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9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關鍵詞: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投稿,核心期刊發表,護理專業,學生實習,職業道德
一、強化護士職業的崇高性
在培訓中,我們反復告誡學生:護士職業是最崇高、最偉大的職業,護理工作在我國受到了高度重視。1981年5月,國家領導人鄧穎超同志在護士座談會上強調:“全社會都要尊重護士,愛護護士。”護士是天使,天使就是愛的化身。護理工作是以人為中心,以服務對象的整體需求為核心的特殊工作。
人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人是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的統一整體,人具有生理—心理—社會多層次的需要,只有得到了滿足,才能維持生命、凈化心靈和解除痛楚。我們護理工作就是幫助患者滿足和維持他們的各種需求,以維護和促進健康,減輕痛苦,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服務。
護理工作面對的患者都是受到疾病和創傷的折磨,或者受到死亡威脅的人,是我們的護士把辛勤的汗水灑在了各種護理活動中,量體溫,測血壓,打針換藥,24小時日夜守護,滿足他們各種需求,才使病人遠離痛苦轉危為安。所以,護士是人們生命和健康的守護神。
二、強化護理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獨特位置
在培訓中,我們反復告誡學生:護理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完善精湛的技術操作規范。護士不是簡單地遵醫囑。護理和醫療是醫學領域中兩個不同的專業,在醫院的診療活動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樣重要,密不可分。舊的醫護關系常被總結為“醫生的嘴,護士的腿”,意思是醫生是說話下醫囑的人,護士是聽話執行醫囑的人,醫師是主,護士是輔。
這種不正確的傳統觀念禁錮了護士的思維,損害了護士的形象。隨著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逐步形成了責任護理以及現在普遍采用的整體護理模式。醫學與護理,醫生與護士關系從以前的主導—從屬型關系轉變成了交流—協作—互補型關系,使醫護工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分工的不同又有相互配合與互補。“三分治,七分養”,就是對護理工作的充分肯定。
三、強化護士職業的廣泛前途
在培訓中,我們反復告誡學生:護士職業具有廣泛的前途。很多專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逐漸減少,畢業就等于失業,只有護士職業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僅永遠需要而且需要量逐漸增多。因為任何先進的科學技術(如機器人護士)都不能代替溫馨、精湛的護理服務,不利于病人的康復。
護士就業優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我國目前醫護比例嚴重倒置,醫護比例僅為1:0.61,遠沒達到我國衛生部規定的1:2,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目前,我國護士總數約130.78萬人,醫生總數約209.97萬人,按衛生部最低醫護配置護士數量缺口近300萬人,故就業形勢供不應求。
第二,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公民的健康意識和保健意識不斷提高,社會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
第三,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護士荒”現象已日益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
世界性的護理人才緊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護理專業的學生實習后面臨著由學生向職業工作者護士的轉變,只有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職業道德培訓,才能使學生在醫院實習過程中熱愛護理工作,努力學習,勤于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成為一名樂于奉獻、技術過硬的實用型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