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