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我國經濟實現創新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大量信息技術人才,也需要大量經濟管理人才,將數字經濟理論融入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出適應數字經濟社會需要的經濟管理類人才。 從供求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和市場失靈理論等四個方面,提出數字經濟在這些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
[關鍵詞] 數字經濟理論; 微觀經濟學; 融入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我國經濟實現創新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大量信息技術人才,也需要大量經濟管理人才,將數字經濟理論融入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出適應數字經濟社會需要的經濟管理類人才。
數字經濟論文范例: 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背景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
一、數字經濟融入供求理論教學的內容設計
(一)供求理論概述
微觀經濟學教材(馬工程版)的第一章是供給、需求和均衡價格,從理論上解釋了供求定律及如何實現均衡價格。 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需求量越小,生產者愿意提供的產品越多; 反之,商品的價格越低,消費者需求量越大,供給量越小。 商品的市場價格由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互對立的經濟力量共同作用形成。
一般情況下,買方期望更低的價格,而賣方則期望更高的價格。 這兩種經濟力量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當經濟體系達到一種相對靜止并保持不變的狀態時,則稱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此時市場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市場價格被稱為均衡價格,對應的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事實上,除了商品價格以外,許多其他因素也可能發生變化,這也會影響需求和供給。 消費者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其他相關商品的價格和消費者的預期以及政府政策等將影響需求; 生產者的目標、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成本、生產者可生產的其他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以及政府政策因素等也會影響供給。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
數字經濟是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新型經濟。 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實時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大幅度提升了人們的信息傳遞和經濟交流的速度。 在傳統經濟中,商品或服務的多樣性與覆蓋范圍是一對矛盾。 大眾化的商品總是一樣的,定制的產品只能讓少數人享受,無法滿足更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擁有獨特而又龐大的數字消費群體。 消費者提供需求數據,扮演著前所未有的角色。 數據包含了消費者的行為、態度和需求,數據挖掘可以發現之前隱藏的需求,甚至“比消費者更了解自己”。 互聯網企業采用了獨特的生態戰略,利用數字經濟提供了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直接觸擊消費者的痛處,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開拓巨大的新市場。
(三)數字經濟在供求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
在講解供求理論的時候,可融入互聯網公司利用數字經濟滿足數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等案例。 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似,中國的一些產業不太成熟,許多需求無法由傳統產業滿足。 然而,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數字消費者群體龐大,互聯網公司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可以低成本地收集消費者的各項資料以分析和確定消費者的偏好和預期,再結合人工智能化技術向消費者更加直觀地展示商品或服務,與消費者充分溝通,盡最大可能滿足他們個性化且不斷變化的需求。 不僅如此,互聯網公司不斷提高生產系統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生產和提供中融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不斷擴大定制化的市場。
消費者的需求和生產者的供給相互作用形成了商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因此,考察消費者需求和生產者供給才能較為全面地解釋一種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決定機制。 數字經濟提供了創造性的機會,直接觸擊消費者的痛處,開拓了巨大的市場,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就是數字經濟發展中最典型的產業。 據估計,中國消費者每100元的網絡消費中有39%是新增消費。 如果沒有網絡零售,這部分新消費就不存在。 在教學中融入數字經濟的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供求定理,均衡價格等知識點,并且讓同學們更加了解信息時代下的數字經濟。
二、數字經濟融入生產理論教學的內容設計
(一)生產理論概述
微觀經濟學教材的第三章是企業的生產與成本,主要介紹了企業的生產活動,分析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如何以最小成本或最大產出的要素最優組合進行生產,分析了生產者如何確定要素投資的合理范圍。 假設企業的決策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分析了企業的生產決策和成本決策。 生產一定產量的成本取決于生產過程中的投入量,投入量與企業采用的生產技術有關。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
工業經濟中企業規模越大,越容易喪失創新能力,而數字經濟具有即時性,更能促進創新。 隨著網絡的發展,組織結構傾向于扁平的網絡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接觸,減少了傳統中間商存在的必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提高了經濟效率。 數字經濟的發展注重創新、分享和共贏,通過不斷顛覆性的自主創新,創造性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數字化轉型可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效率,促進供需精準匹配,降低現有經濟活動成本,刺激新的商業模式,促進經濟向分工更加準確的更高階段演進,結構更合理,空間更廣闊。
(三)數字經濟在生產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
在講解生產理論的時候,可融入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案例。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和競爭對手不斷出現,傳統行業在產品與服務更新越來越快的數字經濟時代已毫無優勢可言,這要求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對市場做出判斷、制定戰略、實施計劃和調整方向。 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目標,傳統行業已經開始擁抱數字經濟技術,從戰略的角度落實數字化轉型,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數字化,優化配置資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利用數字經濟技術,信息的采集、處理和應用的成本大大降低。 同時,高頻創新技術的競爭環境深化改革了產業結構,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業態,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 如阿里巴巴零售平臺,成千上萬中小型電商在平臺上合作競爭和社會化協作,使用統一的第三方交易、支付、物流和信用等商業基礎設施服務,最終完成商品或服務的交付。 數字經濟要求企業建設并完善自身的數字平臺,也便于資源共享,使企業能夠相互影響,相互合作,創造更多的行業價值。 在教學中融入數字經濟中的這些內容,可以讓同學們更加理解生產者追求最大利益的生產理論,除此之外,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字經濟發展下企業的變革。
三、數字經濟融入市場結構理論教學的內容設計
(一)市場結構概述
微觀經濟學教材的第四、五章介紹了市場結構理論,市場經濟下不同市場結構是如何劃分的,以及完全競爭條件下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均衡情況。 按照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征,市場被劃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四種類型。 完全競爭市場中賣者數量很多,并且他們對市場的價格沒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市場上每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無差異,也毫無自身特點; 所有的資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動性,不存在同種資源之間的報酬差距; 信息是完整的,任何一個交易者都不具備信息優勢。 然而在壟斷市場中生產和銷售商品的廠商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也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行業壁壘非常高。 在這樣的市場中,壟斷廠商控制著整個行業的生產和市場的銷售,沒有任何競爭因素。 因此,壟斷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導致無謂損失,資源配置效率降低。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增大,經濟組織結構也隨之改變,許多治理疑難問題也逐漸暴露,行業壟斷、行政限制等現象以不同程度存在。 相關平臺在電商平臺“二選一”和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出現后被質疑壟斷,因此規制平臺壟斷尤為重要,這不僅使平臺治理逐漸成為數字化治理的關鍵內容,增加了數字化治理的難度,也要求政府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和逐步完善包括法規、政策在內的管理機制,維護行業競爭規則,規范收入分配,保護合法收入,遏制通過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等獲取收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數字經濟在市場結構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
在講解市場結構的時候,可融入數字化治理規制平臺壟斷的案例等。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行業壟斷等現象也逐漸暴露。 壟斷的存在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對壟斷的管制方法有法律管制、價格管制、稅收管制和行政管制,政府需要改革自身服務理念和完善數字化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手段,大幅度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治理和服務效率。 數字化治理不僅有利于政府管理的協調機制與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有效規制平臺壟斷,也可以使政府監管和治理更快捷、更嚴謹。 在教學中融入數字經濟的這些內容,可以讓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中的案例了解市場結構理論,更加深入地了解政府治理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的變革。
四、數字經濟融入市場失靈理論教學的內容設計
(一)市場失靈理論概述
微觀經濟學教材的第八章是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分析了導致市場調節失靈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校正市場失靈以使經濟接近理想狀態。 市場機制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稱為市場失靈。 造成市場失靈的兩個主要原因是:一是成本或利潤價格的傳達不準確,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如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公共物品,進而影響個體經濟市場決策機制; 二是存在次佳的市場結構,壟斷市場的影響。 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缺陷表現為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公共資源過度使用、外部負效應等。
(二)數字經濟中的相關內容概述
在交通、市政和安防等公共服務領域升級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大社會資源整合,優化完善治安建設,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提高治安智能化水平,以打造以人為本、方便快捷和普惠宜居的智慧生活環境。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公共服務領域要建立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惠民系統,完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以調配公共資源。
(三)數字經濟在市場失靈理論教學中的融入點
在講解市場失靈的時候,可融入運用數字化調配公共資源的案例等。 首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建立起網絡數據治安系統尤為重要,如升級改造公共高清攝像頭和加強自動報警設施等; 其次,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平臺有利于檢測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環境信息資源共享; 第三,建立更加便民的信息系統,優化公共服務平臺。 如杭州市在云棲大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個城市大腦計劃,這是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設施并且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來處理大量城市數據和資源,能夠即時全局分析城市,實現有效調配公共資源。 在市場失靈教學融入數字經濟中的這些內容,緊扣數字經濟的背景,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市場失靈的案例或現象以及運用數字化調配公共資源的案例。
五、結束語
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經濟學思維,培養經濟管理人才。 將數字經濟高效融入微觀經濟學理論教學中,可以豐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代背景相聯系。 通過有效的融合,學生能夠更加了解信息時代下的數字經濟,更加理解企業的變革、政府的調配和治理,使理論學習更具有實用性,培養學生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曹紅麗,黃忠義.區塊鏈:構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J].網絡空間安全,2019,10(5):75-81.
[2]任錦鸞,蔡霖.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價值開發模式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2):127-131.
[3]何輝.挑戰與對策:數字經濟下稅收征管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8(53):46-48.
[4]張太平.強化大數據產業基礎加快數字經濟發展[J].北方經濟,2018(Z1):26-28.
作者:楊 波 , 黃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