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21世紀以來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時空分異與政策研究

時間:2020年03月18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福祉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基于城鄉比值指標構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測評指標體系,應用基尼系數、泰爾指數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對20002017年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演變態勢、不平衡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20002017年,我國

  【摘要】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福祉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基于城鄉比值指標構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測評指標體系,應用基尼系數、泰爾指數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對2000—2017年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演變態勢、不平衡特征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2000—2017年,我國及四大區域城鄉居民的福祉差距整體上逐步縮小,尤其在2003—2014年城鄉福祉差距明顯降低。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區域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區域間城鄉福祉差距的差異擴大。東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的省際差異最大,東北部地區最小。中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的省際差異整體趨于縮小。并從我國施政重點的角度,采取質性分析的方法闡釋測評結果:認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持續改善源于國家堅持全面、連續、科學、系統的共同富裕政策體系。

  【關鍵詞】城鄉差距福祉區域差異施政體系質性分析

城鄉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也伴隨著城鄉福祉水平差距的擴大。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處于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時期,但整體來看,我國城鄉和區域的福祉水平差距依然突出,尤其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疊加,城鄉福祉水平發展不平衡問題成為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甚至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大難題,因此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實質上,促進城鄉福祉均衡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宗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以人民福祉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于民生福祉公平,使之惠及全國城鄉區域。顯然,促進城鄉統籌不是單純縮小城鄉GDP指標的差距,不是經濟指標的均等化,而是使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城鄉居民享有大體均等的生活水平(洪銀興,2008)。主流經濟學通常認為收入和消費能較好反映個人效用,因而以收入和消費為基礎的福祉評估是福利主義進行福祉測評的主流范式(森,2002)。尤其是對于欠發達國家或地區而言,收入是居民獲取福祉最有效的手段,收入無疑是福祉的重要組份。福祉也與消費水平有關,促進和提高消費水平是提升福祉水平的有效手段(謝若登,2007)。福祉是一個反映人的良好生活狀態的多維度概念,除包括收入和消費水平外,還包括居住條件等與居民生活狀態有關的重要組份。就我國目前的城鄉差距來看,除了收入差距外,最為突出的是消費水平差距及居住條件等差距。

  促進城鄉區域均衡發展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目標,努力縮小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中國不同地區的發展基礎、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各地區城鄉福祉差距的特征和態勢也有所不同。因此,正確衡量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及其區域差異,不僅有助于從福祉視角分析中國的城鄉差距態勢,而且可以揭示出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的區域差異狀況,這是協調我國城鄉關系、縮小城鄉差距的基礎,也是各地區選擇城鄉協調發展模式和制定城鄉協調發展對策的前提。

  二、文獻回顧與評述

  目前,關于城鄉差異方面的研究文獻很多,大量研究集中在城鄉一體化測度方面和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研究等方面。一些研究從城鄉一體化測度視角揭示城鄉差距問題。段娟等(2006)對中國省域1995—2004年的城鄉互動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并采用泰爾指數(Theil Index)法對中國城鄉互動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進行了分解,分析了中國城鄉互動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及其變動趨勢。研究得出,1995—2004年中國城鄉互動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城鄉互動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及其變動特征明顯,地區間差異仍是中國城鄉互動發展水平差異的突出問題。

  陳國生等(2009)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指數評估指標體系,基于因子分析研究了湖南省的城鄉一體化水平,認為湖南省地級市之間存在明顯的城鄉一體化水平差異。周江燕和白永秀(2014)構建了包含35個基礎指標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采用兩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對2000—2011年中國城鄉一體化水平演變及其地區差異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21世紀以來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均不斷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差異較大,但呈縮小趨勢,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差異的主要表現為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內部差異較大。

  在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成果眾多。郭興方(2004)從城鄉人均消費和儲蓄的角度,對城鄉收入差距進行了動態分析,認為固有的產業結構和資產使我國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田新民等(2009)認為城鄉收入差距并不單由工業化速度決定,城鄉收入差距還決定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部門遷移的壁壘因素以及城市公共建設投資因素。張文等(2015)分析了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認為提高第一、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能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王小魯和樊綱(2005)通過計量模型檢驗庫茲涅茨曲線(Kuznets Curve)證明收入差距繼續上升,發現經濟增長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會保障、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以及制度因素對收入差距有重要影響。賀建風和黃欽煉(2011)指出,我國城市化不斷推進,技術進步程度日益提高,但城鄉收入差距依舊突出的矛盾。然后他們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Granger Causality Test)和脈沖響應函數(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從城市化和技術進步方面揭示了城鄉收入差距變化的影響因素發現,城市化和技術進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長期沖擊效應均為正。

  曾鵬等(2016)采用計量軟件對中國23大城市群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從城市群視角也分析了城市化和技術進步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發現,就中國城市群而言,技術進步會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城市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董春和張紅歷(2018)采用局部回歸模型,從時空異質性角度分析了城鎮化、工業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發現,四川省城鎮化、工業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均存在顯著影響。王雪霽(2013)認為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之間存在某種聯系,從城市化對就業結構、總需求、收入結構和人口結構的影響等方面構建了城市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理論框架和枷鎖,利用我國1978—20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了城市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程開明和李金昌(2007)根據1978—2004年的時序數據,從動態分析的視角探究了城市偏向、城市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結果發現,城市化與城市偏向對城鄉差距擴大產生正向沖擊。城鄉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對城市化產生負向沖擊。姜揚(2018)運用中國2003—2013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民生性財政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門檻效應。研究發現:城鎮化水平在39?3%-53?3%之間時,民生性財政支出增加會拉大城鄉收入差距;當城鎮化水平超過53?3%時,民生性財政支出的增加則會有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孫文杰(2008)分析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認為,地方政府在支農支出、教育和醫療等公共產品上的財政支出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形成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是現有財政體制的城市傾向造成農村公共產品投入不足,農民較多負擔了本應由地方政府承擔的公共產品支出。陳工和何鵬飛(2016)利用中國27個省2007—2012年省級面板數據構建動態面板模型,分析了民生財政支出分權因素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研究發現,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的財政分權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而教育財政分權反而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劉飛等(2018)構建多重面板門檻模型,揭示了城鄉社會保障差異對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的影響。研究發現,全國的城鄉社會保障扭曲與居民消費差距間呈倒“U”型關系‍‌‍‍‌‍‌‍‍‍‌‍‍‌‍‍‍‌‍‍‌‍‍‍‌‍‍‍‍‌‍‌‍‌‍‌‍‍‌‍‍‍‍‍‍‍‍‍‌‍‍‌‍‍‌‍‌‍‌‍。城鄉收入和財富差異約束社會保障扭曲對消費差距的影響作用,優化城鄉社會保障支出對平衡城鄉消費差距具有效率。

  此外,隨著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些城鄉公共服務或生活水平差異的研究成果。城鄉公共服務具備社會空間屬性,我國存在城鄉公共服務的社會空間分異現象(羅敏、祝小寧,2010)。馬曉冬等(2014)分析了江蘇省城鄉公共服務發展差距及其障礙因素,并認為江蘇省城鄉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的區域分異明顯:基礎教育服務城鄉差距明顯,醫療衛生服務鄉村遠落后于城市,生態環境服務城鄉差距相對較小,基礎設施服務城鄉差距位居中;城鄉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服務領域發展水平差距是影響多數省轄市城鄉公共服務協調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素。

  還有一些研究關注了城鄉貧困或幸福感差異。張偉進等(2015)基于經濟周期視角分析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及其變化,認為城鄉生活水平周期性差距在2002—2004年間擴大及2011年之后差距擴速減緩。王朝明和姚毅(2010)基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1990—2005年家庭微觀調查數據,采用貧困指標束和轉移矩陣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城鄉貧困動態演化特征。研究顯示,中國城鄉貧困整體不斷上升,城鄉總體脫貧返貧概率變動趨勢較為一致,都呈現明顯的狀態依賴特征。

  高艷云(2012)認為僅用收入或消費來衡量貧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單一信息,從多維角度則能夠較全面地認識貧困。利用CHNS數據庫,對中國城鄉多維貧困進行了測度及分解,認為總體上城鄉貧困程度有所減輕,農村貧困嚴重于城市。羅楚亮(2006)對城鄉之間以及城鎮失業與就業居民之間的主觀幸福感差異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農村居民的主觀幸福感高于城鎮居民主要是由于預期的滿足程度、收入變化預期、對生活狀態改善的評價等差異所引起的;城鎮失業與就業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差異則主要是由收入效應導致。呂潔華等(2015)基于哈爾濱、鄭州、南昌的城鄉居民調查數據,通過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對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感差異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社會環境因子與工作情況因子、身體健康因子與個人發展因子之間相關程度較大。

  綜觀已有研究可知:其一,在城鄉福祉差距方面的測度研究較少,尤其是探究中國城鄉福祉差距區域差異演變與影響因素的研究更不多見;其二,相關研究多采用已有的微觀調查數據,較少進行宏觀視角的區域比較分析,且城鄉差距的維度或指標選取較少,不能反映多方面的城鄉福祉維度;其三,已有影響因素分析著眼于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分析,缺少對城鄉福祉差距的分析。為此,本文首先應用城鄉比值指標構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測評指標體系,實證分析2000—2017年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演變態勢和空間格局;應用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分解等方法分析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不平衡狀況;最后采取質性研究方法,對我國2000—2017年施政重點進行分析,歸納中國城鄉福祉差距變化的施政重點和政策體系。

  三、研究方法和數據說明

  (一)中國城鄉福祉差距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城鄉收入差距、消費差距和住房差距,選取城鄉居民收入比、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比、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水平比、城鄉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比、城鄉居民家庭設備及用品支出比、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支出比、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比、城鄉廁所普及率之比8項指標構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指數。其中:城鄉居民收入比反映收入維度的福祉差距;選取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比、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水平比、城鄉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比、城鄉居民家庭設備及用品支出比、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支出比、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比指標反映消費維度的福祉差距;考慮到城鄉人均居住面積指標并不能反映我國居民的真實居住福祉水平,因此選用城鄉廁所普及率之比指標,該指標越大,反映城鄉居住福祉差距越大。

  (二)AHP-Entropy組合賦權法和城鄉福祉差距測評模型構建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權重的方法是一種主觀權重確定方法。在專家咨詢基礎上構造判斷矩陣,應用AHP方法計算得到指標j的主觀權重wa。

  其中,Gini是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的空間基尼系數,CV是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的人口加權變異系數,Theil是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的泰爾系數。ci是i地區的城鄉福祉差距指數,pi是i地區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μ是人口加權的平均城鄉福祉差距指數。

  泰爾系數具有空間可分解性,總體區域差異可分解成不同空間尺度的內部差異和外部差異。據此,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區域差異可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區域之間的差距和區域內部的差距。

  四、結果分析

  (一)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省區格局演變:2000—2017年

  從全國省域層面來看,30個省域的城鄉福祉差距在2000—2017年均有縮小,但差異明顯,增速排前兩名的是貴州和天津。2017年各省城鄉福祉差距相比2000年均有明顯的縮小,其中天津城鄉福祉差距最小為0?069,即天津的城鄉福祉最為均衡,而新疆則是2017年城鄉福祉差距最大的省份,得分為0?228,但其差距仍然縮小了54?65%。上海2017年的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為0?079,排名27,說明其城鄉福祉均衡程度在全國范圍排名前三,但其縮小得較慢,僅縮小35?12%。江西城鄉福祉差距指數從2000年的0?188降低到2013年的0?113,雖然城鄉福祉差距略有縮小,其城鄉福祉差距縮小速度跟不上其他省份,其排名從第25名落到2017年的第19名。

  我國城鄉福祉差距降幅較大的省份有貴州、天津、四川、湖北、云南、重慶、黑龍江、廣東等,其中貴州從2000年的0?769降到2017年的0?204,降幅達73?47%,雖然貴州在2000—2017年城鄉福祉差距排名一直處于前4,但其城鄉福祉差距下降最快,降速達73?51%,城鄉均衡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天津城鄉福祉差距從2000年的0?255降為2017年的0?069,城鄉福祉差距全國最小,且降幅為73?00%,僅低于貴州,由此可知天津的城鄉福祉最為均衡;北京在2000—2017年內城鄉福祉差距得分一直較低,表明北京在2000—2017年城鄉福祉差距一直處于較為均衡的狀態,2017年的城鄉福祉差距為0?071,僅次于天津;四川、云南和湖北降幅都超過70%,城鄉統籌均取得可喜成績;此外,寧夏、青海、重慶的城鄉福祉差距盡管依然較大,降幅明顯,分析表明寧夏、青海、重慶等城鄉一體化發展富有成效。

  以城鄉福祉差距指數得分0?150、0?400、0?600為界,可將2000—2017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分為較為均衡、差距較小、差距較大、差距很大四級梯隊。其中,2000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共有四級梯隊類型,2005、2010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有三級梯隊類型,2017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只有兩級梯隊類型。具體來看:2000年,云南和貴州的城鄉福祉差距很大,得分在0?600以上,處于“第四梯隊”;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肅、四川、重慶、寧夏城鄉福祉差距較大,得分介于0?401與0?600之間,屬于“第三梯隊”;上海的城鄉福祉較為均衡,得分低于0?100,屬于“第一梯隊”;其余省份城鄉福祉差距較小,均介于0?151-0?400之間,屬于“第二梯隊”。2005年,云南和貴州均從第四梯隊進入第三梯隊,貴州的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由2000年的0?406降為2005年的0?355,云南的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由2000年的0?691降為2005年的0?205;新疆、四川從第三梯隊進入第二梯隊。

  上述四省城鄉福祉差距明顯縮小。上海的城鄉福祉差距進一步縮小,仍屬于第一梯隊;其他省份都屬于第二梯隊。2010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整體上進一步縮小,空間分布更趨均衡。青海由第三梯隊成為第二梯隊,北京、浙江、黑龍江開始進入第一梯隊,但廣西由第二梯隊進入了第三梯隊。2017年,所有省區的城鄉福祉差距類型只有兩種;除新疆、甘肅、青海、山西、陜西、云南、貴州外都躍入第一梯隊。甘肅、云南、貴州從第三梯隊進入第二梯隊,四川從第二梯隊進入第一梯隊,重慶則是由第三梯隊直接躍升至第一梯隊,廣西城鄉福祉差距縮小,又變為第二梯隊。從2017年城鄉福祉差距分值來看,我國大部分省份城鄉福祉較為均衡,進入第一梯隊;而云南、貴州等省份的城鄉福祉差距較大。由此可知,我國西部欠發達省份的城鄉福祉差距較大,但可以看出逐年都有明顯改善。

  (二)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四大區域格局演變:2000—2017年

  根據省份平均值近似衡量我國四大區域城鄉福祉差距的整體狀況,從圖2可以看出,2000—2017年我國及四大區域城鄉福祉差距的演變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00—2002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不斷擴大;2003—2014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在波動中明顯縮小;2014—2017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平緩縮小‍‌‍‍‌‍‌‍‍‍‌‍‍‌‍‍‍‌‍‍‌‍‍‍‌‍‍‍‍‌‍‌‍‌‍‌‍‍‌‍‍‍‍‍‍‍‍‍‌‍‍‌‍‍‌‍‌‍‌‍。

  整體來看,我國及四大區域城鄉福祉差距呈遞減態勢,民生領域的城鄉一體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指數從2000年的0?332降低為2017年的0?129;東部地區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指數從2000年的0?228降低為2017年的0?091;東北地區從2000年的0?219降低為2017年的0?099;中部地區從2000年的0?302降低為2017年的0?122;西部地區從2000年的0?473降低為2017年的0?170。此外,西部地區的城鄉福祉差距最大,中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最小,東北地區次之。西部地區的城鄉福祉差距水平明顯高于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區的城鄉福祉差距水平與全國水平接近。由此表明,我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仍舊較大,盡管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整體上逐步縮小,但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

  (三)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不平衡分析:2000—2017年

  2000—2017年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整體上都經歷了一個平穩降低的過程,表明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省際差異呈現出逐年縮小的態勢,且空間格局變化小而穩定。再從泰爾指數分解結果來看,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不平衡在2000—2006年主要來源于區域間的差異;而在2006年之后四大區域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區域間的差異對全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差異的貢獻率也逐步下降,相對而言,四大區域內部的差異貢獻率呈上升的趨勢;2007—2017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差異主要表現為區域內部的不平衡問題。

  我國及四大區域城鄉福祉差距的泰爾指數變化來看:東北地區內部省域差異最小,中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內部城鄉福祉差距的差異在2000—2006年接近,但在2007年開始東部地區內部差異突增;到2013年四大區域內部差異開始呈現趨同態勢。據我們統計,2016年東部地區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是北京,達到0?912,最低的是河北,為0?834,二者相差0?092。而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的人類發展指數分別為0?830、0?843、0?848,相差很小。不僅如此,東部地區在城鄉人均消費水平、城鄉文化娛樂水平、城鄉人均社保支出、人均公共財政支出方面的省際差異都是最大的,東北三省的差距比較小。因此,促進中國城鄉福祉空間均衡要重視各大區域內部省際的城鄉福祉差異不均衡問題。

  五、影響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格局演變的重點政策分析

  本節我們圍繞國家長期的宏觀政策,用質性分析方法,從我國重點施政的視角闡釋研究結論,探尋城鄉福祉差距逐步改善的重點政策體系及其內在本源。我們對2000—2017年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發一號文件、歷屆黨的代表大會報告等國家層面的重要政策文件,采取主軸編碼、提煉主范疇的方法,構建我國城鄉福祉差距格局變化的重點施政體系,主要包括城鄉一體化政策體系、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區域協同發展政策體系、“三農”優先政策體系四個主范疇。

  第一,長期堅持城鄉一體化政策體系。在黨的十七大期間,中央將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2000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等制度,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城鄉一體化政策有利于改善四大區域內差距。

  第二,長期堅持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體系。我國逐步形成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失業、工傷保險制度,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黨的十八大后加大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全民參保計劃以及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等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社會保障政策體系有利于整體改善低收入群體福祉,整體縮小福祉差距(王圣云,2017),這也與研究結論相符。

  第三,長期堅持區域協同發展政策。我國長期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包括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大區域發展戰略,也包括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發展戰略,還包括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改革發展戰略。三個維度的區域協同發展政策有利于改善區域內福祉差距,但東部地區的廣東發達地區與江西革命老區的省際間差距依然較大,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區域內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

  第四,長期堅持“三農”優先政策。中國政府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脫貧攻堅戰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到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從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到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從“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到新世紀頭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再到精準脫貧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長期堅持“三農”優先政策有利于改善城鄉間福祉差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質性分析上述四個主范疇雖然無法定量闡釋研究結論,但通過質性研究可知,2000年以來我國已經形成一套完整、可持續、努力縮小城鄉福祉差距的政策制度體系,并呈現連續性、遞進性、科學性、系統性等特征。上述四個主范疇的政策體系對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總體水平縮小均有積極貢獻。在全國統籌基礎上,各省城鄉一體化政策體系、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實施水平和標準差異較大,因此,這兩個主范疇對縮小省內城鄉福祉差距格局演變貢獻更大;而長期堅持區域協同發展政策體系和“三農”優先政策體系對縮小區域內省際之間城鄉福祉差距格局演變貢獻更大,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持續堅持脫貧攻堅戰以及系列精準扶貧政策,對縮小東西部區域之間差距貢獻突出。

  為什么我國能夠形成這樣長期堅持的政策體系和施政重點,究其根由,應該源于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展現的優勢,源于不斷追求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目標,尤其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加快縮小區域間、區域內的城鄉福祉差距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六、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2000—2017年,我國四大區域城鄉福祉差距整體縮小,尤其在2003—2014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縮小趨勢更為明顯。盡管城鄉福祉差距整體上在逐步縮小,但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存在的區域不平衡特征較為突出,東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最小,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最大。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區域不平衡特征主要表現為我國四大區域之間城鄉福祉差距的擴大趨勢,但四大區域內部的城鄉福祉差距趨于縮小。可以看出,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鄉福祉均衡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仍舊有待進一步縮小。

  中國城鄉福祉差距指數的省際空間差異表明中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省際差異呈現出逐年縮小的態勢,且空間格局變化小而穩定。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不平衡在2000—2006年主要來源于區域間的差異,2007—2017年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空間差異主要轉變為區域內部的不平衡問題。中國城鄉福祉差距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盡管東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最小,但東部發達省際之間的城鄉福祉差距相對較大。

  分析發現,2017年和2000年相比,經濟增長、城鎮化水平、社會保障經費投入、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公共衛生經費投入等因素對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影響更加顯著。尤其是經濟增長、城鎮化和科技投入對縮小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影響明顯增強也至關重要。人均社會保障投入在2000年縮小了我國城鄉福祉差距,在2017年縮小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影響更加顯著。

  源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展現的優勢,源于不斷追求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目標,我國長期堅持的城鄉一體化政策體系、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區域協同發展政策體系、"三農"優先政策體系等社會均等化發展政策,對縮小區域間、省際、省內的城鄉福祉差距具有系統性、持續性的積極影響。在進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全面、深度、精準脫貧攻堅,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打贏環保攻堅戰等重大政策實施后,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縮小趨勢將更加顯著‍‌‍‍‌‍‌‍‍‍‌‍‍‌‍‍‍‌‍‍‌‍‍‍‌‍‍‍‍‌‍‌‍‌‍‌‍‍‌‍‍‍‍‍‍‍‍‍‌‍‍‌‍‍‌‍‌‍‌‍。

  (二)政策啟示

  第一,出臺區域協調發展政策要將縮小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作為統籌我國區域城鄉發展的重點任務。要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此促進我國四大區域之間城鄉福祉均衡發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非常迫切的任務。

  第二,我國四大區域板塊要實現差異化的城鄉福祉均衡政策。東部地區要在繼續縮小城鄉福祉差距的基礎上,注意東部地區省與省之間城鄉福祉差距的進一步拉大趨勢。中西部地區城鄉福祉差距的省際差異演變呈現趨同趨勢。東北三省之間的城鄉福祉差距最小。為此,尤其要圍繞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地域特征,針對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福祉差距現狀,增強我國城鄉區域福祉均衡的協調性,推進福祉提升與福祉城鄉區域差距縮小的平衡發展。

  第三,逐步均衡我國城鄉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優先實現我國城鄉生活條件趨同發展。在我國二元經濟結構背景下,在短期內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很難實現。進入新時代,要借助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契機,消除城鄉戶籍分割,并著力解決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條件、社會保障、文化設施等方面的差距,同時要加大與此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戶籍制度和就業制度等改革。

  地方公共財政資源配置決定著城鄉福祉公平,因此尤其要加大城鄉公共財政制度改革,進一步從更高層次推進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進一步促進鄉村地區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創業環境的培育,加大政府轉移支付調整和對鄉村建設的投入等途徑,加快欠發達地區鄉村經濟發展,這是實現我國城鄉福祉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大公共產品投入,持續擴大人均社會保障投入,優先實現我國城鄉生活條件趨同。不能忽視我國城鄉福祉差距的區域差異,要因地制宜在宏觀政策層面調整和制定我國社會保障支出份額,切實發揮好社會保障投入的城鄉福祉均衡效應。

  規劃師評職論文投稿刊物:城鄉建設以從事城市規劃、村鎮建設、工程建設、市政公用事業、房地產業等的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立足全國建設事業,面向全國建設事業,服務全國建設事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观看 | 黄色一级日本 | 一级黄色日本 |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看片在线观看 |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人员 | 普通话对白国产情侣自啪 | 亚洲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398av影院视频在线 | 午夜视频a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 97国内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第一 | 国内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黄色大片 | 国产精品黄页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 国产丝袜诱惑 | 国产制服 国产制服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影院 | 亚洲精品久久青草 | 麻豆网页 | 中国xxnxx免费 | 亚洲综合图 | 黄wwwww|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 免费在线黄色网址 | 免费直接看黄 | 看片网站在线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黄色高清 | 极品主播的慰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我就色色综合网 | www.久久视频 | japanhdfree日本护士乱 | 亚洲午夜网站 | 日本成日本片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