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畢業生因外語不過關或缺乏行業專業知識,難尋外語類崗位。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缺少職業特色是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提出課程設置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大量融入行業專業知識,把外語教學作為職業技能訓練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外語教學 就業導向 技能訓練
前言
2004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千意見》中提出,職業院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目前,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的意識明顯增強。但有些高職院校仍存在外語教學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問題,學生難以找到發揮所學語言作用的崗位就業,形成學生不滿意企業也不認可的難堪局面。
一、外語專業學生求職現狀分析
1.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外語要求
據調查,企業在招聘時,常測試學生外語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等,要求應聘者能夠自然、積極地使用外語,語言的使用總體上能與語境、功能和目的相適應;能進行較長時間的語言表達,允許偶爾停頓或個別發音不準。從面試的方式和內容來看,主要是測試應聘者以外語為載體的交流溝通能力。根據需要,有的企業還進行筆試,測試學生的分析與思維能力和知識面、單詞量。每個公司對于不同的職位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標準,總體來看是考察學生的判斷能力、成就欲和團隊精神。
不同企業雖然在用人標準,口、筆試要求上各有側重,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更注重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交際能力和外語實際應用能力。
2.高職院校外語教學與用人標準存在的差距
高職院校大都是由辦學質量較高的中專升格而成。升格后,這些院校在專業教育中職業意識雖然強,但在外語教學中卻缺少職業教育意識,更多的仍屬傳統的基礎知識教學體系。培養的學生外語水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高職外語教學出現了思觀念不新,教學質量不高,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等問題。根據走訪企業和就業學生的反饋意見,大多數學生因外語水平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外語等級特別是日語等級通過率不高,加上企業希望錄用有工作經驗的人,造成應聘學生錯失良機。據了解,外語專業學生到所學語言崗位就業的僅為,很多學外語的高職生只能到其他崗位就業,從事文秘、業務助理、人事助理等工作。
二、高職外語教學狀況分析
上述情況說明高職外語教學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三點:
1.傳統的課程設置
我國傳統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通常把教育課程劃分為文化基礎知識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三類,其主要特點之一是重視文化基礎知識;在教學方法上偏重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系統性,而忽視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忽視知識結構的合理性。
按照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構架,從“文化基礎課”的角度理解外語課,過分強調語言基礎知識,就會忽視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的課程內容與企業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日益脫節,難以培養出滿足企業和勞動市場需求的人才。因此,外語課教學不能只強調基礎知識,在外語課程構架上,必須突破傳統的外語課程模式,注重語言能力培養。國際化的交流溝通能力是對未來勞動者的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要求,有些國家其大多數人外語發音并不標準、語法知識水平也不高,但他們與外國人的交流卻無障礙,這就是語用能力。
2.授課方式單一
把外語課視作知識課,必然導致高職外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而高職外語教學的目的,應當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使之成為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外語教學模式發生相應的變化。外語能力不僅指發音、組句、閱讀、翻譯,更主要的是語言應用技能,包括在國際化背景下的溝通能力、適應能力等。
3.適用教材的短缺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使用的外語教材滿足不了教學需要。教材內容偏深偏難,或針對性不強,不適合高職學生使用。有的科技文章專業單一,教材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學起來既無興趣又不實用;有的選用的是大學本科教材,導致投入大、收效差。我國有些高職教材內容雖然好,但由于學生沒有生活經歷,不容易產生共鳴,激起興趣。高職院校培養的不是外語語法學家、語言學家,而是具有一定的與外方人員溝通交流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教材的選擇和編寫應突出這一特色要求。
三、以就業為導向,突出高職外語教學特色
世界職教發展的趨勢是把滿足就業需要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不再追求學科體系的邏輯嚴密性,強調實際、實用、實踐。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也提倡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尺度,培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課程設置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應體現高職院校的特點,加強應用性知識的學習,哲理性文章要少,構建有別于本科院校、符合本專業特點的教學體系。弱化公共課程,增加外語專業課程課時的比例,減少理論學習,強化崗位技術的外語教學。
在高職教學中必須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教學規律,具備高等教育的一般教學特點。但它又與一般意義上的普通高校培養人才的標準和規格不同,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等教育,要做到教學內容淺顯易懂,密切聯系社會需求實際;在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重視生涯教育、心理教育、人際溝通、環境教育;在教學中不應簡單地停留在對學生外語知識水平的提高,還要從課程設置側重點上、從外語教學模式上、從教材選用和開發上,進一步更新觀念,更新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外語教學真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語用知識的傳授為核心,以語用能力的培養為宗旨,滿足更高的國際化就業要求,鮮明地突出高職特色。
就目前而言,高職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應在“必需夠用”上下功夫。“必需夠用”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必須具備;二是專業基礎知識必需夠用;三是基本的專業術語和技能必須掌握;四是適應崗位變化的基本素質和應變能力必須培養和初步具備;五是強化創新精神、開拓意識和創業能力。高職外語教學必須遵循職業技術發展趨勢,根據社會需求設置課程、開發培訓項目,推進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小編推薦優秀外語論文 外語研究對立統一規律和英語教育
外語研究對立統一規律和英語教育 推薦本站頂尖英語閱讀期刊:外國語類核心期刊《外語研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主辦,是外國語類核心期刊,以英語為主,兼顧俄語、日語,設有現代語言學研究、翻譯學研究、外語教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辭典學研究等欄目。《外語研究》辦刊二十年,發表了高質量、有學術價值的論文,推動我國的外語研究、外語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外語研究》以現代語言學為先導,帶動傳統語言學、翻譯和教學理論的發展;《外語研究》欄目多特色。
關鍵詞:外語研究,對立統一規律,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