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7月2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這篇就業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策略,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看到目前衡陽發展經濟所具備的優勢特征。論文首先對“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認知進行了闡述,衡陽市地處中部,在地域位置和政策覆蓋上都有優勢,但是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靠政策,還需要人才的供給帶動就業問題。
衡陽市作為湖南省高校較為集中的區域,本科院校已達到3所,而高職院校則達到了7所。同時,每一所高職院校所具有的優勢學科及專業又各有特色。其覆蓋了環境、生物、工程、交通、財經、工業、經濟、貿易、醫學、技術等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旧峡梢哉f衡陽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所涉及的行業能夠覆蓋整個衡陽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項目。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和衡陽經濟的發展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本文將結合衡陽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趨勢,討論目前衡陽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在衡陽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過程中提供一份助力。
關鍵詞:就業類核心期刊論文,衡陽經濟新常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
“新常態”的概念的出現,是習近平同志在河南工作時提出的概念性詞語。而在APEC會議召開時,在談到經濟發展的情況時,“新常態”的概念又一次被提出同時還對應的做出的相應的具體闡述。這說明“新常態”已不再是一個概念性的詞匯,它是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判斷。它必然會對我國的在政策制定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推進經濟發展,制定相關問題的解決策略就必須從這一概念出發,只有深刻的認識并學習領會這一概念,才能真正貼合經濟發展的需求。衡陽地處我國中部的城市,在教育方面的發展已經步入成熟,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發展,無論是在專業領域方面還是專業技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在“新常態”的概念引導下,我們要發展衡陽的經濟,首先就要解決衡陽的教育以及高校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將更多的專業化、技能型的人才引入到我們經濟發展的隊伍中去,才是我們推行“新常態”經濟模式下的重要工作。目前衡陽高職院校的就業表現仍然不盡人意,存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這與我們發展經濟的初衷相違背,同時就業矛盾如果不盡快的解決還可能影響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趨勢的推動下,我們必須制定一套符合目前發展規律的高校就業策略。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能夠盡快的發揮自身的專業所長,為經濟建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新常態”經濟發展的認知
“新常態”這個詞匯雖然源自于國外。但習近平同志在提出這個概念時,是在結合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勢頭下賦予它更多新的含義。“新”意味著與過去所不同;“常態”則表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穩定。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新常態”的經濟模式,就是在一定的發展規律的作用下,且又不同于以往,較為穩定的發展狀態。“新常態”的經濟發展不同于以往,經濟發展的增速已從之前的高速增長趨于中高速增長并逐漸向平穩發展。經濟發展的結構狀況也在逐漸轉變,第三產業逐步趕超第二產業并大力向前發展的趨勢。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也發生了轉變,由前期發展過程中依靠資本投入、勞力輸出以及破壞環境生態的發展,逐步向新的發展形態轉變。將制造型產業逐步轉型為創造性產業,以科技代替勞力投入,將生產開發建立在經濟、環保、長期的發展戰略上。
二、結合
“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分析衡陽經濟發展的情況“新常態”下的衡陽經濟發展既符合全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有具有衡陽自有的優勢和挑戰。衡陽地處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海區域的過度區,因此占據著一定的樞紐地勢。能夠有效的結合四方的發展趨勢推動自身的發展。衡陽目前在經濟發展勢頭上已經呈現出高效的發展態勢,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數據對比,我們看到衡陽GDP的發展正蓬勃向上的發展。同時衡陽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在發揮自身樞紐優勢的前提下,積極地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將衡陽效應的影響不斷的向周圍發散。
三、衡陽經濟“新常態”發展下,構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框架
(1)目前衡陽的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未達到基本的要求。無法滿足“新常態”經濟形勢下“三二一”結構的發展需求。同時過多的依賴于傳統的發展模式,尤其是衡陽周邊城鄉發展,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和投入,導致整體經濟發展的質量不高。在衡陽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更多的倚重于衡陽自身所在院校的科技知識的投入,引進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產能,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經濟的發展。因此有效的構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策略,能夠促進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科技知識的投入,能夠提升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同時還能夠有效的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2)“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意味著經濟發展模式下三大產業的崗位需求量也逐漸減緩。然而,高職院校的入學和畢業生增長率并未下降,因此“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帶來一定的“供需”矛盾。并且增加的就業壓力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3)“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僅是產業結構的模式轉變,同時也給高校畢業生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和難度。因此構建新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模式是充分的發揮大學教育資源的作用,提供給學生們更加適合的就業模式。
四、目前就衡陽地區高職學生存在的就業問題
(一)缺少專業的就業指導
高職院校大學生對于就業指導缺少一定的主導意識,在面對就業問題時不會積極主動的需求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同時,目前高職院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指導質量也層次不齊,有的只是虛附名號,實際上無法提供更多的專業性的內容,而有的則是全面撒網的服務,沒有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這樣的情況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其實際效果也并不顯著。
(二)相應的指導
就業信息平臺較為落后,“供需”無法相符高職院校過多的將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育培訓過程中了,而忽略了學生畢業前的指導。缺乏相應的就業信息平臺,不僅無法實現學生與企業之間的需求結合,也無法追蹤畢業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更無法提供相依的就業幫助。最終造成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不高,就業專業不對口。不僅僅浪費了人力物力同時也是對知識才能的浪費。
五、“新常態”+“新策略”的就業發展模式
(一)加快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輔導體系的搭建
“新常態”經濟的發展,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將衡陽的經濟發展產業由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轉變,即大力發展服務業。高校在進行就業輔導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認清這一發展轉變的情況。積極有效的引導學生能夠正面這種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就業。
(二)結合“新常態”的發展建立新的教學體系
“新常態”的經濟發展也給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由于目前經濟形勢逐步偏于穩定,同時產業結構也由最初的工業化向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因此,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這一發展情況。將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教學相結合,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人才。
(三)結合企業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就業指導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不僅僅是單純的進行與就業相關的指導服務。它是結合社會發展導向與高校教育之間的一種聯系。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更加貼合于企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高校畢業生的專業訴求。為了更加完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高職院校不僅僅要對大學生進行相應的職業評測。同時還應當建立對應的就業網絡登記平臺。建立起企業與學校,企業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平臺在學校的助力下尋找到適合的工作。同時就業指導工作要時刻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結合,服務工作一定要經過專業的論證,才能夠確保每一位經過指導的學生能夠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需求。
六、結語
衡陽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模式,不僅給衡陽的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是給衡陽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就業壓力。面對這種新的環境,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更加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所處的環境,依靠學校提供的專業的建議和指導,有效的面對畢業職業的發展中的困難。堅定自己的理想,實現從“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海新權.新常態下地方高等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化發展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5):15-18.
[2]黎志聯.試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19-20.
[3]黃行聰.經濟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04):238.
[4]成曉麗,趙文花,成翠卓.新常態下河北省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新動向研究[J].科研,2015(24):158.
[5]樊奇,徐金河.經濟新常態下江蘇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7,28(1):26-28.
作者:鄧岳南 廖志平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出國與就業期刊打造國內一流的就業、深造以及職業發展綜合研究型刊物,促進學術交流與探討,宣傳和推廣教育與就業最新研究成果,立足于教育與就業的現狀,廣泛交流國內外教育理論和重大教育與就業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