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7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套袋蘋果雖然對于蘋果的生長有很多好處,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任何東西都是有兩面性的,套袋蘋果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因為蘋果如果套袋時間長了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后續問題。本文是選自優秀農業報刊中的一篇范文。
摘要 分析了套袋蘋果常見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為生產優質蘋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 套袋蘋果;常見問題;解決方法
蘋果套袋可凈化果面、增進果面著色、減少病蟲危害、減輕冰雹等不確定因素對果實品質的影響,從而增加果農經濟效益,現已在產果區廣泛應用。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氣候變化、操作方法、水肥管理和生產資料等條件的限制存在一些問題[1-4],在此提出其解決方法,以供參考。
1幼果期日灼果
一般因為天氣干旱高溫;果園土壤墑情較差;套用劣質塑膜袋或紙袋,紙袋遮光性不強、透氣透水性不好,溫濕度穩定性差;或由于套袋時操作不當,未將幼果置于袋內中央,幼果和紙壁未能完全分離;此外,對弱勢果株果實套袋等都易發生日灼果。套袋后2~5 d為日灼高峰。套袋早,日灼重。
解決方法:套前澆水,或在高溫天氣時進行果園噴水;選用質量好的果袋,并按正確方法套用;注意套袋樹的選擇,對著色較好、生長健壯的樹進行套袋。選骨干枝分布合理,通風透光,樹冠外圍果著色面積能達50%,內膛果能達30%左右的蘋果樹,套袋后效果較佳;遇幼果期連陰天后高溫天氣時,不要馬上套袋,否則易發生日灼。過2個高溫強日照天氣再套袋,日灼表現會較輕。
2幼果脫落
一般發生在套袋后3~4周,原因為套袋前未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留果量較大,枝果比和葉果比不盡合理,致使樹體負載過大,樹體枝葉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不能滿足果實快速生長的需要,從而造成落果。
解決方法:套袋前及時疏花,按量留果。疏果在花后10 d萼片合攏時開始,約20 d完成,隔20~25 cm留1個健壯果,留果時主要選用壯枝果、側向果和中心果。為防止春季凍害,最后定果要在低溫霜凍過后進行。一般80 mm以上的果子需60片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才能保證營養供給,因此單株留果量要根據樹勢而定。紅富士平均留果量一般為12萬~15萬個/hm2。
3果實萎縮不長
樹勢較弱果園遇高溫、干旱、未能及時澆水時較易發生。若雙層紙袋外層厚而耐雨淋,內為非壓光黑紙層,遮光性差,氣溫升高后袋內會形成高溫低濕的小環境,致使果實水分倒流向葉片,從而造成蘋果生長停止、直至萎縮。
解決方法:避免給無澆灌條件的弱勢果園套袋,對于可套袋旱地果園干旱時應及時澆水;不使用紫色、紅色塑膜袋和內層為非壓光黑紙的雙層紙袋;做好管理工作,使果園布局合理,通風透光;注意多施有機肥,培肥土壤,增強樹勢并避免過度環剝。
4發黃不上色
在枝葉量過大樹冠郁蔽的密植果園較易發生。通風透光條件尚可的果園也時有發生,如:過時套用透光性較差的紙袋,造成果實難脫綠,摘袋后難上色;旺樹施氮過量,特別是在7—8月沖施、追施過量氮;因硼砂施用過量而導致的硼中毒;著色關鍵期持續高溫使著色物質無法形成;因過度環剝致使樹體營養積累不足;摘袋過早造成褪色反綠,過晚則表現為發黃不上色 。
解決方法:根據蘋果品種適時套用透光均勻且適中的果袋;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和總體枝葉量,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在多施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適時適量追施氮、硼肥。追硼時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定施不施和施用量;采用果園生草和灌溉保濕等措施應對著色期高溫;在因樹勢較弱或上一年樹葉脫落過早而造成樹體營養積累不足時,翌年應不環剝或少環剝;根據栽植品種適時摘袋,一般紅富士于9月25—26日開始摘袋,嘎拉等品種于8月1—5日摘袋較合適。
5套袋后發生蟲害
黃粉蟲、蚧殼蟲、卷葉蟲、綿蚜等害蟲進入果袋損害果實,影響果品質量和產量。主要是由于套袋前未能及時噴好殺蟲藥劑或袋口封不嚴所致。
解決方法:針對早、中、晚熟蘋果的生理特性確定套袋時間,在允許的時間范圍內能早則盡量早套果袋,從而減少果實因裸露而被害蟲危害的機會;套前噴生物殺蟲劑和滅幼脲類殺蟲劑,套時做到嚴封袋口。
6果實黑點病
由于套用劣質紙袋,或未能正確套袋以及套前沒有適時使用合格農藥或噴藥不到位;環剝過度、刮皮嚴重及長期大量施用無機肥形成的弱勢果園,在枝葉郁蔽時形成果實高溫高濕的生長環境,會十分有利于粉紅聚端孢菌和鏈格孢菌侵染,從而發生黑點病,最終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售價。
解決方法:嚴格按正確方法套用優質紙袋。套袋時間要選在早晨露水消失后到傍晚露水出現前,雨后套袋時一定要待葉片、果面上的雨水曬干后再進行。套時應要認真扎緊袋口以防雨水進入,打開透氣透水孔以免雨后袋內存水,避免人為造成袋內黑點病病原菌適宜繁殖的高溫高濕環境。同時,杜絕使用劣質紙袋,因其透氣、透水性能差,難抗風吹雨打,如遇雨水淋毀而直接貼在果面上,可導致與果面緊貼處黑點病嚴重發生。有些劣質紙袋封口選用質量差的粘膠或粘膠用量過多,可傷害幼果果面導致皮孔死亡而形成黑點。尤其是里面套塑膜袋、外面套紙袋的方法,由于袋內不透氣,黑點病更易發生;套袋前1~2 d噴施保護性加內吸性殺菌劑,要求農藥質量可靠、使用倍數科學,對花器殘體,如花萼、花柱、花絲和花藥尤其是花曹(萼片)等適宜粉紅聚端孢霉菌腐生的場所,以及可能隱藏病菌的蘋果萼洼處一定要噴到位;在蘋果采收后按預定產量及時施用腐熟有機肥,一般每產1 kg蘋果施2 kg優質農家肥或1 kg羊糞肥或500 g雞糞;在8月中下旬及時追施磷鉀肥,以增強樹勢和樹體的抗病能力;搞好拉枝、摘心等夏季修剪,及時疏除重疊枝、交叉枝、旺枝,改善果園和樹冠內的通風透光條件。進入7—9月降水較多時,應及時排除樹盤積水,以減少黑點病發生。
7苦痘病、痘斑病(缺鈣癥)
苦痘病、痘斑病即缺鈣癥。鈣的盈虧主要取決于土壤有機質含量、適中的土壤含水量及果樹體內的蒸騰拉力作用。只有土壤中的有機鈣才易被果樹吸收和長期利用,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時,其中的鈣離子較易流失和被固定,即使補了鈣肥,果樹也不易吸收。土壤含水量過大或過小皆可引起果樹缺鈣。由此可知,諸如光照、濕度、溫度等凡是影響蒸騰作用的環境因素,皆會因影響鈣在果樹體內的運輸而影響果實對鈣的吸收。在濕度大、光照弱的情況下,蒸騰拉力作用較小,果樹相對吸鈣量較低;此外,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方向是先葉片后果實。果實套袋后,在袋內濕度大、光照弱的小環境下對包括鈣在內的各種元素的競爭拉動力下降,因此枝葉量較大或修剪過重造成的枝條旺長樹,果實更易出現缺鈣癥狀;套袋早的果樹,蒸騰拉力作用小,易出現缺鈣癥狀;過度環剝會引起各種元素運輸不暢,缺鈣癥嚴重。
解決方法:通過增施有機肥和果園生草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使有機鈣含比增加;合理灌溉,使土壤含水量保持適中,遇連雨天時及時排除園內積水;對于栽植密度和枝葉量較大、光照郁蔽的果園,可通過間伐和合理修剪,剔除多余植株及枝葉,使整個果園植株密度和葉果比適中、光照充足;對于含鈣量不足的土壤在春、秋兩季要及時進行基施與追施鈣肥,以提高樹體內的鈣素積累。在蘋果需鈣的高峰期,如花后4~6周葉面連噴3次鈣肥,即可明顯增加果實前期的鈣素吸收。果實除袋后為近成熟期,是吸收鈣的又一高峰,再噴1~2次鈣肥,可達到補鈣效果并能減輕苦痘病的發生;適時套袋,不宜過早,紅富士等晚熟品種適宜的套袋時間一般在花后20~30 d。
8蘋果裂紋重
蘋果裂紋重主要表現“肩部”裂紋重和梗洼裂紋重2種現象。“肩部”裂紋重是由于蘋果生長后期,果肉細胞仍在繼續膨大生長時遇溫度下降,相對較嫩的蘋果“肩部”果皮收縮,果肉細胞撐開果皮而導致其出現裂紋;蘋果梗洼裂紋重是由于未能及時摘袋或摘袋后未能及時采收所引起的。另外,由于外層紙袋雨后破碎,或遇連陰天,或套透水、透氣性差的袋,紙袋吸水后干得慢,或袋內進水短期內不干,袋內溫濕度變化太大等原因均會導致蘋果裂紋加重。
解決方法:在果實第1、第2次膨大期間,于傍晚噴施2%的氨基酸鈣溶液。在果實第2次膨大前期、中期各噴1次萘乙酸;摘袋后,依據蘋果品種選擇采收時間并及時采收,采收工作以不超過10 d為宜;使用透氣透水性好、耐風吹雨打的紙袋,套時要封嚴果袋上口,遇連雨要剪開果袋下角,并及時排出果園積水。特別在果實膨大期,應使果園土壤干濕度保持適中。
9果實在袋內腐爛
果實在袋內腐爛一般是由輪紋爛果病引起的。其特點表現為套袋越晚,爛果率越高;此外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遇連續高溫天氣,袋內溫度若超過30 ℃,幼果因灼傷而腐爛或干縮時也會發生。
解決方法:對輪紋爛果病,應于冬季刮除并銷毀果樹粗皮,涂抹消毒液以消滅侵染源;遇枝干受害時刮除病部,并涂刷5 °Bé硫合劑等藥劑;套前噴40%多菌靈懸浮劑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防治,并做到盡早套袋;幼果因灼傷而腐爛的防治方法與幼果期日灼果的防治相同。
10去袋后果實易萎蔫不耐貯藏
主要是由于紅富士等蘋果果皮薄而展性差、果皮的蠟質層薄,在脫袋后,果實會因大量脫水而皺皮、萎蔫、發軟,果肉組織表現為海綿狀。
解決方法:在采收前15 d左右脫袋,于采收后盡快分級,準備長期貯藏的果實應包上保鮮紙或套塑膜保鮮袋。套塑膜袋的果實可帶袋采收貯藏,外銷時再脫下原袋換用保鮮紙包套塑膜保鮮袋。
11參考文獻
[1] 孫太峰,劉晉聯.套袋蘋果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煙臺果樹,2008(3):8-9.
[2] 賈會茹.蘋果套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種業導刊,2008(6):38.
[3] 孫太峰,劉晉聯.套袋蘋果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果樹,2008(3):34-35.
[4] 李霞,王曉萍,楊美芹.蘋果套袋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國果菜,2009(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