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1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在人類的演化歷史中,直立行走幫助森林古猿踏出了人類進步的一大步,也讓人類的骨骼和對應的肌肉發生了變化,其中,脊柱的變化最大。人類能夠由爬到走,并保持長時間的站立姿勢,得益于進化后獨特的腰椎前凸曲線。腰椎生理性前凸一方面可以增加脊柱的緩沖震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人的負重能力,維持腰部、盆骨的穩定性,保證人體脊柱正常。腰椎前凸是正常生理構造,但當腰椎過度前凸時,腰椎功能就會減退,椎體突出造成神經壓迫,組織增生,導致劇烈疼痛,嚴重干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 腰椎前凸角度的測量
腰椎前凸是脊柱腰段向前突出形成的前突弧線,腰椎椎體及椎間盤楔形變可以增加腰椎前凸的角度,造成腰椎過度前凸。腰椎前凸的角度由椎體中不同節段和椎間盤決定,其中L5占40%,為角度主要貢獻者,其余則與L1以及腰椎間的關節突等有關。腰椎前凸的角度對骶骨、骨盆前傾有影響。
腰椎前凸角度的測量通常納入5個腰椎節段,使用Cobb角時頭端測量線平行于L1椎體上終板,或使用T10和L2作為上下分界線,或不測量L5、S1椎間盤。
腰椎前凸測量方法分為臨床測量和影像測量。臨床測量通過對腰椎棘突的弧度進行測量來判定腰椎前凸的角度,可反復多次測量,對人體沒有輻射,易因人體表面結構的不同而出現誤差。影像測量方法較多,最常用Cobb角測量,過程簡單,結果可靠性高,但有可能會出現不同方向的腰椎弧度有相同測量角度的情況。
腰椎前凸角度測量會受到患者測量體位的影響。上肢中立位測腰椎前凸角度誤差相對最小,但手臂容易起遮擋效果,故較少使用;站立位測量觀察較直觀,但手臂的不同位置會對腰椎矢狀位的平衡造成一定影響,會造成測量結果有誤差。隨著近年來,CT技術運用于脊柱手術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測量腰椎前凸角度時的體位也可采用平臥位,平臥位與站立位測量得出的前凸角度相似。
腰椎前凸的角度用Cobb角表示大約在30°-80°之間波動,因腰椎前凸測量角度的影響因素過多,所以很難直接劃定正常的腰椎前凸角度范圍,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腰部疼痛程度來進一步確定腰椎是否過度前凸。
二 影響腰椎前凸角度的因素
腰椎前凸角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給人體帶來不同的生理變化。目前大家普遍認為會造成腰椎前凸角度變化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幾種。
年齡。大家通常認為年齡越大,腰椎前凸角度會越小。但截止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明年齡與腰椎前凸角度變化呈正相關或負相關,現有調查結果中,既有隨著年齡增大,腰椎前凸角度變小的,也有變大的,所以,年齡并未腰椎前凸角度的變化造成影響。
性別。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更具曲線美,看起來似乎腰椎前凸角度更大,但研究調查發現,男女腰椎前凸角度差別并不明顯,視覺上女性腰椎前凸角度更大,一方面是更加豐滿的臀部組織對比造成,另一方面是大多女性追求所謂的“S曲線身材”,且常穿高跟鞋,站立走路姿勢不正確導致骨盆前傾。
身高體重。身高及體重都與腰椎前凸角度的變化相關聯。更高的人,其腰椎前凸角度會增加,推測是由于增加的高度對腰椎的壓迫更強;體重更重的人,尤其是腹部脂肪囤積較多的人,腰椎前凸角度也明顯增大,原因可能是多余的脂肪導致需要前凸角度的增加來維持平衡的站立姿勢。
懷孕。懷孕時孕婦腹部的重量增加,腹部肌肉力量減弱導致背部肌肉被牽拉,都會導致孕婦的腰椎前凸角度增加。遺傳。目前相關的研究內容并不多。腹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力量減弱會導致骨盆前傾及腰椎前凸角度增加,力量增強則相反;背部肌肉力量增強與減弱也同樣會導致腰椎前凸角度改變。運動,相關研究內容較少。
三 脊柱手術如何恢復適當的腰椎前凸
腰椎過度前凸嚴重時會引起脊柱退行性病變,難以通過保守治療方法治愈,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幫助患者糾正過度前凸的角度,使神經不再受突出椎體的壓迫,腰椎恢復正常。由于脊柱退變會引起矢狀位及冠狀位的失衡,其中矢狀位的失衡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最大,所以治療多考慮通過預測術后理想的矢狀位平衡來確定矯形度數。目前廣泛應用的矢狀位平衡評估標準為矢狀垂直軸(SVA),SVA>5cm即判定為平衡。SVA會受到身高、體位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矢狀位失衡分為功能性失衡和結構性失衡,功能性失衡最常見的疾病表現是腰椎管狹窄,其矢狀位失衡由功能性體位的自主改變造成,可通過短節段的減壓手術恢復,與結構性失衡治療大有不同;結構性失衡則多以骨盆代償為主,骨盆后傾表現顯著,胸腰段常后凸。結構性失衡患者手術時,需要將矢狀位曲線恢復協調,手術過程中要盡量準確到預測術后骨盆的矢狀位狀態。
總而言之,通過脊柱手術恢復適當的腰椎前凸,首先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術前評估,測量脊柱矢狀位各參數,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如年齡、肌肉情況、骨盆參數等綜合考慮,準確判斷出患者的失衡狀況,功能性失衡則選擇短節段手術,結構性失衡在確定矯形度數后,選擇長階段融合手術。
醫學論文范例: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相關因素研究
結語
一定范圍內的腰椎前凸是人們正常的生理構造,但當腰椎前凸的角度過大時,則會引起人體相應部位的疼痛,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嚴重時甚至需要進行手術。脊柱手術的目的在于糾正凸出的椎體,解除骨頭對神經的壓迫,恢復正常的前凸角度。脊柱手術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前準確到預測患者術后矢狀位平衡狀態,進行相應的矯正,才能保證手術的有效性,還患者一個健康的身體。
作者:冷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