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7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高校間的信息交流現狀,促進各高校的信息共享與知識傳遞。以武漢地區高校官方微博為研究對象,采集各高校間相互關注的數據,建立關注矩陣,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理論,運用Ucinet軟件和Netdraw軟件繪制出微博關注網絡社群圖,并分別從整體密度、距離、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邊緣等方面對網絡結構進行了測度分析。結果表明高校在關注網絡中的特征存在差異,同時為提高高校微博網絡信息交流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高校;信息交流;微博
1引言
隨著各種互聯網平臺的普及,人們早已不僅僅使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了,而是廣泛的使用各類工具,例如維基百科的異步互動、知乎的問答、微博的關注互動等[1]。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微博已漸漸成為用戶信息獲取與信息交流最大的網絡社區平臺之一。對高校微博關注網絡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揭示高校之間的信息互動方式和網絡互動結構。
本文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選取武漢地區本科院校官方微博為研究對象,從多個維度對武漢高校微博關注網絡進行測度分析,對各高校的關注網絡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促進高校間的信息交流。
2數據采集與可視化
2.1數據采集
通過人工統計和排查,武漢46所本科院校中開通新浪微博的高校有38所。采集到38所高校微博之間的相互關注數據(數據采集截止時間為2018年11月30日)。建立有向二值矩陣,以38個武漢高校微博為節點,其中A(m,n)=1表示高校m關注高校n,A(m,n)=0表示高校m不關注高校n,對角線A(m,m)為1。利用Excel構建武漢高校微博關注矩陣,并將矩陣導入UCINET進行社會網絡分析。
2.2鄰接矩陣可視化
運用UCINET中的NETDRAW組件,經過可視化處理后建立行動者社群圖。可以直觀地看出,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昌工學院等行動者處于關鍵位置,關注關系最多。
3實證分析
3.1網絡密度分析
密度指的是一個社會網絡圖中各個點之間聯絡的緊密程度[2]。在虛擬社區空間中,社區中各個成員之間聯系越多,即固定規模的節點之間的連線越多,該圖的密度就越大[3]。在二值網絡圖中,網絡密度的取值范圍為[0,1],若密度值等于0,表明在該網絡社區中的成員之間沒有任何關系;若密度值等于1,則說明該社區中的任意兩個成員都存在著互動關系[4]。但在現實情況下,實際圖的連接數要比完備圖的連接數小很多。Mayhew和Levinger利用隨機選擇模型分析指出,在實際的網絡圖中能發現的最大密度值是0.5[5]。整體網絡的密度越大,表明網絡成員間的互動越頻繁,聯系越緊密[6-7]。
運用UCINET軟件對武漢高校關注網絡密度進行測度,得出武漢高校微博關注關系網絡的密度為0.3115,網絡中關系的標準差為0.4631。說明武漢高校關注網絡的整體完備性較低,38個高校主體之間連線較少,各高校較少發現存在有密切的、普遍的相互關系。
3.2中心性分析
3.2.1點度中心度分析
點度中心度是指一個行動者與其他行動者直接關聯的能力[8]。點度中心度是用來衡量行動者在整個網絡中地位高低、權力大小的一項重要指標。由于武漢高校微博關注網絡是有向的,所以點度中心度又被分為點入度和點出度[9-11]。點入度指行動者被關注行為的點數,點出度指行動者關注行為的點數。
3.2.2中間中心度分析
中間中心度是測量行動者對資源的控制程度。節點的中間中心度越高,表明該行動者越接近控制信息資源傳播的關鍵性位置[12-14]。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高校微博關注網絡的完備性較低
由于高校之間的關注比較松散,存在較多處于邊緣的產生弱連接關系的高校,加之很多高校間的關注關系是單向而非雙向的,且微博是個超大型的網絡社交平臺,微博的可關注類型多樣,所以導致高校微博關注網絡的整體密度較低。
4.1.2“雙一流”院校影響力和控制力不強
通過點度中心度分析結果發現,點入度和點出度排名靠前的節點重合率很小。武漢高校微博關注網絡中點入度和點出度雙高的節點只有兩所,分別是武昌工學院和武昌理工學院,且這兩所高校均為獨立院校。一些“雙一流”院校,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點入度均高于20,但點出度分別為14、13、9、7和7,說明了這些“雙一流”院校在微博的信息互動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它們往往不是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互動中的發布者。
通過中間中心度的分析結果能看出,中間中心度較高的院校分別是武昌工學院、武昌理工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和華中師范大學,其中中間中心度較高的“雙一流”院校僅一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的中間中心度排名分別位于第9位、11位、17位、20位、21位和26位。通過這兩組結果發現,“雙一流”院校在高校關注網絡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不強,說明其中心地位并不是特別突出,與其他高校的交流互動不強。
4.2建議
4.2.1發揮處于核心地位高校的作用
正如本文分析發現,中心性和核心度分析得到的關鍵節點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在高校關注網絡中擁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網絡關系狀況、關系的緊密和穩定程度是高校協同創新網絡發展的關鍵。高校以網絡為依托加強與其他網絡結點的知識信息交流,有利于促進信息和技術共享。所以應當充分發揮處于核心地位的高校的作用,使其在進行微博運營中多轉發其他高校有價值的知識與信息,尤其是“雙一流”院校的微博動態。同時,核心地位的高校也應當關注其他受關注度較低的院校,帶動這些院校積極參與微博互動,促進知識互補與信息交流。
4.2.2加強“雙一流”院校的互動積極性
“雙一流”院校掌握著豐富的資源,其科研實力強,教學資源豐富,整體實力雄厚。與“雙一流”院校建立密切的互動聯系,有利于本地區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研究結果說明“雙一流”院校在高校微博互動中處于信息發布者的角色,擁有著較多的話語權,受關注度高,但與本地區其他院校建立互動關系的主動性不強。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互動關系,應當加強“雙一流”院校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使其積極關注其他院校動態,發布多元化信息,適當轉發其他高校有效信息,打破地方高校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信息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金潔琴,趙乃瑄.網絡社區驅動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流轉與整合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5,35(4):69-74.
[2]呂正英.突發公共事件網絡傳播博弈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3]賈慧真.基于SNA的“武漢暴雨事件”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4]林祎韻.突發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見領袖的社會網絡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2015.
[5]MAYHEWBH,LEVINGERRL.SizeandtheDensityofInteractioninHumanAggregate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6,82(1):86-110.
[6]楊紅崗,楊林.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國內外機構知識庫比較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9):53-57.
相關刊物推薦:圖書館論壇(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我國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由廣東省文化廳主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主辦,是社會科學學術理論類期刊。榮獲先后3次評為中國優秀圖書館學期刊;廣東省第二屆優秀社科期刊、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