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12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公路越來越成為山區經濟騰飛的基點。但由于山區地形復雜,限制條件及影響因素多,山區公路的設計講面臨著很多的課題。然而,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交通便利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因此,解決好山區的交通狀況非常重要。本文作者對山區地質以及環境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山區公路的路線進行設計,并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與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工程評職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山區公路,線路勘察,設計
隨著我國公路工程技術的發展,交通網變得越來越發達,然而對于山區公路工程的建設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重點。山區由于的地形、地質情況復雜等難點,對于我們進行山區公路路線的設計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山區公路的路線設計需要我們設計勘察人員不斷的進行深入研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行大量的考察與科學分析。
山區公路工程的線路容易受到復雜的地質環境以及氣候條件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好的公路路線設計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山區公路的施工質量,而且還可以降低工程的耗費, 并且對于保護了山區公路附近的自然環境。山區特殊的地質特征對公路交通網的建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地形的復雜性、地質的多樣性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都會對山區公路的建設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注重勘察設計階段對當地地質環境的全面的細致的調查和研究將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在地質勘察階段還應考慮到技術問題的可行性,在技術等級較高的公路建設中,對于路線設計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由于在公路的建設中可能會有橋梁的架設、隧道的開挖以及為降低高程的大型土石方工程,這些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還要在建設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建設一條通行能力強,生態破壞少,經濟效益好的公路,確保山區公路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和諧與統一。
一、山區公路線路的勘察設計
地質勘查工作對于線路的選擇和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其工作的效率,提高勘查經費的利用率,必須選擇合理的勘察方案,主要有:工程地質勘探、調查、測繪、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現場觀測、勘察資料、室內整理等。否則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事小,對于建設項目設計的進度和質量的不良影響事大。所以,在勘查工作中要著重于:
1、方法與要求相適應,要全面結合要求的廣度和深度確定合理的勘查方法,根據工程量的大小、等級的高低及施工工藝的難易,在保證人員的安全前提下進行有效地地質勘查。
2、勘察的結果要盡可能的詳細。對于路線路較長的公路建設,合理的確定每一勘測段的分布,地質特征分布相對集中的地段可適當延長,而對于變化復雜的地段要多分段,做到詳細的記錄,為以后的設計階段做好鋪墊。
勘查方法的科學性、綜合性,以及點線面相結合基本原則,將在山區公路的地質勘測中發揮重要作用,使得勘察的實際與設計的深入相互促進。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線路的選擇幾乎不能同時避開這一地區所有的地質差的路段,所以地質勘探工作的數據支持就對設計人員的選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長距離的公路隧道,由于穿過山體以及地下水等因素,使得隧道所處地段的地質、水文條件的勘察設計變得相當復雜,因此必須進行專題的地質勘察,測繪出確切的數據能夠有效的指導線路的選擇,于是核對這一路段的地質變化情況,分析明確出不利地質危害的程度以及改善治理的難度至關重要。
二、技術指標對公路線路的影響
山區公路建設技術指標的確定,因為其所處地域地質條件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對于勘察設計水平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對于相應的技術指標也更加嚴格。鑒于此,規范合理的勘察設計技術指標將有利于山區公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建設效率。由于勘察設計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公路建設的基本目的,滿足公路的基本使用功能,因此相關從業人員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確定具體的公路路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現路線選擇與地質條件的有機結合。首先,在山區公路的勘察設計階段必須保證所測繪數據的正確性、真實性,正確的數據提供是進行良好設計的前提,否則錯誤的數據不僅會是設計人員的大量心血付之東流,而且也會直接的影響在施工階段工程的質量,技術指標的不合理還會加大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任何地區的山區公路勘察設計技術指標不管其規模的大小,等級的高低都要符合國家制定的標準,確保各項工作在法律法規的監督下安全有序的進行。
根據《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指南》(JTG/TB05-2004)的相關規定,對運行速度計算及安全性指標進行了評價。根據指南的運行速度計算方法預測該路段的運行速度,然后有運行速度差的大小判斷的運行的流暢性。所以對設計和運行速度之差大20km/h 的相鄰路段應首先進行線性調整,對于因線性調整而導致的工程量明顯增大,并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時,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安全性:
(1)改善視距,增加線形誘導標志。對于視距不良的外側車道,若加寬在1.5m以下的路段,側通過車道外移減窄硬路肩的辦法來改善視距;若加寬超過1.5m 以上時,則對外側路基進行加寬。
(2)增設限速標志。
(3)調整超高橫坡度的方法保證在運行速度下的行車安全。
三、生態安全問題
生態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中將生態文明建設歸納到五位一體的建設中后,各地各部門都應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對于山區公路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為明顯,長期的生態保護問題的不重視,使得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與此同時環境對于建設項目的反作用也在日漸加重,這些種種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都反映了生態安全的問題。
在山區公路的勘察設計中,除了對于地質、技術問題的考察,生態安全問題的考慮也應放在設計的方案中。在制定設計方案時,要將當地的生態環境考慮在其中,特別是在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原始山區,要進行全面的調查,公路的建設不能影響和破壞當地野生動物的繁衍、遷徙,并保護當地珍稀野生植物,必要時要對其進行移植,對路線進行慎重選擇。早確保公路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盡最大的可能來維持當地山區特有的生態系統,保障生態系統的安全。
四、對于河谷地帶的路線設計
對于河谷地帶的公路路線設計,我們需要確保公路路線與河流、山體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河谷地帶的山體風化非常嚴重,并且氣候、降雨等可能會使河水的流量產生比較大的起伏性,距離山體過近的公路線路很可能在雨季受到泥石流的破壞,在旱季的時候很可能受到河床干裂的影響。所以公路的路線在設計時需要與山體、河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并且對山體有懸石的位置使用隔離網或者隔離墻用來防范落石,對于其他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我們在設計中也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路線設計還要特別注意分析河流不同季節的水位情況,要確保設計的公路線路高于河流的雨季水位線。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山區公路路線設計是公路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直接的影響到公路路網結構與線路指標的是否合理,而且對工程造價的控制以及汽車的安全、舒適的運營等方面。因此我們在線路設計中應該認真的把握好最佳線形,綜合考慮環境中的各個影響因素,對路線標準的進行合理的選擇,制定最佳的路線線形方案,精心設計科學的公路路線,在保證公路質量和安全的。
參考文獻:
[1]劉桂昌.關于山區公路勘察設計的探討[J],建筑學研究前沿;2013,
[2]趙汐權.淺談山區公路路線設計[J].北方交通,2007(12)
[3]王建強.山區公路設計中擋土墻設計初探[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3)
[4]徐俊.山區公路設計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8(35)
[5]潘兵宏.山區高速公路長大下坡路段界定標準研究[J].中外公路,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