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02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
摘要;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思想品格;是黨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的成果,也是指引中國革命強大精神動力。在新時期,東北抗聯精神對加強黨的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精神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東北抗聯精神;時代價值;紅色文化
東北抗聯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四年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艱苦斗爭中形成、豐富發展起來的。它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北抗聯精神的科學內涵
東北抗聯精神凝聚了中國紅軍不怕犧牲、不懼艱險的優秀品質,深刻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留給我們后來人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80多年過去了,這場偉大事業的親歷者,帶著他們的紅色記憶一個個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早已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
本文綜合整理國內學者對東北抗聯精神的界定,以及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主要線索,將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正義、堅定信念;二是舍身取義、視死如歸;三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四是依靠群眾、無私奉獻
堅持正義,堅定信念是東北抗聯精神的核心
十四年的抗日作戰過程中,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偉大的愛國情懷始終存在每一個抗聯戰士的心中,天寒地凍、缺衣少食、裝備落后,無時無刻不在挑戰著每一個戰士的心理極限。但是在抗聯戰士們的心中,他們明白只有跟著黨中央的路線走堅持到最后,才能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國。東北抗聯第六軍第十二團一連朱連長在傳送情報的過程中,暈倒在廢炭窯中,醒來后雙腳掌已經被炭火燒掉,在沒有雙腳的情況下,他雙手拄地爬著去送情報,經過兩晝夜的艱難前行,情報終于送達,而他也咽下最后一口氣;巾幗英雄趙一曼為掩護隊伍突圍,身受重傷后遭漢奸出賣,昏迷被俘。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得到情報,用鋼針刺她的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最后趙一曼在日軍長時間的嚴刑逼供下在珠河英勇就義,時年31歲。抗聯戰士在這種艱難絕境之中依然保持著高度的革命信念,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守住了黨的秘密。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抗擊日寇的信心,才使得抗聯最終克服種種困難,走向勝利。
舍身取義,視死如歸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品質
“誓死不當亡國奴”道出了東北人簡單而又樸素的愛國情懷,也道出了東北人民不懼艱難敢于抗爭的英勇氣概。抗聯斗爭中,不僅有視死如歸的愛國將領,也有投筆從戎的革命群眾。“松花江水流不停,不滅日寇心不平,長白山上英雄多,就數那靖宇楊司令”1939年秋冬,楊靖宇部隊與日偽軍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他只身與敵人周旋,長期晝夜作戰再加上食物缺乏,以草根和棉絮充饑的楊靖宇身體極度虛弱,最后在敵人的包圍中身中數彈,光榮犧牲,時年35歲;張甲洲本是清華大學高材生,九一八事變以后,他毅然棄筆從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先后在多個地區聯絡愛國志士,努力開展游擊斗爭,最終英勇犧牲。抗聯過程中像這樣的英雄事跡不勝枚舉,無數青年戰士在惡劣的環境中失去自己的寶貴生命,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這種舍身取義、視死如歸的品質,造就了戰士們鋼鐵般的意志。
艱苦奮斗、自立更生是東北抗聯精神的精髓
抗聯過程中在裝備落后、缺衣少食物的情況下,革命戰士始終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優良作風頑強地開展斗爭。在此期間擔任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的高禹民,在敵人頻繁的“討伐”和饑寒交迫中,帶領戰士們自己動手,在深山老林中開墾荒地種植莊稼蔬菜,大大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糧食難題;抗日聯軍也曾在林海深處用樹枝建造的低矮的密營,這些房屋中有醫院也有干部培訓學校,甚至還有兵工廠。七星砬子兵工廠在條件惡劣、技術落后的情況下,不僅為前線戰士提供了武器保障,而且積極探索制造新型槍支。十四年的抗日斗爭中這些不起眼的房屋見證了烽火歲月中抗日聯軍自強不息、獨立自主的斗爭精神。
依靠群眾、無私奉獻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宗旨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抗聯過程中曾涌現出許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事跡,人民群眾為抗日聯軍提供了物質保障的同時,又極大的堅定了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其中有年過半旬努力在幕后為隊伍傳遞情報最后英勇犧牲的李福生;也有家境優渥,為保護抗聯傾家蕩產的白明久,還有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給抗聯隊伍提供情報、糧食、聯絡組織最后付出生命代價的無數百姓。戰爭的偉力在于民眾之中,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兵是勝利之本,民更是勝利之基,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東北抗日聯軍緊密依靠人民進行著波瀾壯闊的抗日斗爭,正是由于東北人民的大力支持,抗聯隊伍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價值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中重要的篇章,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特殊形態,是偉大抗戰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傳承。
東北抗聯精神為黨的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東北抗聯斗爭雖然已經過去80多年,但是它的精神以及時代價值對今天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抗聯的勝利證實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能夠帶領人民走向勝利,也正是共產黨的領導更加堅定了我們頑強抗戰,驅除日寇的決心。
目前,我們國家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國際國內環境與抗戰時期已大不相同,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一些人逐漸忘記革命歷史,違背初心與使命,回首抗聯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艱苦奮斗、自立更生,即使再苦再難也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始終保持著優良的革命作風。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黨的建設面臨著接連的挑戰,這個時候我們更加要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我黨建設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政黨。
東北抗聯精神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歷史積淀
東北抗聯精神它同井岡山精神、八一精神、長征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文化在當今國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東北抗聯精神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強大的動力,對于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視也是對我國文化自信的表現。因而繼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是對紅色文化的尊重,對于我們增強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東北抗聯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指南
東北抗聯精神凝聚了共產黨人堅忍不拔、視死如歸的精神品格。抗日戰爭中形成的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指引著共產黨人克服抗戰過程中一切艱難險阻和重重困難。東北抗聯精神代表的是中華民族整個大家庭的根本利益,與整個中華民族的追求相一致。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我們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克服。
社會主義論文投稿刊物:《社會科學戰線》是大型綜合性社會科學類學術刊物,月刊,每月1日出刊,大16開本,282頁,每期50萬字左右。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社長馬克教授,主編劉信君研究員。
東北抗聯精神是以堅持正義和堅定的信念為核心,以舍身取義,視死如歸為品質,以艱苦奮斗、自立更生為精髓,以依靠群眾、無私奉獻宗旨,這些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符合。因此在未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需要繼續發揮東北抗聯過程中艱苦奮斗、自立更生的精神。同時要將堅定理想信念與深入改革開放相結合,緊緊依靠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使東北抗聯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指引!
參考文獻:
[1] 《東北抗聯精神》,中共黨史出版社2019年版
[2] 劉信君.關于東北抗聯三個重大問題的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0(08):113-122.
[3] 馬彥超.傳承東北抗聯精神 砥礪初心使命[J].奮斗,2019(23):43-44.
[4] 賀彥鳳,嚴曉川,王蕊.論東北抗聯精神基本內涵及時代價值[J].,2019(11):50-53.
[5] 魏鵬. 傳承東北抗聯精神的探索[N]. 中國文物報,2020-09-29(005).
[6] 王珺. 東北抗聯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作者:1 李朝鋒 2 牛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