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2月1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中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說人們都生活在由此而帶來的負面環境當中,當人們都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可能正在把自己送上無法逆轉的邊緣。環境問題是我們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在當下環境學的誕生,景觀設計學的興起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因為園林景觀與氣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甚至是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影響到人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氣候狀況以致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所以說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城市的生態環境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歷史的重任。
關鍵詞:園林工程師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植物,氣候,園林,調節保護
一、園林景觀藝術有利于提高、改善城市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們的居住環境中,景觀環境建設得好與不好,不僅對一座城市及一個鄉村的外表形象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對防風沙,涵養水土、吸附灰塵,殺菌滅菌,降低噪聲,吸收有害物質,調節氣候和保護生態平衡,促進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環保作用。
園林景觀藝術對城市的影響首先體現在視覺效果上,園林景觀藝術改善城市環境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塑造植物群落、收集及營造水體、增加景觀建筑元素、整理地形等要素來達到目的。通過營造人性的、符合人類活動習慣的空間,從而營造出怡人的、舒適、安逸的景觀環境。
而其中,軟性景觀即植物環境的營造是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藝術建設的主體,它具有美化和改善環境的作用。植物給予人們的美感效應,是通過植物固有色彩、姿態、風韻等個性特色和群體景觀效應所體現出來的。一條街道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的裝飾,無論兩側的建筑多么的具有特色,也會顯得缺乏生氣。同樣一座設施豪華的居住小區,要有精心營造的植物環境的襯托才能顯得生機盎然。許多風景優美的城市,不僅有優美的自然地貌和雄偉的建筑群體,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對城市面貌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們對于植物的美感,隨著時代、觀者的角度和文化素養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別。同時光線、氣溫、風、雨、霜、雪等氣象因子作用于植物,使植物呈現朝夕不同、四時互異、千變萬化的景色變化,也能給人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視覺景觀效果。
其次是在園林植物的生態效應功能:
a. 凈化空氣
b. 保持水體
c. 堅固土壤
d. 樹木的殺菌作用
最后是園林植物群落的物理功能上的影響:
a. 改善城市小氣候
b. 降低噪音
c. 弱化邊界效應
二、 園林景觀藝術可以促進城市生態景觀的多樣性
園林景觀藝術在營造優美、舒適的環境的同時往往需要借助于豐富的景觀變化,在統一中尋求變化。單一的景觀元素是無法造就人們所需求的具有各種功能的場所,同時也很難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觀來的。在營造的過程中經常涉及到綠地生態景觀、山體景觀、水體景觀、濕地景觀、道路廊道斑塊等景觀,是自然生態景觀的再現于城市景觀當中,從而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尖銳的矛盾得到緩和。這樣一來就更加有利于豐富城市景觀的多樣性。而景觀的多樣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地貌景觀的多樣性和生物景觀的多樣性。園林景觀藝術提倡生態之園,豐富的植物群落中,較多的植物品種,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錯落有致,豐富的山體、水體、沼澤等景觀都是動物們喜愛的棲息、繁衍的地方,這樣一來更加有利于增加了城市生物的多樣性,真正的增加了城市的生氣。是逐步向實現園林生態的城市景觀的方向邁進,最終實現生態的城市景觀。
例如在營造道路景觀的過程中單一的景觀元素是無法滿足人們在功能、視覺、聽覺上的舒適度的要求。道路空間是提供人們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來與貨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間里,有各種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動態的過程中觀賞道路兩旁的景觀,產生了不同行為規律下的不同視覺特點。我們在設計道路時,須充分考慮了行車,行人的進度和視覺特點,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將路線作為視覺線形設計的對象。提高視覺質量,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具體的設計中,應以不遮擋視線為標準,同時又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譬如,在拐彎處不應種植大灌木或小喬木。又如,在隔離帶的種植時,一個標準端的長度就應考慮到車速,行人速度等問題。而要真正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得借助于各種各樣的景觀要素如植物的多樣性,地形的多樣性等等。
所以說園林景觀藝術有利于促進城市景觀的多樣化,是邁向生態園林城市的必經之路。
三、園林景觀藝術有利于更好地宣揚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體現城市的個性。
園林景觀藝術有利于體現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體現在它的造景藝術手段和對當地植物與構筑物的采用上。
首先是園林景觀藝術的理法有利于更好地宣揚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體現城市的個性。園林藝術的主要理法是“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藝術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觀作為藝術而言也必須創造特色。特色的大敵是模仿。一時一風,競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環回顧而不知身居何處。病因在于不借鑒先進城市如何尋覓、捕捉和創造特色,從而也來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為何而云。治療的良方就是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園林景觀藝術提倡“巧于因借,精在體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體驗本城市之異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首先是保護和發展山水形勝的特色。利用當地的地貌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地處理與生態自然景觀的關系,營造出具有本地特色、歷史人文的景觀。“巧于因借”的“巧”體現在“借景隨機”。山形水勢、四時季相、樹木花草、風花雪月、晝夜陰晴無不可成為隨機的所在。有心的創造意旨往往開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準了就可以夸張放大,逐漸從邏輯思維的概念設計向形象思維邏輯飛躍,景觀便順理成章了。園林組成因素諸如山水、建筑、山石、樹木都不會說話,而是借助賦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以表達,運用景名、額題、景聯和摩崖石刻等為表達手段,烘托景觀的意境。而借景的創作要求以“臆絕靈奇”為最高境界,似乎是想瘋了,想到絕處才能逢生,從而達到“靈奇”的高水平。
由此可見,此造景理法無時不刻地將當地的生態景觀環境融入到城市景觀設計當中,都與當地的地形、氣候、生活習俗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就在無形當中將當地的文化、人文環境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當中,使得城市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揚,不僅僅讓子孫后代更加了解城市的文化,也讓外來的人員進一步地了解到該城市的地方特色與歷史文化。
其次是對當地植物與構筑物的采用,有利于更好地宣揚城市的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充分體現城市的個性。園林藝術在植物的選擇方面上往往大量的采用當地的樹種。當地的樹種不僅容易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容易成活,成本較低,而且在城市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當地的樹種有人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城市的歷史和人們的習俗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有許多的國家、城市地區的都與它們當地的特有樹種有著密切的聯系。往往就該國家或城市的名稱與該品種的植物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比如荷蘭的郁金香、中國的國花牡丹、漳州水仙、福州榕城、廣東木棉等等。植物如此,其他的構筑物、建筑形式也是如此。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越來越追求文化內涵,設計師在設計中越來越關注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掘、傳承與表達。文化景觀是城市各類景觀之一,其主旨是追憶、展示和傳頌本民族本地域優秀傳統和文化。文化景觀符號是城市文化景觀中的視覺形態設計元素,其基本意義既傳達具體景觀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義,又彰顯其裝飾的審美意義與社會意義。
四、結論
園林景觀藝術對城市的發展,和緩和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具有重要的意義。園林景觀藝術是發展中的城市邁向生態科技城市建設的必然選擇。園林景觀藝術對城市的影響在大體趨勢上是有利的。然而,現在有的單位或個人,為謀求眼前的利益,太過于強調人工環境的營造,而曲解了景觀藝術的真正含義,忽視了對城市生態景觀方面上的影響,導致城市生態鏈的破壞。使得城市的發展與園林景觀設計藝術的由忠背道而馳,這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這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現象,它不會因此而改變園林景觀藝術對城市發展的長遠目標,只要經過園林景觀藝術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生態景觀城市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
[2]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
[3]俞孔堅,景觀的含義(時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