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3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經濟利益是一個企業永恒追求的燈塔,而創新則是企業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如果說利潤是支撐企業發展的動力,那么經濟管理則是左右企業發展的靈魂。因此,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經濟管理尤為重要。知識經濟年代是繼農業經濟年代、工業經濟時代之后的人類社會新階段,它將給國家國民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即企業帶來全新的管理模式變革。
關鍵詞:企業管理論文發表,發表論文期刊網,經濟管理,經濟利益,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整體象征。在我國多年的企業發展中來看,中小型企業還未把企業經濟管理體系納入綜合管理的重點,還未認識到企業成本與經濟利潤的相互關系,甚至還在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減少長遠的考慮,從而減緩了企業的發展。
一、 企業經濟管理模式
1、健全組織機構,明確部門分工
經濟管理主要還是要人為管理為主,構建良好的經濟管理體系與健全的組織機構和明確的部門分工有著必然的聯系。健全每個企業的組織機構,明確每個人的具體職能,就組成了他們共同的經濟管理體系,在整個經濟管理體系中,經營者是最高的領導者與管理者,他有著企業重大事物的決策權,掌握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但是并不能說企業經營者就可以不受任何約束的進行自己的行為,作為企業的最高領導者應負責企業的各項職責,對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只能進行協調,這樣就確定了企業的經濟管理路線和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的宗旨相吻合,并要想員工傳達企業制度的重要性,進行經濟管理體系合理的評估。當今,一些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實行股份制,那么董事會就是最高決策層,這并不能說明董事會中的所有人達成的共識就一定面面俱到,因此就要制定一至兩人來負責經濟管理體制的具體實施。
2、重視人力資源建設,加強設施管理
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是企業綜合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高度上來說,一方面在于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內容,而企業中人力資源發展體系中又包括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制定具體的人員補充計劃、人員使用計劃、人員接替與晉升計劃、教育培訓計劃、薪酬與激勵計劃、勞動關系計劃等等。這些確恰恰是企業經濟管理難以從戰略高度上來考慮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甚至很多管理層領導認為人力資源管理無非是用于招聘,崗前培訓,工資績效考核這幾部分,不能與戰略發展扯上關系,在制定具體的人力資源規劃時容易走進就事論事的怪圈中,各個部門也通常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和自己沒有關系,所以企業各部門的配合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企業應研究出符合本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才能保證人才在企業中發揮其最大作用。從另一方面看企業成本的投入和成本核算的形成都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資源管理。因此,在加大人員投入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大在資源上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二、 知識經濟下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要求
與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形態相比,知識經濟有別于以往管理經營模式的最大異同之處,就是它的盛行、被各界極力推廣不是直接取決于物資、資源、資金資本以及硬件技術含量與生產規模等,而是直接取決于現階段產業技術盛行的現代化時代的信息積累到發揮的能動作用有效利用,即在企業競爭實力積蓄所更加看重的是知識積累再到釋放這一過程。
1、管理目標
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管理目標主要依據擴大生產規模而改進管理模式,通過增加產品的生產量來獲取高額收益。而作為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企業經營管理,應當更要注重提升產量的同時,強化自身所投項目的產品質量,以此來滿足客戶、需求者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同時要做好產品售后的受理服務,通過質量、服務、信譽來贏得市場業務渠道,在服務中不斷總結創收利潤過程中的科學管理方法與經驗。
2、管理思想
由于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管理系統必然要有著對知識的應用管理這一環節,這一環節的想法要有良好的能動效能,就要靠勞動力來實現,而綜合型人才是實現這一過程的有效載體。因此,在管理方式的改進與轉化階段,企業務必要從原本農業經濟時代與工業經濟年代以“物”為重心的管理思想,向知識經濟時代以“人才”為核心的思想觀念邁進,逐步適應、轉型、過渡。一方面,企業管理方式的改變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不斷提升管理意識、加強管理方式的創新與職能的發揮,能夠加速這一進程的有效實現。另一方面,“以人為本”管理觀念,在當前知識經濟年代所發揮的能動作用更為強大,其最終目的,不但為企業創收了經濟效益,還使得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增收的無形資產,豐富了企業的文化內涵。
3、管理組織
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組織與資源結構的安排多是以分工合理、精細化管理與傳統化管理模式并進結合的形式為主,但是受時代經濟與技術等因素的客觀限制,高端的生產技術與明確的投資決策等都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重要的信息資源流動形式必然是采用垂直流動形式,即“金字塔”組織結構。這種結構安排,不僅起到的成效緩慢、缺乏靈活性,還使得經營生產管理方式與生產作業隨著技術、市場需求的增加,出現脫節、偏離經營目標的現象。因此,在當今企業組織結構不再受時代生產技術與時代背景限制下情形下,企業應當建立一種緊湊、而富有活力的高效、有組織能力、靈活應變的管理團隊,做好結構組織管理部署與安排,向精干化的組織模式發展。
4、管理策略
當前,信息已經成為物質、能源之外的又一有利戰略資源。并且,隨著信息產業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其產品的不斷更新與完善,信息在經濟增長因素的結構中的影響已經日益重要,在未來有很大潛質會成為取代傳統經營生產的重要生產因素。因此,企業在管理策略中,除了做好管理系統中資源結構安排的其他對應工作,還應當重視信息手段的強化,合理運用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信息資源,以完善的信息資源作為技術支撐,輔佐企業經營負責人員提供科學決策信息依據。
三、 企業經濟管理持續改進
企業應利用經濟方針、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首先,糾正措施。企業應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應確定程序,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評審不符合,確定原因;評價措施需求,確定所需措施;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其次,預防措施。企業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發生,應確定程序,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確定潛在不符合及其原因,評價防止不符合發生的措施需求并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評審所采取的預防措施。
四、 結束語
總之,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要重視人力資源,并且要以時代背景下有利技術作為支撐,科學的安排經營管理目標,構建符合現階段企業經營生產的科學戰略。同時,用知識價值武裝自身,不斷更新經濟目標,完善企業管理模式內容,提高企業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