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1月1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快速滲透與廣泛應用,共同配送、網絡聯盟等物流資源共享式發展已成為新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小物流企業通過聯盟化發展提升企業績效水平。本文聚焦湖北中小物流企業對象,構建企業聯盟關系、聯盟能力與企業績效的實證模型,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探討三者的影響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中小物流企業聯盟關系質量各維度對企業創新具有正向影響,聯盟能力對聯盟關系質量與企業績效具有中介作用。研究結論有利于揭示中小物流企業聯盟關系質量對企業績效影響的機制,為物流企業聯盟式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中小物流企業;聯盟關系;聯盟能力;企業績效
一、引言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快速滲透與廣泛應用,共同配送、網絡聯盟等物流資源共享式發展已成為新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小物流企業通過聯盟化發展提升企業績效水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小型物流企業與大型物流企業的資金、信息、設施設備、管理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國中小物流企業開始組建聯盟來彌補資源的差異性。企業績效作為衡量聯盟優劣的重要標尺,也受到了聯盟成員的廣泛關注。
中小物流企業如何依靠聯盟來提升創新績效并獲取長久持續的競爭優勢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聯盟企業間的關系質量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本文擬以聯盟成員的關系質量為切入點,考察物流企業聯盟的關系質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并探究關系質量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內部機制及調節因素,期望為我國物流企業在開展戰略聯盟中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提供理論參考。
二、變量測度與研究假設
(一)變量測度
1.聯盟關系質量關系質量是在關系營銷領域最早提出。Gummesson[1]從客戶感知質量的角度認為“高水平的關系質量有助于客戶感知質量的提升”。Crosby[2]等立足于交易雙方以往成功的經歷,從人際關系角度出發,認為關系質量是對雙方關系強度所做出的整體評價;Ravald和Gronroos[3]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認為關系質量是對自身利益得失的綜合判定。
Huntley[4]認為對關系質量界定不應僅僅局限于合作的關系過程,應該從更大的視角來對關系質量進行評價。本文采用劉人懷和姚作為[5]的定義,即關系質量是雙方依據自身標準來評價關系滿足自身心理預期與需求的程度。由于學者們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解釋關系質量的構成維度,因此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前人對關系質量主要評價指標具有高度一致性,包括信任、適應、溝通和合作。此外,承諾也被學者視為關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姚作為[5]、Fynes[6]等學者們研究基礎上,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將選取信任、承諾、溝通和合作作為聯盟關系質量的四個維度。其中關于信任的測量,本文借鑒Morgan和Hunt(1994)、Das和Teng(1998)的測量標準,較為全面地涵蓋了聯盟企業間感性信任和理性信任的內容;關于承諾,本文借鑒Mohr和Hunt(1994)、Brian和Fynes(2005)的量表內容,來評價組織間的承諾特征和企業對聯盟合作的投入意愿;關于溝通,本文借鑒Lee(2007)的測量標準,從信息和溝通的數量和質量的角度來評價溝通的特征;關于合作,本文采用Cannon和Pereault(1999)的測量標準,來衡量企業的合作關系特征。
2.聯盟能力國內外學者相較于國內學者對聯盟能力的研究較早,但由于聯盟能力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所以對聯盟能力的概念難以形成統一。
Draulans[7]認為聯盟能力的關鍵在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聯盟管理知識在企業內部的積累整合和擴散。Simonin[8]將聯盟能力劃分為選擇聯盟伙伴的能力、談判爭取自身最大利益的能力、聯盟監控手段能力、企業知識積累與轉換能力、及時停止合作關系能力等五個維度;Kandemir,Yaprak和Cavusgil[9]認為聯盟管理能力由聯盟掃描、聯盟協調、聯盟學習能力組成;Walter將聯盟能力劃分為四個維度:統籌安排、關系資本、分享知識、內部洽談;閆立罡、吳貴生[10]認為聯盟能力由四大能力構成:
關系的接受能力、知識的轉化能力、知識的整合能力、持續的創新能力;鄭勝華[11]基于知識學習學派、過程學派和整合學派三種動態能力分析框架提出整合動態能力觀(IDVC),又體現出提升自我能力和協控管理能力、運營能力三種不同作用的范圍能力。基于前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將聯盟能力劃分為聯盟構建能力,聯盟學習能力,聯盟管理能力。聯盟能力的測度量表已由相關學者和專家檢測過,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參考率國內外部分學者關于聯盟能力的測度量表來提出本研究測度量表。
3.企業績效
胡恩華[12]認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可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一級指標,進一步細分就會得到產品總數、產品競爭力、技術創新對社會貢獻率、對社會相關產品帶動作用等16個二級要素指標。宋東林,孫繼躍[13]著重研究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于效益角度制定出包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研究成果、協作水平、產品競爭力、集成效應六個一級指標,以及三十個二級指標的創新績效評價體系。吳曉璐[14]指出知識的轉移和創造是提升企業績效的關鍵。本文選擇聯盟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成度作為企業績效的測量指標,借鑒Parkhe(1993)、TKDas(2000)、黃俊和李傳昭等(2007)的企業績效指標體系。
(二)研究假設與概念模型
1.關系質量與企業績效
在文獻綜述部分,關系質量已區分為信任、承諾、溝通和合作四個維度。信任是組織通過對被觀察者的行為中所獲得的對其可依賴程度的認識(顧新等,2013);承諾反映了企業關鍵決策者對關系的態度和對伙伴價值觀與總體目標的接受程度,以及在合作聯系中的資源投入意愿(Sarkar等,2001);聯盟企業間的溝通反映了企業之間正式及非正式的信息共享;合作是指聯盟企業自覺采取協調性行動,共同爭取現在或未來個體及聯盟目標的達成(Becker和Dietz,2004)。
當聯盟企業之間的關系質量得到提高時,信任會降低企業之間的機會主義行為,承諾會增強企業之間愿意長期合作的態度,這都促進聯盟集團內的知識的分享和知識轉移;當聯盟企業之間的關系質量得到提高時,企業之間會吸取、創新與應用已經獲取、整合的知識,更多新的技術會得到更好的研發與應用等。因此可見,聯盟間關系質量的提高會促進企業的績效,故提出假設:H1:聯盟企業關系質量各維度正向影響企業績效。
2.聯盟能力與企業創新績效
在文獻綜述部分,已經將聯盟能力劃分為聯盟構建能力,聯盟學習能力,聯盟管理能力。
聯盟構建能力讓企業能夠根據其他企業的行為表現來恰當的選擇聯盟伙伴。邢小強和仝允桓(2007)指出企業在加入或構建一個聯盟之前就明白如何選擇伙伴并與之進行合作互動、運用所得信息準確預測績效的重要性。聯盟學習能力是一種操作層次的能力,側重對企業加入或組建聯盟后的實際行為的思考。企業的創新績效依靠于聯盟內企業間的知識和技術共享意愿程度。文嫣和李小建(2003)指出聯盟內企業的學習能力越強,越有利于創新,而創新發生的頻率也越高。聯盟管理能力是另一種操作層次的能力,注重聯盟中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優化和關系協調。
張敬文(2010)提出聯盟企業之間需要維護和鞏固關系,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穩定的有效信息。因此可見,聯盟能力的提高會促進企業的績效,故提出假設:H2.聯盟能力各維度對企業績效具有正向影響3.聯盟能力在關系質量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前文已經討論過物流聯盟企業間關系質量和聯盟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而關系質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具體影響路徑,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向麗(2019)在外包情境下指出,關系質量可能通過提高知識共享程度來推進企業間知識轉移,使得企業的聯盟能力被強化,從而間接提升企業績效。
聯盟企業間高水平的關系質量便利經驗、信息和技術的轉移,使聯盟企業間的學習和運營更加充分和有效。這些因素確保了聯盟能力的有效提升,為聯盟績效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綜上分析,針對聯盟能力在關系質量與企業績效間的中介作用,本文提出如下假設:H3:聯盟能力在關系質量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三、聯盟關系質量、聯盟能力與企業績效回歸結果分析
本問卷分成兩個主要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中小物流企業的基本資料,第二部分根據關系質量四個維度和聯盟能力三個維度來設計相關題項。每個維度采用李克特量表進行統計,每個題項1至5分分別對應從非常不贊同到非常贊同的五個程度。本次共發放問卷155份,剔除無效問卷25份,共計有效問卷130份。
(一)描述性統計
在篩選的全部有效問卷中可以看出,企業性質方面,數量最多的是民營企業,為115家,占比例達到了88.5%。其次是中外合資企業8家,占比為6.2%。其他還有國有企業3家(2.3%),外商獨資企業4家(3.1%)。主要涉及行業,數量最多的是交通運輸業69家,占比為53.1%。其次為加工制造業25家,占比為26%。其他還有批發零售業25家,占比為19.2%,醫療化工業10家,占比為7.7%。企業員工數量為在501-1000人的最多,有65家,占比約65%。
企業員工數量為201-500的人其次,有37家,占比約28.5%。聯盟持續時間為4-6年的企業數量最多,有82家,占比約63.1%。聯盟持續時間為1-3年的企業數量其次,有31家,占比約23.8%。聯盟持續時間小于1年的企業有14家,占比約10.8%。聯盟持續時間在7-8年的企業有3家,占比約2.3%。
(二)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若Cronbach’sa系數值均大于0.7的信度標準,表明問卷可信度高。下表中信度分析結果表明,關系質量的四個維度(信任、承諾、溝通、合作)的Cronbach’a系數均大于0.7,聯盟能力的三個維度(聯盟構建、聯盟學習、聯盟管理)的Cronbach’sa系數均大于0.7,企業創新績效的Cronbach’sa系數均大于0.7,問卷可信度高。
2.效度分析(問卷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e的檢驗
整體問卷KMO的值大于0.9,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P<0.001,由此可知量表數據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2)公因子和解釋總方差本研究中,公因子方差表中的“提取”的值大于0.5者較多,變量基本能被表達。由31個題目的主成分提取統計表可知,一共有4個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計解釋方差變異為62.184%,對于原始數據的解釋度較為理想。
四、聯盟能力對聯盟關系與企業績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一)聯盟能力在信任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1.X→M路徑回歸方程為:M=1.2136+0.6721*X,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2.X、M→Y路徑回歸方程為:Y=2.0556+0.9243*X+0.5737*M,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3.總效應=1.3100,直接效應=0.9243,間接效應=0.3856,中間效應占比29.435%‘信任’通過‘聯盟構建能力’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為0.3856,對效應貢獻率29.435%,其bootstrap95%CI(0.2283,0.5524),區間內不包含0,中介效應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
1.X→M路徑回歸方程為:M=1.3157+0.6741*X,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2.X、M→Y路徑回歸方程為:Y=2.2236+1.0393*X+0.4015*M,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3.總效應=1.3100,直接效應=1.0393,間接效應=0.2707,中間效應占比20.664%‘信任’通過‘聯盟學習能力’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為0.2707,對效應貢獻率20.664%,其bootstrap95%CI(0.0982,0.4451),區間內不包含0,中介效應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聯盟能力在承諾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1.X→M路徑回歸方程為:M=0.8749+0.6898*X,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2.X、M→Y路徑回歸方程為:Y=2.2416+0.9353*X+0.5317*M,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3.總效應=1.3020,直接效應=0.9353,間接效應=0.3667,中間效應占比28.164%‘承諾’通過‘聯盟管理能力’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為0.3667,對效應貢獻率28.164%,其bootstrap95%CI(0.1744,0.5635),區間內不包含0,中介效應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
1.X→M路徑回歸方程為:M=1.3547+0.6657*X,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2.X、M→Y路徑回歸方程為:Y=2.1068+1.0071*X+0.4429*M,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3.總效應=1.3020,直接效應=1.0071,間接效應=0.2948,中間效應占比22.642%‘承諾’通過‘聯盟學習能力’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為0.2948,對效應貢獻率22.642%,其bootstrap95%CI(0.1221,0.4696),區間內不包含0,中介效應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
1.X→M路徑回歸方程為:M=1.4617+0.6388*X,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2.X、M→Y路徑回歸方程為:Y=1.9308+0.9629*X+0.5308*M,方程有統計學意義(P<0.01)。3.總效應=1.3020,直接效應=0.9629,間接效應=0.3391,中間效應占比26.045%‘承諾’通過‘聯盟管理能力’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為0.3391,對效應貢獻率26.045%,其bootstrap95%CI(0.1169,0.5313),區間內不包含0,中介效應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
聯盟關系質量和聯盟能力會正向影響企業創新績效。這是因為物流聯盟企業間相互信任以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相互承諾、相互溝通理解并不斷加強合作都有利于提升企業績效水平,同時高水平的聯盟管理能力、聯盟學習能力能有效發揮合作者的資源互補效應,提升企業績效。聯盟能力在關系質量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信任、承諾、溝通與合作的程度比較高時,合作伙伴之間將會步調一致并緊密聯系,企業間知識、技術和經驗分享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拓展,企業間的沖突和惡性競爭的越少,企業就能夠將主要精力放到提升績效水平的目標來。
五、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關系質量、聯盟動態能力等相關理論,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研究物流企業聯盟間關系質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企業組建聯盟的目的也是為了在合作的過程中獲得創新性知識和技術。管理者需要通過企業間聯盟來提升自身的績效水平。因此,中小物流企業應注重加強關系質量,聯盟內企業應該將關系質量的發展維護放到戰略的角度并吸取過往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立足于中國傳統的人情文化并加大關系專用資本的投入,這些舉措將有效提升企業績效。
參考文獻:
[1]GummessonEvert.ThenewmarketingDevelopinglong-terminteractiverelationships[J].Pergamon,1987,20(4).
[2]AmyN.Norman,PageMcDonaldCrosby.MeetingtheChallenge[J].OccupationalTherapyinMentalHealth,1990,10(3).
[3]Ravald,Annika.TheCustomer'sProcessofValueCreation.[J].Mercatiecompetitività.,2010,20,(1).
[4]R.W.Benson,R.Huntley.TheEffectofRoomCharacteristicsonSoundPowerMeasurements[J].NoiseControl,2006,5(1).
[5]劉人懷,姚作為.關系質量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理,2005,(1):27-33.
[6]BrianFynes,SeándeBúrca,DonnaMarshall.Environmentaluncertainty,supplychainrelationshipqualityandperformance[J].JournalofPurchasingandSupplyManagement,2004,10(4).
[7]SLWaller,DEPorter,JSHuntley.Myositisossificansprogressiva[J].BritishJournalofHospitalMedicine(2005),2006,67(11).
[8]P.Kale.Managingstrategicalliances:whatdoweknownow,andwheredowegofromhere?[J].StrategicDirection,2010,26(2).
[9]JohanDraulans,Ard-PieterdeMan,HenkW.Volberda.BuildingAllianceCapability:[J].LongRangePlanning,2003,36(2).
作者:潘林,周慧,冷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