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03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崇州市多措并舉多點發力,扎實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
關鍵詞:農民工服務 保障
近年來,成都崇州市通過黨委政府主導、產業帶動、創業驅動、培訓提能等舉措,扎實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
主要做法與成效
黨委政府主導。 崇州市委市政府出臺返鄉創業優惠和扶持政策,通過黨建活動引領,以點帶面形成人才虹吸效應。 截至目前,共吸引返鄉創業人員23人,創辦企業26家,投入資金6700余萬元。
產業發展帶動。 依托崇州主導產業拓展企業用工需求,全年提供就業崗位保持在10萬個以上。 同時,積極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就業,形成了多群體、多領域、多層次的創業主體。 截至目前,全市工商注冊農民合作社734個、家庭農場834個,提供就業崗位3萬余個。
創業扶持驅動。 在白頭、廖家鎮開展本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鎮街)建設工作,推動職業院校、農業合作社創建各類創業培訓基地,先后建成農民工創業培訓基地4個。 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先后推薦176名創業者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共發放貸款1931萬元,創業經營主體吸納和帶動農民工就業900余人。
技能培訓提能。 加大培訓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培訓制度和培訓質量監控體系; 采取“實訓基地+技工院校+企業+大師工作室”的模式分類分層級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搭建技能人才聯盟平臺; 大力開展崗前培訓、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 2016年以來,累計培養各類技能人才1.3萬余人,其中農民工1954人。
公共服務搭臺。 充分利用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就業服務保障系統,通過常規和專場招聘會相結合、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搭建企業與求職者信息同步共享平臺。 4年來,累計開展各類招聘會650余場,服務企業7000余家次,服務求職人員10.5萬人次,推薦成功入職4.1萬人,其中農民工近2.8萬人。 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農民工健康體檢和出行服務,為5.3萬人提供健康體檢服務,其中農民工3.73萬人。
先進典型引領。 支持和宣傳創業典型,營造農民工創業氛圍,激勵引領敢于拼搏、勇于創業的社會風尚。 先后表彰了25名創業明星,并推薦2人分別成為成都市、四川省勞動模范人選。 通過身邊先進典型引領,有效帶動了全市1200余名農民工創業就業。
權益維護保障。 堅持勞動保障日常巡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嚴格落實多部門聯動、用工實名制、欠薪黑名單等制度,積極構建舉報投訴工作平臺,及時發現問題苗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2016年至今,受理勞資糾紛案共計736件次,追發農民工工資等待遇3650余萬元,涉及農民工4300余人。
當前的突出問題
一是就業方式較靈活,合法權益難保障。 經調查,崇州市73.2%的農民工以臨時性、季節性、非全日制的務工方式進行靈活就業,勞動關系不穩定,易出現工傷和勞務糾紛。 二是供需信息不通暢,求職渠道較單一。 大部分農民工網絡求職意識不強,不會在網上操作,找不到求職渠道或求職失敗。 目前崇州市網絡招聘農民工求職成功率僅為17.2%。 三是就業技能水平低,公平機會難獲得。 崇州市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中農民工只占14.6%。 由于文化和技能水平的原因,造成農民工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就業待遇。
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的建議
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健全完善和諧勞動關系體制機制,依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 完善勞動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暢通和規范勞動者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強化勞動關系矛盾監測預警,加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風險隱患監測排查和預警處置。 健全勞動人事爭議調裁銜接、裁審銜接機制和多方聯動調解仲裁工作機制,提升辦案效能。 剛性執行治欠保支“六大機制”,嚴厲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
勞動保障論文投稿刊物:社會保障研究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反映勞動與社會保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促進社會保障學科發展,推動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為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事業提供政策研究參考和理論陣地,為政府決策服務,促進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 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庫,提高農民工創業成功率。 積極鼓勵、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形成促進農民工輸出與回流創業的良性互動。 尊重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權利,保護其合法權益。
用好用活服務平臺,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 健全完善現有農民工服務平臺,加強基層平臺工作人員業務指導和培訓。 利用人力資源市場平臺開展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提高農民工線上招聘知曉度和成功率。
作者: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