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9月2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微博上,博主不必仔細斟酎評論標題是否標新立異,論據是否充分翔實,論證是否嚴密邏輯,結論是否鏗鏘有力,而是用最簡單的句子將最想說的話寫下。短小精悍、簡潔明快是微博評論的語言特征;在微博上,不管是資深評論員還是專家學者,精英還是草根,任何人都可以對某件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微博的這種門檻低、傳播速度快、語言簡單明了等優勢,使得網絡新聞評論向大眾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價值日益凸顯。
關鍵詞:長城雜志投稿,核心論文發表,微博,網絡新聞評論,影響
帶來多元話題信息,打破傳統評論話題議程設置模式
在傳統媒介,新聞議程的價值排序是由編輯根據編輯方針和專業知識做出判斷并決定的,頭條新聞往往被認為是最有討論價值的話題。網絡新聞評論興起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這種單一話題設置局面,然而仔細研究網絡媒體的評論來源,就可以看出:“網絡原創文章一般僅為1/3,甚至更少。而要真正成為輿論引領者,網絡必須有更多原創的、適合網民瀏覽閱讀的評論。”②
在微博崛起的時代,只要你注冊一個微博賬戶,就可以無限制地吸收和發表各種看法。巨大的、迅捷的、多元的信息傳播為新聞評論帶來了豐富的話題來源。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大家現在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是什么?最好的答案來自網民。微博首頁的博主和博文排序,就是分別通過粉絲關注度和點擊率來排列的,受眾并不像從前那樣被動接受媒體的議程設置,而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相比之下,傳統媒體的新聞評論,是一廂情愿地將設置好的議題娓娓道來,以自以為是的姿態和口吻強行推銷給受眾,如報紙電視中的新聞評論。而微博帶給受眾的議題,是即時的,生動的,大家正關心的新聞。這些新聞帶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來自大家生活和心靈中的話題,與廣大網民息息相關,而且是多元的,豐富的,靈活的。”③
2010年7月,有“學術打假斗士”之稱的方舟子在微博上爆料稱,唐駿的海外博士學位系偽造,立刻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在當天新浪微博上的點擊率和關注度居首。隨后,唐駿在搜狐微博作出回應,發出他取得的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自此開始了方舟子與唐駿的微博大戰。廣大網友針對唐駿學歷門事件展開了一場網上辯論,群起調查西太平洋大學,牽涉出一大批“野雞大學”及學歷造假的其他名人,學歷門事件升級。網絡的熱議引起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關注,許多媒體在評論時直接引用網民的微博,進行微博直播。網民圍繞這一話題,全方位提供新聞信息,積極參與討論分析,評論矛頭不再只針對唐駿,而是關于精英階層、公眾人物的誠信問題,學歷與能力何者重要,唐駿的成功模式、中國的教育模式等更深入的話題。
由此可見,微博技術平臺上短小而豐富的評論有效拓展了新聞評論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不僅僅在話題選擇上,在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過程中,也可以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聞信息,有力地推動了新聞評論的多元展開。
增加普通民眾網絡評論參與度,用民間話語影響社會輿論
傳統新聞評論比較強調文章的內容、邏輯、論證以及版面的布局等,但微博的內容只需要有簡單的只言片語即可,完全是生活語言,對格式、版面等方面沒有任何要求,用戶可以使用自己想用的任何表達方式,隨意發揮。從這個角度來說,微博對用戶的技術、、文化水平要求很低,正是這種低門檻,使得新聞評論不再只屬于專業評論員,或者文化精英階層,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成為評論員,這極大地調動了網民參與新聞評論的積極性。“草根有多少,微博就有多大”成為一些百姓微博的宣言和目標。這些來自民間的話語,因其廣泛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影響了社會輿論和媒體的話語選擇,甚至還影響了政府的某些政策決定。
繼博客成為網絡問政的重要形式后,2010年全國兩會上,微博又成為眾多代表、委員、記者們的新寵。兩會上,有代表委員直接將議案、建議發上微博,隨手拍的好玩圖片也第一時間發微博;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集體開設微博,眾多鮮活的兩會新聞受到追捧;多家報紙開設微博版面,搜集刊登源于微博的評論、跟帖;記者、網民更是身兼創作者、閱讀者與傳播者于一身。而有一些代表委員或記者的微博還會被大批受眾關注、轉發、評論,在微博上針對公眾關注或感興趣的議題,不斷進行探討、互動,最終有些議題被提上議程并得到解決。
傳統評論員開博,引導平民輿論
2010年,以微博為載體的網絡時評風起云涌,中國青年報曹林,央視王凱,鳳凰衛視楊錦麟,閭丘露薇等眾多評論員、媒體記者、乃至傳統媒體本身紛紛開設微博,掀起了微博短評的風潮,有些成為新的微博意見領袖,變成引導平民輿論的主要力量。而這些微博意見領袖因微博的新特點,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我們可以看出,很多評論員或意見領袖的微博并不只是完全的評論或觀點闡述,而是經常發表一些“生活絮語”,甚至每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成為微博的內容,這些絮語對于受眾而言,使得那些曾看似高高在上的“領袖”們具有了一種友鄰般的親和力,在這種親和力的作用下,接受對方的觀點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微博的轉發功能可以將原始微博進行全文轉發,也可以對其進行評論,這種“微博原文+轉發者評論”的模式,既可以表達轉發者的觀點,也可以確保微博原文以原貌到達每一個受眾,大大降低了傳播過程中的信息損失,避免了傳播不準確的信息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
而微博最大的優勢,就是觀點互動。學者趙振宇認為:“觀點互動在微博平臺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傳統媒體的評論者正通過微博成為引導平民輿論的主要力量,同時他們也能從與網民的互動中更全面地知曉民眾心聲,對我國新聞評論更好發揮其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的功能大有裨益。”④
問題與建議
雖然微博的興起,給網絡新聞評論、互聯網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新的變化和積極作用,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媒體,其網絡的特殊性和發展勢頭也存在很多不穩定性和許多現實問題。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有麥克風,微博就像一個意見超市,各種意見紛繁雜亂,良莠不齊。由于每個受眾的受教育水平、信仰、利益出發點、價值觀不同,使得有的評論缺乏水準,而有的完全是情緒的發泄,對某人或某種現象不加思考的完全贊美或批判、中傷。
周立波曾發表微博稱:“網絡是一個泄‘私糞’的地方,當‘私糞’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變成‘公糞’,那么網絡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此番言論引起華南理工大學教師謝勇的反對,他在微博上發表評論文章,稱周的言論“過分精明”,由此引發兩人對罵,再到網民微博對罵。葉俊在盤點微博元年的十件微博大事中點評道:“在網絡這個開放的平臺,言論有充分自由。但是言論自由不意味著言論沒有約束。法律、道德的約束對網絡言論同樣應該適用。打著自由之旗做著對罵之事,反映國人整體素質水平仍不高,也提醒我們面對新媒體,該如何發揮它的開啟民智的功能。”⑤
因此,對于微博這一新媒體,我們應與時俱進,做好輿論引導,注意培養微博上的意見領袖,對受眾關注的問題即時進行正確全面的評述,從而引導輿論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使得以微博為載體的網絡新聞評論更有水準,更有推動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