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公路交通科技養護高速公路路基的要求 推薦本站公路類著名期刊:公路交通科技主要面向各省市交通廳、公路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公路建設指揮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人員;地市級從事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公路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養護、質量監督等一線從業人員;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為公路建設提供相關產品、技術、服務的廣大企業群體
摘要:科學合理的公路路基、路面養護評價指標體系是數據采集方法和評價模型建立的前提,它不但體現了公路養護的重點,還能引導養護管理工作者更加明確的進行養護。公路養護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在考慮了公路養護的主要內容,綜合反映公路的整體使用性能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加強公路路基養護管理體系的建設是路基養護的重中之重。下面,將以路基的養護內容作為切入點,簡述路基養護要求與措施。
關鍵詞:公路交通科技,路基,荷載,穩定性
1 路基養護的主要內容
路基作為公路的基礎,必須保持穩定、穩固的狀態才可確保公路通行情況順暢,常見的路基養護工作包括對路基的變形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與觀察,預防工作,以及對于路基中存在的病害做到及時的發現和采取相應措施。由于我國領土廣闊,地形較為復雜,氣候多變,土質結構多樣化,因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路基病害,且大多與當地氣候、土質結構以及地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處于山區的地基常發生落石、泥石流以及滑坡等病害;而處于潮濕、沉積地區的地基常發生深陷以及翻漿等問題;當處于高寒地區時,地基則往往因為氣溫過底而發生凍害。此外,路基的施工技術與設計要求和公路通行量不匹配也是造成路基產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路基的養護極為復雜,對于路基病害應盡可能的做到預防為主、兼顧維護。對于較大的路基病害需進行周密細致的勘探試驗,并采取獨立的工程措施以及特殊設計對病害進行維護工作。路基養護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以下5點。
(1)避免路基因洪水或是暴雨等災害發生松動和損毀現象,檢查存在于路基中的險情,并對積雪、坍塌等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2)基本的維修工作,加固路基兩側具有坡度的坡面,以及路基邊緣至車行道外緣具有寬度的帶狀部分。
(3)通過嚴格的管理措施保護位于公路兩側的用地,并對透水路堤及各類防護式構造物進行維修與維護工作。
(4)確保所有排水設施,如暗溝、排水溝、對邊溝等水流不受阻礙,流通順暢,對于存在堵塞問題的排水設施應及時的實行疏通工作。此外,為提高排水設施的穩定性,可根據其實際的情況實行加固工作。
(5)對于其他路基病害應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增強路基對雨水的預防工作,同時,對于檢查路基過程中發現的險情應及時報告上級。
2 路基養護的基本要求
我國制定的公路養護規范中對于公路養護質量有著明確的要求:首先,高速公路的排水設施沒有堵塞現象,排水流暢不受阻,路基兩側坡面穩固可靠,路基邊緣至車行道外緣的帶狀部分干凈整潔;其次,做好公路綠化工作,構筑美觀、綠色的高速公路環境;最后,保證路面整潔無雜物,且橫坡坡度適中,行車順暢無跳動感。公路的路基應具有較好的排水功能,且基土嚴實,其養護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1)路肩無車轍、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橫坡適度,邊緣順適,表面平整堅實、整潔,與路面接茬平順。
(2)高速公路的截水溝、邊溝等排水設施不可存在堵塞問題,縱向坡度達到標準要求,設施附近無高草,如發現應及時清除。做好排水設施的維護工作,確保路面、邊溝及路基
等不存在積攢積水的現象。
(3)保證支承路基填土的構造物的完整性,對于損壞現象進行及時的修復工作,同時排水孔應通暢無堵塞。
(4)盡可能降低路基各個部分的損壞和變形機率,保證其完整性,確保路基各部分尺寸都符合標準要求。
(5)高速公路兩側坡面坡度應符合規定標準,且具有牢固性、穩定性,不存在溝槽,沒有松動跡象。
(6)高速公路路側帶及路幅各個部分的橫向坡度邊緣應平順,且表面干凈、牢固,無凸起或凹陷,與路面銜接良好;路基邊緣至車行道外緣的帶狀部分應完整,無變形、無車輪印。
3 高速公路路基的日常養護與維修
3.1 路肩的養護
路肩分為硬路肩和土路肩兩大類,路肩位于行車道外緣至路基邊緣的地帶。由外側路緣帶、便路肩和保護性土路肩組成。路肩的功能:
(1)是保護路面;
(2)是停置臨時發生故障、事故的車輛;
(3)是提供側向余寬、顯示行車道外側邊緣、引導視線增加行車的安全舒適性;
(4)是增加挖方彎道地段的視距;
(5)是為設置路上設施(標志、防護柵等)或埋設地下管線及養護作業提供場地。
高速公路路肩應根據設計要求鋪為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并鋪砌路肩邊緣帶,此時路肩的養護工作將轉變成同類型路面的養護工作,路肩松軟多是水的作用,所以路肩的養護維修工作的重點就是減少或消除水對路肩的危害,路面范圍的地表水通過路肩排出,因此必須經常保持路肩的橫坡平整順適,在冬季,對于路用防滑料或共它養路材料,應根據路肩和地形條件,堆放在合適的地方,也可堆置在護坡邊底下。對于路肩濕軟而經常發生啃邊病害的路段,可在路肩內緣鋪設排水盲溝,以及時排除由路肩下滲水的積水。
3.2 邊坡的養護
邊坡包括路塹邊坡和路堤邊坡,邊坡的主要作用是保證路基穩定、行車安全及景觀的舒適。確保路基邊坡坡度合理的角度是路基設計和養護的重要內容。邊坡的養護和維修工作的重點是保持穩定性。即邊坡應經常保持平順、堅實、無裂縫。一般說來,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面排水條件、地貌和氣候鄧因素,常見的山坡病害如崩塌、落石、滑坡、坡固沖刷、坍塌和利落。對于石質路塹邊坡。應經常注意邊坡坡面巖石風化發展情況,以及邊坡上的危巖、浮石的發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處理,如抹面、噴槳、勾縫、灌漿、嵌補,對于土質路塹邊坡、碎落石、護坡道等,如經常出現缺口、沖溝、沉陷、塌落或受洪水、邊溝流水沖刷及浸水時,應根據水流、土質等情況、選用種草、鋪草皮、栽灌木叢、鋪柴束、籬格填石、投放石片籠、干砌或漿砌片石護坡等措施,進行防護和加固。
3.3 排水設施的養護
路基排水系統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響到路基的穩定性。因此,加強對各排水設施的日常養護與維修,是確保路基穩定的關鍵環節。對邊溝、截水溝、排水溝以及暗溝(管)等排水設施,在春融前,特別是汛前,應全面進行檢查,雨中必須上路巡查,及時排除堵塞、疏導水流,保持水流通暢,并防止水流集中沖壞路基。暴雨后應進行重點檢查,如有沖刷、損壞,須及時修理加固,如有堵塞應立即清除。對土質邊溝應經常保持設計斷面,滿足排水要求:
(1) 邊溝、排水溝和截水溝是排除城郊道路地表水的主要設施,必須滿足使用要求,并經常保持完好。
(2) 溝底應保持不小于0.5%的縱坡,在平原地區排水有困難的路段,不宜小于0.3%。邊溝內不能種莊稼,更不能利用邊溝做排灌渠道。邊溝外邊坡也應保持一定的坡度,以防坍塌,阻塞邊溝。在養管工作中,要針對現有排水系統不完善的部分逐步加以改進、完善,充分發揮各種排水設施的功能。例如,對有積水的邊溝應將水引至附近低洼處:對疏松土質或粘士上的溝渠,需結合地形、地質、縱坡、流速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加固。
(3) 邊溝、排水溝和截水溝的淤積物應隨時清除疏通,保持溝內流水暢通,斷面完好。對溝型斷面破損應及時保養或整修恢復。為了便于經常養護維修,應每隔一定距離或在變坡點及出口處用漿砌塊料做成標準溝型斷面,以控制溝底高程和斷面尺寸。
3.4 擋土墻、護坡的養護
擋土墻是用來支撐天然路塹邊坡或填土路堤邊坡以保持路基整體穩定的建筑物,城市道路的擋土墻及護坡應達到堅固、耐用、整齊和美觀的要求。應定期檢查,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
(1)及時清除擋土墻及護坡上滋生的雜草和樹叢以防止損毀構筑物。
(2)墻體及坡面出現裂縫或斷縫,應先做穩定處理,再進行補縫。
(3)圬工和混凝土類擋土墻,表層出現風化剝落時,應修復原有保護層。若表層剝落嚴重影響砌體安全,可用鋼絲網混凝土補強。
(4)擋土墻出現嚴重滲水,應及時疏通堵塞的泄水孔,并可增設泄水孔或加做墻后排水設施。
(5)擋土墻出現傾斜、鼓肚、滑動及下沉,應先消除側壓因素,然后進行加固。
3.5 特殊地區的路基養護
特殊地區的路基養護方法與一般地區不同,應因地制宜,做好小修保養。
(1)鹽漬土路基受到雨水或雪水浸濕后,會出現坍塌、溶陷、路基發軟、強度降低等病害,因此必須使路基的排水系統經常保持良好狀態。
(2)黃土地區的路基常出現裂縫、剝落、溝槽、坍方、陷穴等病害,應使用減緩坡面,種草(鋪草皮),抹“草泥”,并每隔300~400mm打入木楔,用四合土(石灰、黃土、細砂、爐渣)或石料加固等方法進行治理。
(3)泥沼地帶的路基常出現沉降、凍脹、彈軟、沉陷、滑動等病害,應使用挑挖排水溝降低水位、提高路基、加固路基(如灌注生石灰樁)等方法進行治理。
參考文獻:
[1]蔡慶捷.論公路養護體制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2,3(21):75.
[2]張鵬.路基的日常養護與維修[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1(3):21-22.
[3]趙振乾.關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排水設計[J].交通標準化,2010,5(1):64.
[4]劉豐軍,陸健,張國強,項喬君. 高速公路路基養護評價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