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1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許多人認為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不需要培養興趣。其實學生感興趣的并非信息技術知識,而是電腦網絡游戲。那么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如何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上來呢?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點滴嘗試,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設導語,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巧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Excel中利用函數運算時,我沒有直接講公式的運用,而是先用廣播把一個成績單傳給學生,要求學生用兩分鐘的時間算出60名學生的總分、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可以使用計算器,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結果可想而知,兩分鐘內最快的學生也就完成三十名學生的總分計算,這時我說:“大家想不想學一種新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能在二鐘之內完成所有的運算。”學生一聽還有這樣快捷的方法,非常感興趣,個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辦法,這樣一下子激發起了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積極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去。
二、布置任務,驅動興趣
任務驅動法是信息技術學科經常采用的一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它往往由老師提出教學任務,學生自己思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主宰整個教學過程,而是以學生為主體,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講Word表格制作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向學生出示各種不同制作難度的表格要求學生完成,要想完成這幾個表格的制作就要學會插入表格,合并單元格、表格線添加,擦除、拆分等多個操作命令。學生帶著任務會認真地看書、分析、操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A差的學生能完成一些簡單的操作,能力強的學生能完成一些復雜的表格操作。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對那些能力差的學生我再發動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他們,結果是一堂課下來,沒用教師講多少知識,學生自己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
三、開展競賽,提高興趣
在教學中,開展學習競賽既能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Word的綜合應用時,我采用比賽的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Word軟件知識編輯一份電子報刊,這里既有文本的編輯排版、又有插入圖片、圖形、藝術字和表格等多種綜合性的操作、看哪組同學制作得既快又美觀。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每個小組同學都積極地交流,分工、協作、查找資源,然后我又利用廣播展示每個小組的作品,評出最佳作品,學生在交流中制作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四、寓教于樂,增添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玩是學生的天性,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而言,電腦游戲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那么在教學中國,我們何不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順水推舟,寓教于樂呢?通過游戲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進而在樂趣中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Windows操作時,把一個游戲文件隱藏起來,讓學生查找,誰找到誰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應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層層查找,包括電腦、資源管理器、網上鄰居等,學生在娛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所學的知識。
五、自我評價,培養興趣
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及時矯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同時也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例如:信息技術課上,我在黑板上寫有優、良、達標、待達標的參考標準,每個學生在下課之前參考標準把當堂課的學習成績填寫在計算機鍵盤下的成績表上(只填“特優”、“優”、“良”、“達標”)
特優:興趣濃、紀律好、自學能力強、愛發言、能輔導同學
優:興趣濃、紀律好、能自學、愛發言、完成教學任務
良:有興趣、紀律好、能學會
達標:紀律好,能學會
待達標:紀律差
每節課后,小組長檢查一下本組同學的自我評價是否準確,對個別評價不合理的重新評價。
教師階段性地檢查學生的評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特別是對個別學生評價不認真的現象進行教育。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在課堂上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紀律,自覺努力學習,爭取不斷進步。為了更好地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我們還可以采取“檔案袋”的辦法。一個單元完成后,讓學生自我分析一下,從各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反思,使他們在反思中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真正地將“學會學習”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是培養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最好教師,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