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案例以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結合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實際情形,對當代青少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從背景分析到案例的描述,從對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再到對學生的引導教育,細致闡述了具體做法,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文明”這個主題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時時處處以文明作為行為準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初中學生 文明禮儀教育
一、案例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1]以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學校課堂教育教學,融入到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原則,緊密聯系班級,扎實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案例描述:
一天下午,我在辦公室備課,突然班里的“小不點”李某流著淚,噘著嘴闖進來,聲淚俱下地控訴吳某在寢室打他,先是推他,后來用腳踹他……在了解到他沒有被打傷后,我詢問事情的原委,李某說沒有為什么,吳某就是推他,打他。吳某,是班里最為高大的男生。不為什么就動手,而且最高大的打了最瘦小的,竟然用腳踹別人的腰部,這簡直就是以大欺小的校園惡性欺凌事件。我不敢小覷,立即找到吳謀,準確了解事情的前前后后。原來是李某在前一天晚上就餐時插隊到吳某的前面,還踩到了吳某,李某不僅沒有道歉,還做鬼臉氣吳某。吳某礙于老師在場,當時并沒有與李某計較,然而卻耿耿于懷,一直在找茬,事情就發生了。
三、案例分析:
作為八年級的男生,正處在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都處在極大地變化之中,好動,好斗,要面子是他們這個時候的主要特征。[2]同學之間發生一些矛盾和摩擦是很正常的事,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馬虎大意,必須加以關注,正確引導,否則就會釀成大禍,引發悲劇。同時這也給我們提供了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機。在這件事上,我敏銳的感覺到這是對全班孩子進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一次良機,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全班孩子進行了一次文明禮儀教育。
四、引導教育:
針對以上現象,我特地召開班會——“防校園欺凌、做文明學生主題教育”,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和守紀、守法教育。班會課上我要求大家對這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怎樣可以避免這種事件的發生?我們身邊還有類似的現象嗎?當你再次遇到類似事件后該如何做?在學生積極思考和熱烈討論的基礎上,再讓同學們說說這兩位同學違反了我校校紀校規的哪一條。然后由班長帶領大家學習《中小學生守則》的第四條內容。其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明禮守法講美德”,即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接著針對性的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其中明確要求中小學生要學會禮貌待人,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友好相處,學會理解和包容,不能欺負弱小。同時還強調說文明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舉止文明。
學習相關內容之后,再要求那兩位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做善后的工作——如何化解矛盾?最終引導他們握手言和。這兩位學生講完之后讓大家也進行了點評,最終形成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以下是學生的發言要點,摘錄如下:
李某:自己插隊是引發事件發生的導火索,踩到到吳某的腳,沒當回事,為后來發生的事埋下了禍根,如果當時道歉就好了。
吳某:自己太沖動了,覺得自己是老大,權威不容挑釁,都是好面子惹的禍,事發后也很害怕,假如把李某打傷了,后果不堪設想!
班長:我們平時對校規校紀沒有認真對待過,不重視,沒認真學,也沒認真去踐行,遇事都按自己的性子來,出事那是早晚的事,我建議大家要好好地學習校紀校規,做一個文明的學生。
班主任:大家的發言讓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從今天起,我們班將進行一個月的“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的主體活動。望大家積極配合,為創建文明和諧校園努力,為我市爭創文明縣城貢獻力量。
由此一場轟轟烈烈的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德育活動在我班開展起來了。
五、具體做法:
首先,利用班會課這塊主陣地,回顧總結一周以來的活動情況,通過總結和反思,引導學生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和領悟,并將其外化為學生的行為舉止,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每一條都落到實處。
其次,堅持唱好廣德文明有禮歌,由音樂老師做好教唱工作,要求每位同學會唱,若有同學違反活動中的相關規定,就演唱一遍廣德文明有禮歌。通過歌曲傳唱讓文明禮儀入腦入心,不斷強化學生文明行為習慣。
再次,結合我市文明創建工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穿上黃馬褂,做志愿服務者,到社區搞衛生、發宣傳單,引導交通……讓他們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的大氛圍中,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文明行為,讓學生在文明、和諧的氛圍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教育效果:
經過長時間、多種形式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他們在校能用語文明,和睦相處,愛校如家,大都能以“主人翁”的意識對待學習和生活,再現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景致。
七、案例收獲:
通過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活動教育,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文明”這個主題詞已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并要求他們時時處處以文明作為行為準則[3]。
以案例為載體,以養成教育為目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中,“文明”這朵美麗之花一定會迎來她燦爛綻放的那一刻!只有大家都懂得文明,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會更和諧。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樂于見到的事,也是深感幸福快樂的事。
社科論文投稿刊物:《江蘇社會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刊登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視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薛金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化建設研究述評[J/OL].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1(01):1-8[2021-01-30].
[2]肖雅月,張曉東.志愿服務的倫理之維[J/OL].江蘇社會科學,2021(01):160-166[2021-01-30]
[3]王銳.“文明等級論”在近代中國——一個思想史視角的鳥瞰[J/OL].人文雜志,2021(01):90-101[2021-01-30].
作者: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