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1月24日 分類:課題申報 次數:
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兩個環節就是“教”和“學”,除了老師認真地教學,如果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是一篇相關課題研究報告范文,小編為您進行了相關整理,以便于您參考學習。
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開展十余年了,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學習競爭卻越來越激烈,學生的學習負擔并未減輕,生物教師要想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在課堂上創設多種情景,就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去思考去探索,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動手,能思考、都能體驗探究過程,那么如何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起來呢?
1、在實驗方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1)在實驗材料準備上:例如《探究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這一實驗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在家中小花盆中栽種一棵白菜或油菜,暗處理后葉片上別上五角星狀的錫箔紙帶到學校來,這樣更多學生既參與了,又給實驗提供充足的材料。還有《光對鼠婦的影響》《觀察根毛》《觀察種子的結構》等實驗的材料都可以讓學生準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增加了實驗的可信度,獲得更多的親身感受,為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有關鼠婦的實驗,讓學生去捕捉鼠婦,使學生對鼠婦的生存環境就很熟悉了,把學生搭配分組,動手能力強的帶動動手能力弱的,有利于取長補短,合作探究,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
(2)實驗過程盡量讓學生參與:除了課本的分組實驗外,演示實驗例如觀察導管輸導水分的實驗,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種子的萌發過程等都可以讓學生完成,實驗簡單,沒有危險,有的課間就可以完成,使他們對實驗現象觀察得更清楚。像《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這一實驗最好讓學生課外分組準備,定時觀察記錄,實驗裝置也可以放于櫥窗中讓學生觀察。這樣能讓學生直接接觸生命科學實驗真實過程;課本巴斯德的《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這一實驗,也可以讓課外興趣小組嘗試做一下,那巴斯德的實驗過程、結果就不再是紙上談兵,學生就不是接受課本直接描述,《普利斯特里》實驗也是這樣。
實驗是自然科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讓學生體會知識間嚴密的邏輯關系,沒什么比親身經歷和直觀現象更有幫助了,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盡量提供機會和條件讓更多的學生體驗科學實驗的過程和樂趣,逐步學會實驗探究的方法。
2、通過表演讓學生參與
(1)生物課本上有些跟知識有關的小故事,如果單純的讓學生去閱讀,可能很多學生不感興趣,也不會認真,更理解不了其中的知識道理。例如《輸血的起源》編輯成小品,醫生給病人輸血,有的治好了,有的治死了,簡單的幾句話、幾個動作,既增加了趣味,引發對其中原因的思考。
(2)生物課本有些理論也可以故事化,例如傳染病的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一輛公交車開來了,上來兩個學生,其中一人已經感冒咳嗽,下車后,兩人都咳嗽,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到傳染病傳播必須的環節。
(3)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表演形象化
課文中有些科學史素材,例如孟德爾對性狀顯性、隱形的發現、列文·虎克對細菌的發現,通過表演把課文對人物描述成段的文字介紹形象生動化了,同學們也印象深刻,記住了他們的科學事跡。
學生的表演豐富了課堂內容,推動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激發他們的對生物理論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3、通過小游戲讓學生參與
(1)競猜、競答是生物課上常見的游戲形式,有的游戲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科學道理,例如《保護色的形成》扮演捕食者的五位同學之間競爭,動作慢的就要淘汰掉,使學生明白在保護色形成同時,捕食者也在進化。
(2)通過合作完成任務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例如:通過手勢傳遞一句話讓學生理解語言的重要性。
4、通過制作模型讓學生參與
我們的課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了一些小制作,如:動物細胞的模型制作,采用課下制作與課堂展示相結合。《細菌的結構》的教學也可以加入學生模型制作,將不易觀察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微小的結構形象化、立體化,也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結構的印象,幫助他們全面掌握有關知識。
教師有些教具也可以指導學生制作,例如:染色體的復制、分離過程、腎單位的結構模型等。
5、通過調查、搜集資料讓學生參與
我們校園栽種了很多花卉植物,生物組建議下,學校給植物都掛了牌,就為了讓學生去了解、認識這些植物,學生課間很多都去觀察認識。我們教師也經常他們去參觀廬山植物園、公園及其他地方的植物園,學生拿來一些植物問,我們都認真回答和查找有關資料。
書上有的知識沒有詳解,我們建議他們多多去查找資料,例如腳氣病、夜盲癥病癥癥狀
教育家波利亞指出“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體驗,因為親身體驗最清楚也是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豐富的肢體活動可彌補至語言表述的不足,使“僵化”的理論變成“鮮活”的生活,不僅有利于理解概念、形成新知,還能規范操作、發展能力,學會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