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02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 摘要 ]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失眠的影響。方法 選取15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 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血液透析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 (HAMD)、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結果 心理干預前,兩組患者HAMD、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 干預后第1、3、5天,觀察組患者HAMD、PSQI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干預顯著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 者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
[ 關鍵詞 ] 心理干預;血液透析;抑郁;睡眠質量
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終 末期腎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患者由于長期體內代謝產 物蓄積,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導致一系列軀體癥狀, 加之患者失能,社會支持度下降,醫療費用高昂等,因此, MHD患者多伴有抑郁情緒[1]。抑郁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 睡眠質量是評價抑郁程度與抗抑郁治療的效果的一項重要指 標。本院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明顯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睡眠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并進行維持性 血液透析的150例終末期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無認知功能 障礙且能配合完成本研究的調查測試,排除患病前有抑郁病 史及重要臟器合并癥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 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5例。觀察組患者男性35例、女 性40例,年齡25~79歲,平均(43.18±19.32)歲,平均血 液透析時間(18.07±9.26)月;對照組患者男性39例、女性 36例,年齡28~77歲,平均(41.25±18.47)歲,平均血液 透析時間(19.34±10.53)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 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常規護理,包括:遵醫 囑給予藥物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指導患者食用 低鹽、高維生素與優質蛋白食物,管道護理及基礎護理。觀 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具體方 法為:①對患者行心理狀態調查量表測評,初步評估和了解 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況,根據患者調查量表得分制定有針對性 的個體化護理方案;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工作 主動熱情,充分應用良好的交流技巧及專業知識,對醫院的 豐富治療經驗和治療儀器的先進性充分講解,建立良好的互 信關系,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
、鄹鶕煌愋偷幕颊卟捎 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法,激勵患者消除疑慮與恐懼心理,對患 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提 高患者對情緒影響治療效果的認知,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向上 的人生觀;④指導社會角色轉換,引導患者釋放心理壓力與 不良情緒,指導家屬以親情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讓患者及 家屬接受患者失能的現狀,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輬F體心理輔導與治療,成立心理干預治療團隊,對血液透 析的相關知識、過程、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不適感等進行 健康宣教,定期舉辦病友會、知識講座、小組例會等,鼓勵 患者之間互動、交流治療心得體會,邀請專家、成功病友現 身說法,利用認知識別、轉化、替代的方式,逐漸糾正患者 的不良認知,重建正確的理性認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及心理干預后1 d、3 d、5 d的 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 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HAMD總分小于7分為正常,無抑郁;7~17分, 可能有抑郁;17~24分,肯定有抑郁;總大于24分,有嚴 重抑郁。PSQI評分范圍為0~2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 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平 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 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 意義(P>0.05);與干預前比較,觀察組患者心理干預后 第1、3、5天,HAMD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與同時期對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心理 干預后第1、3、5天,HAMD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 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比較 兩組患者心理干預前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 意義(P>0.05);與干預前比較,觀察組患者心理干預 后第1、3、5天,PSQI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與同時期對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心理 干預后第1、3、5天,PSQI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P<0.05)。
護理論文投稿刊物:國際護理學密切關注我國國情,以傳遞國外護理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新動向、新技術,促進我國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更新,推動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為辦刊宗旨。
3 討論
抑郁情緒是一種悲傷、憂郁、沮喪、絕望的狀態,同時 伴有興趣缺乏、睡眠障礙、食欲與性欲減退、自我評價過 低、內疚和認知障礙、甚至有自殺行為,嚴重影響患者身心 健康與社會家庭關系[2]。抑郁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再入睡困難、醒后困倦感,有時失 眠是唯一的主訴[3]。MHD患者大多伴有抑郁情緒,我們的 研究發現,入選的150例MHD患者中,中、重度抑郁患者約 占45%,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4]。
心理干預是治療抑郁的重 要手段,通過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團隊干預、社會支持等 措施,可以幫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更好地融入家庭與社會[5]。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接受系統的心理干預后,漢密 頓抑郁量表評分顯著下降,無1例達到重度抑郁,匹茲堡睡 眠質量指數顯著降低,睡眠質量明顯提升,顯示兩者呈正相 關性,而對照組患者同時期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及匹茲堡 睡眠質量指數均未見明顯變化,表明心理干預可改善MHD 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東,張秋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抑郁狀態的調查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6,35(5):27-30.
[2] 儲潤,蘆慧,高倩倩,等.心理行為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4):127-130.
[3] 陳媛.心理認知行為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慮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6):812-814.
作者:楊紅梅 付春紅* 邵小東 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