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5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 要 ] 目的: 通過某院新入院精神病人為抽樣代表的營養調查 ,了解精神病人在發病期的營養狀況。方法: 采用詢問法 ,對患 者膳食史進行回顧性的調查 ,并進行體格檢查和部分生化項目的測定。 結果: 發現輕、中度和重度營養不良 208例 ,占51.1% ,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 273例,占67.1% 。結論: 精神病患者顯示營養不良的表現是以比較嚴重的肌蛋白消耗為主。
[關鍵詞 ] 精神病 ;營養調查;營養不良
1 資料和方法
1. 1 調查對象
新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共 407例 ,排除伴發軀體疾病者 ,其中男性 238例 ,女性 169例。 按疾病類型分類 ,精神分裂癥 298例 ( 73. 2% ) ,情感性精神病 82例( 20. 1% ) ,其他 27例 ( 6. 7% )。 年齡 18~ 74歲 ,平均( 41. 25± 12. 37)歲。 病期 0. 1~ 19年 ,平均 ( 7. 14±6. 96)年。
1. 2 調查方法
膳食調查以詢問觀察法回顧性調查以往的膳食史。 著重調查患者的膳食規律和食量 ,并記錄調查前3日患者攝入的全部食物種類及重量。并計算出平均每人每天熱能和各種營養素攝入量。
體格檢查 測量身高、體重、上臂圍 ( AC)、三 頭肌皮褶厚度 ( TFS)、上臂肌圍 ( AM C)〔計算法: 上臂圍 ( cm) - 3. 14×三頭肌皮褶厚度 ( CM )〕、肩胛下 角皮褶厚度 ( S)。 體重指數( BM I)=體重 ( kg ) /〔(身高( m)〕2 ,標準值為: 18. 5~ 25. 0。
生化測定 生化檢驗統一測定血紅蛋白 ( Hb)、 血清白蛋白 ( A )、 血清總膽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 G)、空腹血糖 ( GLU)和淋巴細胞計數 ( L)。
2 結 果
2. 1 膳食狀況
膳食史 通過回顧性膳食調查 , 407例患者中 , 有 314例 ( 77. 1% )在發病期膳食無規律 ,表現出 1天 少于 3餐 ,如 1天 1餐或 2天 1餐 ,甚至于拒食 ,且存 在著進食量明顯減少; 76例 ( 18. 7% )患者在家屬的 協助下 ,膳食狀況基本與病前相同。 17例 ( 4. 2% )患 者進食較病前明顯增加 ,甚至暴飲暴食。通過記錄調查前 3日患者攝 入的全部食物種類及重量 ,經過計算機數據處理分 析[ 2]。 由表 1可知 ,患者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素攝入量 中 ,除鐵基本滿足推薦供給量外 ,其他均不足。
2. 2 體格狀況
結果顯示: 慢性營養不良者 ( BM I < 18. 5) 139 例 ( 34. 1% ); 過 重和肥胖者 ( BM I> 25) 37 例 ( 9. 1% ); 正 常 范 圍 者 ( 18. 5 < BM I < 25) 231 例 ( 56. 8% )。 以肌肉皮褶厚度為指標來判 斷患者的營養狀態 ,可見輕、中度和重度營養不良者 占 51. 1% 。 患者機體肌蛋白消耗情況比較嚴重。
醫學論文投稿刊物:《營養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56年,由中國營養學會、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主辦。以報導具有相當學術水平或實用價值的國內營養研究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就,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內容有食物化學、實驗營養、實用營養、臨床營養、營養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其他營養學的研究論文和研究簡報,也刊登學會動態,國際學術交流信息,并請專家撰寫述評。
3 討 論
本膳食調查結果顯示 ,患者熱能及數種營養素攝 入量幾乎均不足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供給量 ,特別是 蛋白質、鈣、維生素 A、B2和PP。反映出患者存在著嚴 重的膳食障礙。314例患者因精神癥狀導致生活自理 能力下降,膳食無規律; 27例患者甚至因懷疑食物中 有毒或抑郁自責等而拒食;也有部分躁狂患者處于亢 奮狀態而不知進食 ,并且亢奮狀態的患者體力消耗明 顯增加。此時保證膳食有規律和充足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素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
[1] 王喜生.人體營養狀況的評價方法[M]. 天津: 天津科 學技術出版社 , 2019. 64-66.
[2] 顧景范 ,邵繼智.臨床營養學[ 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18. 30-31, 770-778.
作者: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