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2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辨證診治郁病 推薦本站特色雜志:《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郁病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據統計約占綜合性醫院內科門診人數的10%左右,抽樣調查顯示,內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郁證表現者約占21%左右。探討關于郁病的辨證施護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郁病,辨證施護,肝氣郁結
郁病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其主要病因為情志所傷。現代醫學中的神經衰弱、癔病、焦慮癥、更年期綜合征及反應性精神病與中醫的郁病相類似。積極治療配合有效的辨證施護,對郁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 肝氣郁結證
癥狀: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治則:疏肝解郁、理氣暢中,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護理要點:(1)此型患者對待事物較為敏感,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工作要耐心細致,與病人交談,加以疏導和鼓勵,培養樂觀情緒。若病情發作時,避免眾人圍觀,以免加重病情;(2)對于精神抑郁較嚴重者,可用喜悅療法:即應用恰當的言行、事物,使病人情志怡悅,心情舒暢,以達到氣機調暢,營衛調和,經脈通利之功;(3)飲食以素食為主,少量多餐。宜食用蘿卜、菠菜、蕃茄、芹菜、山藥、冬瓜、柑橘、金橘等,慎食香燥之品[1]。
2 痰氣交阻證
癥狀:咽中不適,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悶,或兼脅痛,苔白膩,脈弦滑。治則:化痰利氣、解郁,方用半夏厚樸湯加減。護理要點:(1)此型患者心胸多較狹窄,故平時說話時應謹慎,注意語調和用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猜疑和錯覺,指導病人學會自我排解。吃飯時勿談論不愉快的事情,可放些輕松的音樂。因咽喉如有異物梗阻懷疑癌癥時,除必 要的解釋外,做適當的檢查,更有利于解除病人的顧慮;(2)飲食不宜過飽,宜少量多餐。可常食用竹筍、蘿卜、梨、柑橘、荸薺等有助于化痰順氣之品,忌食肥甘油膩助濕生痰之品,食療可用茯苓餅、蘿卜絲等,有助于理氣化痰。
3 心神惑亂證
癥狀: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等,舌質淡,脈弦。此種證候多見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治則:甘潤緩急、養心安神,方用甘麥大棗湯化裁。護理要點:(1)穩定病人的情緒,避免各種不良因素刺激,禁止訓斥、威脅或戲弄病人,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及其語言行為,提高警惕、防止傷人、毀物或自傷行為的發生;(2)生活起居要有規律,保證病人足夠的睡眠時間,對于睡眠不安者,每晚可服用柏子養心丸或針刺安眠、神門、三陰交等穴,以助入眠;(3)飲食調養有助于緩解病情,可給予蓮子湯、紅棗桂圓湯、桂圓參蜜膏、大麥粥、龍眼粥等[3]。
4 心脾兩虛證
癥狀:多思善慮,心悸膽怯,少寐健忘,面色無華,頭暈神疲,食欲不振,舌質淡,脈細弱。治則:健脾養心、益氣補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護理要點:(1)此型病人飲食調整尤為重要,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可常食桂圓肉、蓮子、山藥、萊菔子、扁豆、大棗及黃芪粥等。忌食辛辣之品;(2)注意觀察和分析病人的言行,抓住其主要心理因素,針對性地進行關心體貼,善勸慰,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進一步做好精神護理;(3)可用氣功導引法,氣功導引是情志導引的有效手段,氣功強調“入靜”、“意守”,練功時要求目不為視,身不為聽,口不為言,調和氣息,運氣御神,以達到“精神專一”,而克服多思善慮、心悸膽怯等癥。
除上述采用辨證施護方法外,還應重視病人的健康教育:正確對待各種事物,避免憂思郁怒,防止情志內傷,正所謂:“不怒百神安暢,不惱心地清涼”,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及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增強與外界接觸的適應能力。培養業余愛好,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劉莉華,劉 穎.老年抑郁癥的護理[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1):47.
[2]李 雪,張芬蘭.時間觀念在治療與護理中的重要意義[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3):34.
[3]徐可進.現代不健康食品的解讀與思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