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1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的娛樂性和娛樂新聞 推薦本站新聞類頂尖雜志:《新聞與傳播研究》創辦于1994年,主管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單位為中國社會學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刊物高度重視學科的理論發展,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并與國際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系。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媒體關于娛樂新聞的報道題材豐富,表現手法更靈活,翻開報紙或打開新聞網頁,我們不難發現對于新聞的報道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娛樂性,娛樂新聞所派生出來的娛樂性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輕松與休閑,是人們茶余飯后的消遣。本文認為只要娛樂新聞能正確運用語言藝術呈現出娛樂性、娛樂功能,達到寓教于樂、寓樂于教的效果,那么新聞的娛樂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它的發展前景也是美好的。
關鍵詞: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娛樂性,娛樂新聞
一、娛樂新聞的“喜和憂”
“娛樂新聞,即新聞媒介對新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娛樂性事實的報道。”①由此可見,娛樂新聞是以反映社會文化娛樂為己任的,也正是娛樂新聞話題的輕松與活潑受到觀眾的喜愛,使其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聞樣式。然而,有的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獲取商業利益,竟然把新聞的根本性質改變了,使娛樂新聞的報道混同于娛樂行為,關注明星緋聞卻不關注其演藝成就,關注丑惡卻不關注善美,過多的炒作隱私和花邊新聞,捏造流言,于是“媒體追求輕松活潑的過程中,卻有一種趨勢慢慢擴展開來,那就是文化娛樂新聞的媚俗化傾向”②,娛樂新聞的媚俗化低俗化傾向嚴重阻礙了其所呈現的娛樂性的發展,這的確讓人擔憂。
新聞娛樂化同其它事物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媒介追求商業利益,導致了傳播者對獲利性比對文化質量更加重視,由此容易使新聞產品庸俗化,導致媒體公信力削弱。其實,我們既要重視和尊重市場經濟下媒介產品的娛樂功能,并且要發展和完善新聞娛樂化的內容和手段,實現受眾面的最大化。正確的引導娛樂新聞的發展,使新聞的報道具有娛樂性,那么娛樂新聞終究是讓人歡喜而不是讓人憂的。
二、娛樂新聞的娛樂性
“娛樂”本來就是娛樂新聞的題中之義,是娛樂新聞的報道對象和主體,娛樂新聞究其根本是為了帶給人們輕松與休閑,新聞的價值在《新聞學概論》一書中被分為獲知價值、激勵價值、實利價值和娛樂價值,“娛樂價值是指從新聞中獲得樂趣、陶冶情操或獲得輕松感。新聞的娛樂性是許多軟新聞的效應,可給人們提供精神享樂,也可從中獲得有趣的知識。”③所以,娛樂新聞的本質應是“作為消遣而能使受眾感到快樂的新聞”和“對快樂有趣的事實的報道”的統一④。
在某種意義上,新聞的娛樂化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自然現象”。隨著大眾消費文化的興起,以關懷普通平民階層,關注個體的生存境遇,重視生命意義的完善和生存質量的提高的新聞產品,贏得了消費社會中大眾的支持。為了爭取最大量的消費群體,傳媒不得不選擇接受、采納和融入大眾文化的要素之一——娛樂性。而事實上,新聞的娛樂化出現在媒體上已不再是稀奇之事了,尼克.史蒂文森先生提出“為了使新聞更加通俗,它需要有能力娛樂性的吸引受眾。”有關媒體對央視春晚收視的調查取題為“北方熱南方冷”,這個標題不是一種死板的話語來標題的,而是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說明了調查結果,這樣既能吸引觀眾又能給人以娛樂之感。同樣,有一則新聞對于一女生的報道取題為“女生砍人6刀判刑 出獄成央視‘非常明星’”。還有,把一老人中暑說成是“酷斃”,把一人被樓頂仍的垃圾砸到說成是“中彩”……這些是以觀眾為本位,把新聞故事化、情節化和娛樂化,用幽默風趣的言語表現新聞的娛樂功能,巧妙的把娛樂和新聞價值結合在一起。
娛樂新聞既要“娛樂”,又是“新聞”,看似左右逢源,其實,把握稍有不當,就會陷入“兩頭不是人”的尷尬境地。從新聞內容的本質看,那些娛樂新聞只是花里胡哨的搞了一堆噱頭,事實上除了三角戀、婚外情等等已被炒爛的東西外,少有新鮮、有益的內容。可以說一些國內的娛樂新聞已經和國外的低俗報紙相差無幾,很多新聞徹底違背了娛樂新聞真、善、美的本意,滑向相反的一面,“腥”、“星”、“性”的東西屢見不鮮,而明星的“緋聞”、“丑聞”更被娛樂記者視為“珍寶”,于是娛樂新聞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在其背后,娛樂報道出現“帕帕拉齊”現象也日益突顯(“帕帕拉齊”是指那些專門追逐明星、拍攝名人私生活的記者)。⑤因此,為了娛樂新聞更好的發展,應尋求“新聞”與“娛樂”之間的平衡。
三、娛樂新聞的背后——娛樂性的新聞語言藝術
有這樣一則新聞:以“雙色球5071萬元再次‘炸響’珠海”為標題,寫珠海人們買彩球中獎事件,文中多次用了諧音雙關,以牛年“牛氣沖天”為背景,引人發笑,這是新聞的娛樂性的體現。同樣,以“千萬點擊‘引爆’《男人戰爭》”為標題,寫《男人戰爭》這本書的受歡迎,通過“千萬點擊”“引爆”修飾“男人戰爭”,這里運用了夸張和雙關的手法。
語言的藝術在新聞中很常見,如果娛樂新聞只注重時尚化、媚俗化,用粗俗、拙劣的形式來吊觀眾的胃口那就是藝術上的失敗。真正的藝術應以娛樂新聞的本質為基礎,即上文所說的“作為消遣而能使受眾感到快樂的新聞”和“對快樂有趣的事實的報道”的統一,運用語言的藝術,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四、娛樂性的發展:寓教于樂、寓樂于教
有篇題為《中國式家教的血與淚——400耳光打出鋼琴家》的新聞,改標題用了“中國式家教的血與淚”和“打出”這樣的字眼,在娛樂的同時把原本講述一個家庭教育方式的故事夸大為中國式“專制家庭教育”的代表,引讀者深思,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由于時代的發展,新聞的娛樂化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自然現象,那么如何讓娛樂新聞達到寓教于樂、寓樂于教呢?不可忽視的是堅持以民為本,體現人文關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新聞媒體,不可忽視民生民意,作為娛樂新聞記者,更是應該以受眾的關注作為自己采訪的出發點,力求發揮“娛樂、消遣、教育”的需求。娛樂記者在報道娛樂新聞的時候,應積極避免對傳受雙方的傷害,把娛樂的焦點從“緋聞”、“丑聞”轉向名人明星如何健康地生活與工作,對娛樂事件與人物進行健康的報道和評價,從關照受眾生存狀態的角度出發,引導受眾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協助政府建立和諧社會,使娛樂新聞的生命力在現實中得以延伸。在新聞界一直倍受關注的是創新,那么娛樂新聞能否創新呢?回答是肯定的,它的創新體現在語言藝術的創新,同時,正確運用好“帕帕拉齊”化,擺脫娛樂新聞的媚俗話,使娛樂新聞報道錦上添花,讓其發展給予讀者更多的輕松、美感與教育。
娛樂新聞如果拋卻為了娛樂而娛樂的性質,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它不是簡單的收集信息,不是無聊的猜測懷疑,而是有著更深廣的視野:在滿足受眾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陶冶情操,給予受眾美的體驗,寓教于樂,寓樂于教,達到娛樂的更高境界。
注釋:
①《關于娛樂新聞定義的新思考》,《新聞知識》,2008年第5期。
②《文化娛樂新聞的采訪和》,P275,李幸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③《新聞學概論》,劉建明等著,P216,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7版。
④《關于娛樂新聞定義的新思考》,《新聞知識》,2008年第5期。
⑤《“帕帕拉齊”娛樂新聞的雙刃劍》,《傳媒》,2009年第3期.
參考文獻:
1.《關于娛樂新聞定義的新思考》,《新聞知識》,2008版。
2.《文化娛樂新聞的采訪和》,李幸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版。
3.《新聞學概論》,劉建明等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帕帕拉齊”娛樂新聞的雙刃劍》,《傳媒》,2009年第3期。
5.《認識媒介文化》,尼克.史蒂文森,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