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2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為充分發揮環保設施的作用,從企業全過程管理,提高相關人員素質,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強環保設施管理的有效措施,實現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關鍵詞】環保設備 運行管理 操維合一
前言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傳統的環保設施運營管理模式在市場機制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式的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模式,實現環保設施運營的專業化、企業化、社會化、市場化。
1.我國環保設備運行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建設起了許多環境保護設施,然而大多數污水處理設施沿用的仍舊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行管理模式:由政府或企業承擔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費用并運營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導致的結果是環保設施建得起運行不起,大量設施閑置或不能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發揮不了應有的功能、創造不了效益、環境污染得不到徹底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運行管理隊伍非專業化、非企業化,人員技術水平差,管理系統設施不具備運行設施的能力,完全保證不了正常運行,阻礙了環境保護的產業化發展進程。因此,環保設施運營的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環保設施運營管理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問題。
2.環保設施的前期運行管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必須執行"三同時"政策,即環保設施與生產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原有污染限期治理達標,優良的治理方案是搞好環保設施管理的前提。治理方案定得合理,工藝路線正確,設備選型適當,能給后續的設備管理帶來極大便利,就需要選擇效率高、能耗低、投資省、占地少、運轉費用低、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治理方案。
環保治理方案設計時,應結合生產設備運行狀況及現場情況,突出設計工藝的先進性、合理及安全性,在設備選型中,應注意選擇通用性,便于加工采購。在工程驗收時,應做好驗收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歸檔工作以備查閱。
3. 建立健全科學的設備管理制度
3.1環保經濟責任制
企業應將環保設施納入生產經營管理的軌道,達到環保設施與生產設備同時運轉、同時檢修、同時維護的"三同時"原則,這就要求企業把環保設施的管理納入指標化考核的范疇,實行環保經濟責任制,即把環境設施運行指標同生產指標一起進行考核,將環保設施運行狀況的好壞同有關人員的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做到有獎有罰,獎優罰劣,建立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獎罰制度。
3.2經費保證
當生產設備運轉時,環保設施必須運行,生產設備維護和檢修時,環保設施要有檢修計劃和備品備件,這就要求企業在資金計劃上形成制度,保證環保設施運行經費的到位,以保證環保設施備品備件供應費用及檢修維護費用。
3.3管理制度的建立
明確環保設施的管理職責,做到設備管理有章可循,制定一系列環保設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制度,如環保設備維護保養制度、設備定期檢修制度、設備巡回檢查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崗位交接班制度、考核評比制度等,同時還必須制定各臺設備的操作規程,建立設備運行記錄、缺陷記錄及檢修記錄等。有關環保設備管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后,按制度要求,將設備維護、保養、檢查及管理責任和指標從部門、車間、班組到每個人層層落實,每臺設備、儀器、儀表、閥門都有專人負責檢查維護。操作人員必須按制度的規定使用、檢查和維護設備,認真填寫設備運行、巡回檢查等原始記錄。
3.4制度落實
對制定的制度進行檢查落實、考核,保證環保設施管理按制度進行。檢查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
1)主要指標運行達標情況;
2)規章制度、規程是否執行;
3)設備是否閑置不用;
4)設備壞了是否及時維修或保養;
5)運轉記錄是否真實。
4.實施"操維合一",推進設備點檢工作
為實現操維合一,全員設備管理切實有效地推進設備點檢工作,要健全生產作業班崗位操作人員的日常點檢,生產作業班專業維修人員的定期及動態點檢,機電液專業精密點檢,形成三位一體的點檢網絡。
設備科作為設備管理職能部門,應建立較完善的、操作性強的點檢作業指導書,制定點檢基準和規范的點檢程序,對主要設備編制了崗位日常點檢表、專業點檢表,對專業點檢人員和操作工人進行不同崗位的點檢技能培訓,同時加強對重點設備和關鍵設備的精密點檢,運用新的診斷技術和劣化理論掌握關鍵設備的運行情況,收集檢測數據,跟蹤分析這些狀態數據,作好記錄以推算出最佳的維修時間,對設備進行全過程的管理。
5. 推行"四化"模式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5.1完善綠色生產體系,實現設備管理的程序化
首先是在日常工作中,從夯實l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HSE 管理體系入手,將崗位責任制、各種設備、設施的操作使用規程、生產人員的現場作業步驟等49項內容整理匯總,對崗位人員的工作質、量、完成時限、效果等都作出硬性要求,設備操作、崗位風險點巡查、報表資料等工作更加標準 和規范,要求職工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操作,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精 煉,形成 "工作按程序,程序出效率"的良好局面。加強關鍵要害部位管理,制進一步規范職工現 場設備操作水平和防范能力。
其次是以綠色生產四步法為重點,圍繞"安全、節能、環保"要求, 細分綠色等級,通過綠色生產分析,查找每臺設備的安全隱患風險 點、清潔生產控制點,討論、制定并實施具體可行的綠色防護措施。
5.2強化全過程控制。實現設備運行的精細化
生產過程控制是為確保生產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對直接或間接 影響產品質量的生產、安裝和服務過程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生產過 程的分析,診斷和監控。通過實施"三精細",即精細管理、精細維護 和精細操作,不斷優化生產運行,進一步提升生產運行的執行質量。
按照操作規程和崗位職責要求,以"看、聽、摸、聞、測"五診法抓好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做到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排除,及時解決。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了以中控室為中心的信息分析和調度指揮系統,在以往按工種進行班組縱式管理的基礎上,將當天上班不同工種人員組成一個橫向團隊,快速溝通配合,保證在崗人員協調統一。同時,加強網上數據應用分析,中控室的操作人員可以隨時通過電腦控制探頭,監控各大廠房和設備的生產運行情況,協調各崗位快速反應、和諧運行。
5.3嚴格執行QHSE管理體系。實現設備本質的安全化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十大禁令》,使職工生產活動始終受控制度和規范。為使每臺設備安全平穩運行,通過五診法抓好設備狀態監控,嚴格做好設備周檢和月檢工作,每周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查,每月對每臺設備進行打分、匯總,力爭實現"五個到位",即責任到位、點檢到位、潤滑到位、清潔到位、分析到位。
5.4實施點檢預防維修制.實現設備維護的效能化
以加強設備管理為突破點,將"把設備當成工藝品"理念融進各個環節,促進了設備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重視設備基礎管理。對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即分為A、B、C三類。對于A類設備實行點檢定修管理,設備的修理采用主動維修和預知狀態維修:對于B、C類設備,在確保生產的前提下,采用預防維修或事后維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按照流程和專業相結合的原則對設備管理制度進行整合和優化,建立了以設備基礎管理、運行管理、維修管理、能耗管理等8個管理標準為主線的設備管理制度體系,做到了制度少、運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設備檔案、管理臺賬等管理,按照PDCA循環的要求適時進行優化、修訂和完善,通過動態管理來確保其科學性和有效性。
維修為基礎,強化設備運行管理。首先是狠抓設備的點檢維修和預知維修。設備點檢定期維修制是全員維修管理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不斷完善點檢定期維修管理制度,建立以點檢為核心的全員預防維修體制,強化設備狀態監測,對設備技術狀況進行動態管理,保證生產設備安全正常運行。其次是強化設備管理創新。現代設備管理重點在"管"而不在"修",設備管理就是經營設備,要以效益最大化為原則,樹立全員"把每臺設備當成工藝品"的觀念,完善全員設備管理網絡。
結語:強環保設施管理,充分發揮環保設施的作用,通過全過程管理,提高相關人員素質,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并使之得到落實,就能夠管理好環保設施,確保環保設施長期、穩定、高效運行,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李軍 對化學工業推行清潔生產的建議[期刊論文]-山西建筑 2007(12)
[2]彭弘 論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法律制度[學位論文]碩士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