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2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以深圳地鐵三號線為藍本,結合開通以來的設備維護及管理經驗、體會,探討在保障運營安全、正點前提下,充分發揮外部資源優勢,合理規劃未來維修策略,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術管理水平和實力,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關鍵詞:道路維修職稱論文,職稱論文發表,地鐵,維修模式,優化
1 線路和設備概況
深圳地鐵3號線全長41.09km,共設車站30座,主變電站2座,車輛段和停車場各1 座。2010年12月28日開通高架段(16站)試運營,2011年6月28日全線開通試運營。管轄的設備系統主要有:車輛、供電、信號、通信、機電、軌道、橋隧、房建、AFC及段場工藝設備等。
2 各系統設備維護模式現狀
目前各設備系統共有維修項目194個;其中機電系統32個,通信、信號系統14個,軌道、橋隧、房建系統20個,供變電系統20個,氣象服務及AFC設備4個,電客車46個,工程車及車輛段、停車場工藝設備58個;主要采取自主、委外、自主與委外結合、自主與勞務結合、合同內質保,共5種維修模式。
3 維修模式優化的必要性
3.1 科技與裝備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的不斷應用,各行業裝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高可靠性、模塊化、集成化、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發展。
與之引發的設備維護方式變革是大規模地分體拆解維修將日漸減少,許多部件只需少量維護或免維護,其故障自診斷功能正不斷完善,科技的發展使企業無法精通所有技術、技能的設備比例不斷增大,設備的大、中型維修越來越多轉為委外,傳統的元部件修逐漸轉為更換,維修逐步向專業化發展,通常由設備廠商或社會專業維修機構來實施和完成。企業的設備維護重心正悄然地轉向設備狀態監測、備件管理、預防性維護和應急處置。
3.2 社會維護行業的發展
科技的變革和市場化需求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細化、行業快速發展與良性競爭,各設備生產制造商及社會專業維修機構對設備維護的參與不斷深入,日趨完善成熟、專業化、響應快速和成本低廉,具有較大的優勢。
深入地科學分析企業的設備系統,選取適當的安全、經濟平衡基點,合理劃定委外設備的范圍,引入委外維修,可實現設備專業化維護和企業減員增效的良好效果。
3.3 維修成本
在眾多維修成本中,人力成本、備件費用和專用工具裝備購置是其中的大項。采用自主維修能較好地管控設備維保質量,發生故障處理及時快速,但存在人員配置、備件儲備和專用工具裝備購置較多,人員、設備利用率低等不足,造成資源浪費、維護成本偏高。
另地鐵許多備件因技術、供應壟斷,選擇范圍和議價空間有限,價格受制于設備廠商,采取自主維修后,經常出現部分核心備件價格因壟斷而虛高,造成出力反而費用支出更多,極不劃算。但將維保項目整體打包招標,因在前期合同中大部分備件有價格依據且原合同中有一定的約束條款及市場有多家潛在競爭對手,往往能取得較理想、合理的成本控制。
4 維修模式的優化原則
在原有涉及行車安全主要系統設備日常維護采取自主維修,其它設備采取自主、委外、自主與委外結合、自主與勞務結合及合作修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勞動密集型、不涉及行車安全設備,自身缺乏維修資質、技術能力、測試設備及市場化成熟度高、競爭充分設備的委外修范圍。
5 維修模式的優化方案
根據上述優化原則,結合既有5個維修模式和194個維修項目,本次補充、調整74項,調整比例38%,具體如下:
一、電客車、工程車、軌檢車、磨軌車、車輛段工藝設備、供電、機電設備、信號、通信、特種設備、通用設備、軌道、房建等系統大中修采取委外模式。
二、涉及行車安全的主要設備(如電客車、信號、通信、綜合監控、SCADA、供電、接觸軌/滑觸線、低壓配電、綜合UPS、軌道、橋梁、隧道等系統)的日常維護仍采取自主維修模式,以確保運營安全。
三、服務類設備如AFC系統、電梯、電扶梯、屏蔽門/安全門系統仍采用整體委外維保模式。
四、部分勞動密集型、不涉及行車安全的設備維修。如:導向標示維修、排水疏通清理、鋼結構及管道刷漆、衛生間維修、隧道及建筑物滲漏水補修、車輛/車站及過濾網清潔、防災報警設備測試和維修,主所/車站EPS設備、照明配電、給排水保養及故障處理,車輛段/停車場污水處理等項目均采用委外維修方式。
五、部分因缺少維修資質、維修測試設備和技術能力的設備維修采用委外維修方式。如:(一)特種設備維修;(二)地鐵電客車的輪對軸承、受流器、制動閥、門控器、CCTV主機、LCD屏、各控制板卡等涉及廠家技術保密、封鎖部件;(三)軌道大型換軌搶修、防災報警系統、氣體消防及水消防系統、大型供電配電設備等;(四)綜合UPS、信號轉轍機、PIS無線網絡、主所通信設備、核心模塊或板件維修等。
六、市場化成熟度較高,已形成多家良性競爭的設備維修項目采取委外模式。如氣象、熱線服務設備及卷簾門維護,通風空調濾網清洗、VRV外機清洗及冷卻水處理等。
七、停車場、車輛段、培訓基地的低壓動照、給排水、環控設備維修項目采取自主和委外維修相結合模式。
7 其它配套同步舉措
7.1優化設備選型,完善合同和質保條款
7.2 完善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
7.3 發展、培養長期委外維修合作伙伴
7.4 強化委外維護項目的過程監管和質量控制
7.5加強委外核心設備部件的維護介入和交流學習
7.6深化預防性維護和應急處置水平提升
7.7合理確定備件規格、數量,優化采購、管理
8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維修模式的優化和同步配套管理舉措的出臺和落實,將運營的設備維護精力、重點集中轉移到影響運營安全的核心設備上,剝離和甩掉了維護中不必要的成本和包袱,著力完善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深化設備預防性維護和應急準備、處置,科學分析各系統現狀及特點,合理確定委外維修范圍,充分利用市場競爭優勢,發揮各設備廠商、社會專業設備維護機構等成熟資源,發展、培養長期委外維修合作伙伴,構建相對穩定、技術過硬、響應迅速的專業維護團隊,并全面落實委外維護的過程監管和質量控制,形成較優化、經濟的多元化維修新模式。
通過模式的調整,降低了固定人員的配備和工機具的購置維護,節省了備品備件的采購工作量和庫存,有效地減少了設備維護成本的支出,促進了企業的效益、綜合實力提升和可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