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1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隔離病區內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呼吸道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它的病原學特點是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行性,直徑60-140nm。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常用消毒劑: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它的流行病學特點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隔離目的既要防止病原體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也要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其他人。因此,為保護廣大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在隔離病區內的流行,必須加強消毒隔離,堅持科學的救治和防護。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消毒隔離;防護
1臨床資料
病區自2020年1月30日以來共收治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123例。病區醫護人員68人。病區經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改善內部環境,加強消毒隔離,堅持科學救治和防護。1月30日至今,沒有發生1例醫護人員被感染。這說明只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醫護人員個人防護,病區傳播是可以預防的。下面介紹我們在隔離病區工作時的經驗和體會。
2防護措施
2.1病區管理
嚴格劃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各區之間應設立緩沖帶,并在相應區域張貼穿脫防護用品流程。在每個區域安裝一面鏡子。清潔區包括醫務人員值班室、庫房、餐廳、洗澡間等,醫務人員在此區域更換第一道刷手衣、帶口罩、帽子、第1層乳膠手套等。半清潔區:包括醫生辦公室、護士辦公室、治療室等,醫務人員在此區域穿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屏、第二和三層乳膠手套等。污染區:所有病房都為污染區。污染區與清潔區之間的所有交流都靠電話、傳真機、防止污染區任何物品帶到清潔區。
2.2對醫護人員辦公室的要求
保持自然通風,最好24h保持通風。循環風空氣消毒持續開放,對辦公室的物體表面、地面進行定期消毒。無人的情況下可以用過氧乙酸溶液噴灑后關閉門窗,密閉0.5h以上,3~4次/日或紫外線照射1h,3次/日。物體表面和地面可用含氯消毒劑2000mg/L濕式擦拭,注意禁止干式清掃。
2.3病區的消毒
凡接觸過病人的地方都應消毒。
2.3.1病人使用的物品的消毒
病人之間的物品不能共用,病人接觸過的體溫計、聽診器等醫療器械實行專用,做到一用一消毒。醫療器械采取雙消原則,即先消毒后再清洗,然后再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劑2000-2500mg/L或0.2%過氧乙酸浸泡0.5h后再清洗,最后再消毒。電子產品醫療機械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病人手機、生活用品等每日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3.2使用過的一次性物品
病區內所有垃圾均視為感染性廢物,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封扎好。
2.3.3病區空氣、物體表面、地面消毒
每日循環風空氣消毒及紫外線照射各1h;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分別清潔病室地面,擦拭桌椅,床頭柜、門把手等物體表面。
2.4病人的防護
患者除吃飯、洗漱外,必須戴外科口罩,培訓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并背向他人。在解除呼吸道分泌物后應當使用流動水洗手,手上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可用快速含氯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禁止家屬探視及陪護,生活用品由護士提供及負責購買,護士負責送餐至床旁。
2.5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
2.5.1工作人員的防護是防止醫務人員感染的重要環節
醫護人員在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房的布局與防護程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使用設備的消毒、工作人員行走路線、穿脫防護服的步驟、污物處理等每一項流程都必須掌握,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2.5.2消毒隔離防護的監護檢查
在每個潛在污染區、污染區醫護人員互相監督穿脫防護用品,進入病區前必須戴好乳膠手套、防護口罩、帽子、護目鏡、防護服、防護面屏、防滲透隔離衣、雨靴和鞋套,防護口罩應進行密合性試驗,穿戴好后經兩人相互檢查合格后才能進入隔離病房。醫務人員從污染區出來脫換防護服時,必須嚴格執行規定的步驟,每脫一步后用快速含氯手消毒劑按六步法洗手,用75%酒精消毒耳道、面部等,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鼻腔,漱口后洗澡。
護理論文范文:探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性呼吸機正壓通氣治療的護理措施
3體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危害性極大的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我們病區嚴格執行以上總結的防護措施,在隔離病區工作期間無1例醫護人員感染。認真學習、收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的資料,制定一套有效的防護措施,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控制隔離病區的傳播,保證醫護人員的健康,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玉潔游戀陳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