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職業教育研究簡述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 推薦站內最受期待的期刊:《職業教育研究》是由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主管主辦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型月刊,國內刊號CN:12-1358/G4;國際刊號ISSN:1672-5727。是策點市場調研公司的一種細分研究板塊,主要協助院校對人才需求企業、相關專業畢業生、同類院校進行綜合調研從而形成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意見,優化課程設置。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承擔著為經濟社會建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金融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中的金融教學,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培養方向是金融企業的基層從業者,是合乎市場要求的金融業務人才。因此,在高職金融教學中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這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及客觀條件的制約,實踐教學一直是我國高職院校金融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關鍵詞:職業教育研究,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
一、我國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傳統的金融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夠科學,內容形式單一。實踐教學本應是理論課延伸到實際生產、社會應用的內容,但目前的實踐教學內容簡單,實踐課程完全依附于理論課程,基本都是在理論課程完成之后用很短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實行課證融合,尤其是在證券、期貨課程中。
(二)實踐教學過程不規范
首先,在金融實踐教學中,實踐考核項目不夠全面,實訓考核的內容是根據實驗、實訓室現有的設備資源來制定的,某些項目受設備限制而無從實施,如銀行柜員實訓,目前很多軟件都不具備在線測試的功能,系統對學生成績的判定也較為模糊。其次,市場上金融實驗、實訓教材不足。盡管有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但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好地適應實踐課程的需要。再次,在組織實踐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教師往往做相關示范,學生照著葫蘆畫瓢,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金融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
近些年來,由于一些政策原因,我國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時過分強調職稱、學歷條件,無形中弱化了對實踐經驗的要求。“雙師型“教師的匱乏,勢必成為制約金融實踐教學的教學的瓶頸。一方面,高職院校多數教師是從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業務訓練,也沒有實踐工作經驗,加之教學任務繁重,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并不多,另外由于金融機構的特殊性,即使有機會到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進行掛職鍛煉,基本不會接觸到核心業務,致使校內教師的動手能力差,實踐教學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聘請校外兼職教師時也是困難重重,尤其從銀行、證券、期貨這些“金領行業”更難聘請到符合要求的校外兼職專家,他們由于時間、報酬等原因不愿到高職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四)實踐設施和基地建設不完善
一方面,校內實訓室建設不完善。由于有些院校辦學經費不足,再加上招生規模擴大,實踐教學經費緊張。校內實訓基地設備陳舊落后、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實訓的要求。如銀行柜員實訓,有的學校只購買了實訓教學軟件,卻缺少與之相配套的外圍設備,如憑證、印章、磁卡及密碼小鍵盤支持系統、存折打印支持系統等,學生缺少真實的實訓環境,綜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另一方面,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不完善。許多院校要么沒有與金融機構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要么缺乏校外實習基地。有的雖然建有校外實習基地,但實訓基地比較少,能夠接受的實訓學生數量有限,實訓基地涉及的金融行業種類較少,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且在實訓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監督,接收單位因擔心影響自身工作不愿對實習學生進行必要的管理與指導,致使學生在校外實習時常常放任自流,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提高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1.在課程結構上,要圍繞金融專業的培養來設計實踐教學課程。如根據我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將實踐課程體系設置為基礎技能實訓、會計崗位實訓、金融崗位實訓、金融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這幾個環節。這種層層遞進式的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在課時結構上,實踐教學的比例應占到一定的課時,增加實踐性教學的時間和次數,在實踐教學計劃中予以明確規定。如我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除了有上述專門時間的實訓環節以外,在每門課中(純理論課除外),也規定了實踐的課時數,大約占到每門課課時數的1/3-1/2,實踐形式靈活多樣,如社會調查、上機操作、參加模擬炒股比賽等。
3.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整合實踐項目和內容,尤其是要將一些新的金融業務創新吸收到實踐教學內容中來,同時根據實驗室硬件與軟件的更新情況,開發設計一些新的實驗教學內容,重新修訂實踐教學大綱。
(二)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過程
在教材的選用方面,盡量使用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教材,如與銀行合作開發銀行柜員實訓教材、金融職業禮儀等教材,與證券公司合作開發證券交易、證券分析,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金融營銷等教材。通過校企共同開發教材,既可以充分運用校內教師理論知識強的優勢,又能夠體現行業、企業的需要,使教材的內容設計更貼近企業實際,增強學生校內實訓的效果。在教學設計方面,指導教師注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及與客戶的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另外,要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思維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應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三)大力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是金融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提高教師的業務實踐操作能力。
1.加強對師資的培訓,提高高職金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
(1)金融實踐教學不能閉門造車,要提供機會讓教師參加金融實踐教學研討會,與其他高職院校從事金融實踐教學的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并與在金融實踐教學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高職院校廣泛進行交流合作,組織教師對其進行參觀考察學習,從而針對本校的實際改善金融實踐教學。
(2)定期對本專業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培訓項目和內容最好由金融企業與校內教師合作制定,一方面可聘請企業專家給教師做業務培訓,另一方面,根據事先確定的培訓項目,由教師獨立完成任務,并對其進行嚴格考核。
(3)定期派教師到金融機構掛職鍛煉,熟悉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操作流程與規范,使教師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提高業務水平。
2.使有金融企業工作經驗的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
在招聘專職教師時,不僅要重視學歷條件,還應注重是否有金融企業工作經驗、是否取得了相應的行業資格等條件。盡量吸收更多的企業行業專家、業務能手加入到兼職教師隊伍中來,如確實有困難,也可經常請他們來校舉辦內容豐富業務講座,讓同學們多了解自己以后要從事的行業。
(四)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對于高職院校和金融企業是雙贏的,一方面,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校外實習基地成為教師及學生的實踐教學基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對于金融機構來講,實習基地為其培養了技能型和應用型金融人才,將來金融機構可從中吸納優秀的畢業生作為其員工。
通過金融實踐基地的建設,金融企業有可能和高職院校進一步加深合作,如建立校企合作訂單班,由學校根據企業的要求培養合規人才,促進了學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 周巧英. 金融實踐教學初探[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34)
[2] 潘麗娟. 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 內江科技.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