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0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歷史是中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學習歷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思想上更加明智。本文是一篇讀書文摘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欠缺的解決方式。
摘要:初三升高一,一直是學生初高中學習的過渡時期。剛進高中時,能否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和學習環境,直接關系學生整個高中三年的學習。尤其在歷史學科,初中和高中歷史學科的銜接,由于新的課程改革,往往會出現一個斷層,作為教師,是否能夠幫助學生邁過這道斷層,直接關乎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和未來的發展。基于此,論文在分析造成初高中歷史教學斷層原因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銜接欠缺的方案與途徑。
關鍵詞:歷史教學,銜接,斷層,解決方案
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新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將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放在突出位置,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主參與,完成素質教育。新的形式下,對歷史學科的教師來說,挑戰也是巨大的,能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能否將歷史教學和科學實踐結合起來,都是擺在學生和教師面前共同的挑戰。
一、造成初高中歷史教學斷層的原因
造成這種斷層的根本原因是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的定位不同。初中的歷史課程的標準強調的是,避免專業化、成人化的傾向,杜絕重知識而忽視個人能力的培養,不要刻意追求歷史脈絡的清晰和學科框架的完整。在這種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也不會奔著深、繁、偏的內容去,其教學的目的是減輕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激發對歷史內容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清朝的歷史時,就對農民運動沒有提及;在講外國歷史時,對英國、法國、德國的民主制度建立也一筆帶過。而高中的歷史教學則比較重視歷史框架的完整性,重視歷史的整體性和聯系性,要求學生有透過歷史表象總結出歷史規律的能力,是一種系統、完整、全面的歷史學習。這是由于這種定位的不同,導致了很多學生從初三升入高一后,歷史學習會變得非常吃力,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初中時期歷史基礎知識的積累不足,基礎薄弱,同時,又不追求歷史學科的體系化,導致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知識片面化、碎片化的。[1]
二、解決銜接欠缺的方案與途徑
1.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鞏固歷史在課業學習中的地位
在以前初中的學習當中,歷史學科往往只是一門所謂的副課,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數學、英語之外的調劑。而且往往由于學校的基礎條件有限,往往聘請不到專業的歷史老師來教授這門課。加之中考的升學壓力,歷史課業經常會用來學習語數英等主課。長此以往,學生,乃至老師和學校對歷史學科的重視性都不夠。但是到了高中,歷史的地位就發生轉變了。歷史成為文科生的主課之一,在高考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所以,對歷史學科的態度怎樣,完全是根據考試的要求來的,這種策略是功利的。因此,需要端正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初中的歷史學習,也是對高中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所以,長遠來看,重視歷史學科都是必要和需要的。在高中時,應該讓學生明白歷史在學習中的重要位置,讓其在心理上重視歷史,這才是使歷史學科步入正軌的最根本辦法。[2]
2.建立清晰明確的歷史學框架
歷史作為一名社會科學,是有自己的框架和內容的。如果歷史學科沒有明確的框架和清晰的,那學到的知識和內容只會是一團漿糊,沒有條理。因此,建立一個詳細的歷史框架,疏理好歷史脈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據歷史的時間順序,將歷史劃分為幾個階段,劃分時間階段,讓學生明白每個階段的歷史重點內容是什么?重點人物有哪些?重點時間有哪些?重要思想有哪些?也可以根據世界的地理范圍,將歷史進行橫向的比較,將同一時期中國和外國的情況進行對比,把國內外發生的相同類似的事情進行比較,這樣往往可以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也可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內外聯系的學習能力。歷史學科的特點是記憶量大,如果沒有對知識點的整合,那記憶起來是非常吃力的。可以通過濃縮法、圖表法、比較法、圖示法等方法來記憶。
3.成立歷史學習興趣小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自發地對學習有興趣,才能根本上提高歷史的學習成績。而被動的、填鴨式的教育只會讓學生反感,因此,學校可以成立歷史學科的興趣小組,幫助學生們培養對學習的愛好。成立興趣小組的意義在于可以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轉變成為主動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們喜歡什么學什么,這樣,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作為教師,也可以在興趣小組中講一些課本上沒有提高的歷史信息,這樣的話,學生對某一個時期的歷史的認識會更加的豐滿、更加的深刻。在硬件設施方面,可以為興趣小組購置歷史方面的書籍,展板等,供學生們瀏覽參考。
4.在教師層面,應該集體備課,集體討論
如果需要提高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解決歷史銜接的欠缺,那么做好備課是十分必要的。而每位老師的認識都有其局限性,因此,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把大家的智慧集結到一起,無疑是有效的。對某一個歷史問題,一位老師的認識可能是偏頗的,而集體商討,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如果能切實解決初高中的銜接的問題,無疑是歷史教學的一大進步,這樣能夠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促進高中學生歷史素養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陽.探析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欠缺的解決方式[J].學周刊,2016,13:94-95.
[2]劉忠奎.當前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
相關期刊簡介:《讀書文摘》由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協會主辦、湖北人民出版社協辦,是一本以思想性為指導、明確面向廣大讀書人的刊物,基本思路是“古今中外,天下妙文”,尤其注重對國內各出版社最新書籍內容的推介。刊物問世后,受到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特別是在文化發達的地區和各大省會城市等地已經形成了廣泛而固定的讀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