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0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分析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發病原因,介紹其臨床癥狀和病變,并提出綜合防治對策,以為該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期刊之家,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病因,臨床癥狀,綜合防治
近年來,復雜的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日益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按目前疾病發展的形勢估計,呼吸道疾病仍是影響養豬生產的主要疾病之一。現就該病的病因和防治總結如下。
1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病因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是由病毒、細菌、環境應激和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1]。PRDC涉及幾種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包括原發性感染疾病和繼發性感染疾病。
1.1原發性感染疾病
包括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PRRS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流感病毒(SI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RCV)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如豬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和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等。
1.2繼發性感染疾病
繼發感染疾病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副嗜血桿菌病等。在一個豬場中,如果發生和流行上述原發性感染疾病,同時又合并發生或繼發感染,即可加重發病豬群的臨床癥狀,造成極高的死亡率[2]。除此而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豬群密度過大,不同日齡豬的混群飼養,不良的飼養方式,不同季節溫度的巨變和豬舍溫度變化過大,豬群因營養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豬場或豬群PRDC的暴發和流行。
2臨床癥狀和病變
該病多暴發于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通常稱18周齡墻,發病率25%~60%,發病豬的死亡率為20%~90%,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表現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3]。急性發病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如飼養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病豬在藥物的輔助下逐漸康復,死亡率較低。
所有病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齡的保育豬剖檢可見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以及淋巴結的廣泛腫大,肺出血、硬變和花斑樣病變,個別肺有化膿灶,病豬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豬有廣泛多發性漿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纖維蛋白滲出,并造成粘連),有些肺部病變與豬支原體肺炎相類似,除肺部出現病變外,小部分病豬可見肝腫大出血,淋巴結、腎、膀胱、喉頭有出血點,部分豬出現末端紫色。1~3周發病的哺乳仔豬剖檢可見心、肝、肺有出血性病變。
在我國豬群中,與PRDC相關的疾病主要有豬藍耳病、豬氣喘病、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和豬萎縮性鼻炎。如果在豬場存在這些疾病,經常會繼發豬肺疫、豬副傷寒、豬附紅細胞體病。在所有原發性病原中,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和豬肺炎支原體(M. Hyopneumoniae)是與PRDC相關的最常見的病原體,可以改變呼吸道免疫系統對它們以及其他病原體的反應能力,降低豬只的黏膜免疫抵抗力,從而增加豬群對其他與PRDC相關的許多病原體的易感性。
3防治對策
3.1建立以衛生消毒工作為核心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
將衛生消毒(消毒用復合醛或復合碘)工作貫穿于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嚴格控制飼料原料的質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必須廢棄[4]。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能力和生產性能,增強抗病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可在飼料內添加0.2%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豬斷奶應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通過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體的傳入和豬場內病原體的傳播,減少豬場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率。
3.2嚴格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
建立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避免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在一起,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做好產房和保育舍的保溫、通風工作,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哺乳仔豬可采取早期隔離斷奶和用藥進行控制,可使用長效土霉素,在仔豬出生后3、7、21日齡分別注射0.5 mL,對預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3.3疫苗注射
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豬氣喘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陽性豬場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豬肺炎支原體是重要病原,可在仔豬1、3周齡時各注射支原體滅活疫苗2 mL,以提高豬群免疫力。采本場(在暴發該病時不發病)健康老母豬或健康商品豬血清,在仔豬斷奶前1周腹腔注射3~5 mL/頭有一定效果。
3.4藥物的使用
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發生PRDC的豬場,藥物治療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議使用藥物預防,可采用母豬和仔豬飼料添加藥物的方式。斷奶仔豬可用支原凈(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連續使用1個月,母豬產前1周和產后1周使用支原凈(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豬存在PRDC,可在13、17周齡使用1周,對PRD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應避免使用產生鹽酸克倫特羅假陽性的藥品,如含氨茶堿的豬喘平等。
3.5豬只淘汰
及時淘汰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和僵豬,以防止疫病傳播。
3.6做好驅蟲工作
蛔蟲和鞭蟲等寄生蟲可損害豬體免疫系統,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癥。因此,在仔豬斷奶轉入保育舍1周后,可飼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維菌素粉劑的飼料連喂1周,間隔7~10 d再喂1次。
4參考文獻
[1] 陳桂香,郭其禎,銀梅,等.豬呼吸道疾病(PRDC)的綜合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4):6516,6518.
[2] 厲麗華,葉碎燕.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J].中國動物檢疫,2006,23(8):38.
[3] 章明忠,沈琴芳,高雪琴.冬季常見豬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0(1):115.
[4] 蔡明,黃希慶,劉學漢,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制[J].中國畜牧獸醫,2006,33(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