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2月12日 分類:出版常識 次數:
譯著出版周期長嗎?譯著和普通著作相比周期長一些,多了一個拿到授權再翻譯的過程,其他出版流程就一樣了,譯著是把國外的作品,用本國語言翻譯而得來,也指將用某種語言寫成的著作譯成另外一種語言的著作。
譯著出版周期加長原因如下:
1️審稿流程繁瑣
出版社對譯著的審稿流程往往非常嚴格,從初稿提交到終審通過,可能需要經過多輪修改和審核。每一輪修改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導致整個出版周期拉長。
2️溝通過程比較麻煩
譯著出版也要和出版社進行溝通,其中可能涉及到專業術語,出版要求,這種語言上溝通就可能比較麻煩,雙方要多次溝通,這樣無疑增加了出版時間。
3️翻譯與修訂的反復
譯著就是多了授權和翻譯的過程,翻譯也需要不斷打磨,不斷完善,作者要提高譯著的質量,可能需要多次修改,對翻譯過來的書稿進行潤色,這個過程還是比較長的,作者要有一定的耐心。你還可以了解:譯著出版注意事項
4️出版資源緊張
出版社編輯和出版資源都是有限的,他們可能處理多個稿件,忙不過來,這樣整個出版進度就會十分緩慢,延長了譯著出版的時間。
雖然作者出版譯著耗時比較長,不過譯著出版下來好處也是比較多的,是值得作者耐心等待的:
譯著是含金量比較高的代表作,可以體現個人專業水平和語言能力,評定中高級職稱時還是很認可譯著的,例如職稱文件中要求評職者出版3-10萬字不等的專著或譯著。一本譯著相當于五篇學術論文或一篇核心論文。外文或翻譯專業評職稱,均要求出翻譯專業的專著、譯著或論文,是必須作品。
在職稱評審時,出版一本譯著往往相當于發表1篇以上核心或SCI、EI、SSCI,而且周期短,更穩妥。并且在全國各地的評職免試外語政策中,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出版過外文專著、譯著的”這一要求。可見譯著出版雖然周期長,但是價值也比較高,在評審職稱中可以獲得加分,同時再搭配1-2篇論文,晉升的勝算就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