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1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變了自然生態環境,從而誘發新的地質災害,例如崩塌、滑坡等,往往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與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這些地質災害的產生,不僅與自然條件有關,而且與人為因素有關,文章通過對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的種類及形成特點的分析, 提出了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和治理建議。
關鍵詞:道路工程;山區公路;地質災害;預防治理
Abstract: Change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may lead to new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collapse, landslides and so on, often caused seriou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a hug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he produc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not only and natural conditions, but also related to human factors, based on geological disaster of the mountainous highway types and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geology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advice.
Key Words: road engineering; mountainous highway,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中圖分類號: 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山嶺重丘區修建公路, 工程量巨大, 軟基、滑坡、泥石流、膨脹土等工程地質災害發生頻繁, 不僅增加了公路的建設投資甚至還影響到公路的正常安全運營。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應引起設計、施工、管理單位的高度重視。
1 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的主要種類及特點
1. 1 滑坡災害
滑坡是山區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表現為斜坡大量土體和巖體在重力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規模大的滑坡一般緩慢、長期地往下滑動, 其位移速度在突變階段才顯著加快。因山坡或路基邊坡發生的滑坡常使交通中斷, 影響公路的正常運營。大規模的滑坡, 可以堵塞河道, 摧毀公路, 破壞廠礦, 掩埋村莊, 危害性很大;掳雌涞刭|特點可以劃分為黃土滑坡、堆積層滑坡、基巖滑坡和膨脹土滑坡四種類型。
(1) 黃土滑坡災害其滑體物質主要由黃土和黃土類土組成。
(2) 堆積層滑坡災害, 這種地質災害滑體由坡殘積碎石砂土或粘性土組成, 土質疏松, 易滲水, 強度低, 多見于山麓緩坡及溝谷陡坡地段, 以淺層滑坡為主。
(3) 基巖滑坡災害是由大部分基巖組成的滑坡, 地質以頁巖、泥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片麻巖為主。
(4) 膨脹土滑坡災害, 這種地質災害滑體物質由膨脹土組成, 集中分布在盆地邊緣的低山丘陵地帶, 具有干縮濕脹、親水性強、滲透性差的特點, 往往由于大量降水滲入坡體, 使其力學強度降低, 斜坡穩定性變差。
1. 2 崩塌災害
崩塌一般表現為陡峻的斜坡上, 巨大巖塊或土塊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傾倒、翻滾、崩落的現象, 崩塌災害在山區公路病害中較為常見, 大多發生在高陡的路塹邊坡上。
1. 3 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是山區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 是流水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顆粒的特殊洪流, 呈粘性層流或稀性紊流等運動狀態。泥石流災害爆發突然, 歷時短,來勢兇猛, 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1. 4 沉陷災害
黃土濕陷是沉陷災害最為典型的例子, 其土質均勻, 較疏松。在黃土地區修建公路, 黃土為路基的主要材料, 濕餡性黃土經常給路基帶來許多病害, 特別是當有水作用時, 更加促使了病害的發生。主要病害是在地表產生裂縫、毀壞道路、引發邊坡失穩, 導致滑坡、崩塌等病害。
1. 5 特殊土地質災害
(1) 軟弱土。軟弱土包括淤泥及淤泥質土, 泥炭, 呈軟塑與流塑狀態的粉土和粉質粘土, 松散的粉細砂等天然土層, 以及腐殖土, 土質軟弱和齡期較短的沖填土等。
(2) 膨脹土。膨脹土主要由強親水性礦物組成。由于膨脹土具有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并往復變形的性質, 對公路路基有極強的破壞作用, 并且不易修復。
2 山區公路不良地質處治措施
2. 1 滑坡病害處治措施。治理滑坡病害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 前期工作應同時提出繞避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 以確定合理的路線布設方案; 其次, 治理前必須對滑坡進行詳細的工程地質勘測; 再次, 治理過程堅持動態管理, 對于可能出現的緊急問采取及時有效的預防及應急措施, 并應對治理效果進行安全穩定評價。
2. 2 軟弱地基處治。軟弱地基應采取粉噴樁, 卵石樁、拋石擠淤、砂礫換填等處治措施。
3 山區公路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建議
3. 1 選線時對滑坡等地質災害要高度重視。在山嶺重丘區修建公路, 往往會遇到軟基、滑坡、崩塌、滑塌、泥石流等許多工程地質災害問題。選線時, 要對沿線工程地質進行認真的勘察, 對重大的不良地質地段, 應優先考慮繞避, 并進行多種方案的比選,以達到選線的優化。
3. 2 采用綜合勘察手段, 查明相關工程地質問題受公路技術指標限制而無法繞避的滑坡, 則要加大勘探力度, 采用多種勘察手段, 如工程地質調查、鉆探、挖探井、探槽、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多種方法取得詳實的資料, 通過深入分析結合工程地質理論, 對不良地質的發展規律及其對工程的危害作出符合實際的評估, 從而為工程的治理及決策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3. 3 治理不良地質問題, 應多種措施并舉, 降低治理成本在對不良地質有了充分認識的基礎上, 根據每個滑坡的特點, 確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3. 4 高度重視排水工作
地表排水主要是攔截來自滑坡體外的坡面徑流, 常用方法有夯實裂縫, 整平地表, 坡體邊界外設置截水溝, 在滑坡坡體上設置樹枝狀或網狀排水系統, 將坡面徑流匯集、旁引于滑坡體外排除; 對于地下排水, 主要是排除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可采用各種形式的盲溝、仰斜排水孔等措施, 以疏干滑體內地下水, 提高滑體內滑面的C、 值, 增強坡體的自然穩定性。
3. 5 對不良地質問題處理應體現環保意識
確定治理方案時, 應充分考慮環保問題。在公路的前期工作中, 首先應對可能產生的環境和地質災害進行評估, 對可能造成的不良環境問題及時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其次, 在工程防治措施方面, 要充分利用植物防護。如在一些高邊坡采取種植草木的防護形式,既保護了邊坡又美化了環境,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 6 加強對不良地質活動的監測
公路上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經過治理后, 要確定合理的周期進行監測, 檢驗治理效果, 對可能復活的滑坡作到早預防、早治理, 及時準確的反映滑坡最新發展情況, 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的防治問題, 是山區公路建設成敗的關鍵, 是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盡管地質災害復雜多變, 處理措施無一定式, 但只要堅持科學求實的工作態度, 全面細致的開展地質勘察, 反復認真的進行方案比選, 并不斷吸收總結成熟經驗, 堅持以防為主, 防治結合, 就一定能夠解決好山區地質災害這一棘手的難題, 使山區公路建設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霍明. 公路可持續發展與勘察設計質量. 2003.
[2]任藝宏. 公路勘察設計質量問題分析及認識.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