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自媒體技術飛速發展以來,信息傳播方式飛速發展。 本文通過探究新媒體背景下傳播方式的變化如何始終保持創新思維,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腳步,把握觀眾的需求,進而基于新媒體背景探尋傳統影視的出路。
【關鍵詞】新媒體; 傳統影視; 傳播技術
麥克盧漢說:“任何技術都傾向于創造一個全新的人類環境。 ”傳統影視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拓寬了人類的眼界,而新媒體背景下技術的發展決定了傳統影視的發展方向,傳統影視的傳播方式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為觀眾提供精準化的服務,提高影視的上座率和收視率,創新以延長傳統影視播放的生命周期令人深思。 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讓傳統影視向更高級的傳播方式跨越。
一、面對挑戰:傳統影視傳播方式的變化
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獲得及時的資訊,娛樂消遣的方式愈來愈多元化,電視這一塊屏幕已無法滿足受眾每時每刻的精神需求,所以多屏共生現象就應時而生。 以手機為中心,延伸至PC再到TV,在TV端或PC端或手機端,一次付費、跨屏收藏等功能真正實現接入網絡后達到隨時在線分享服務。 晚間時段是網絡視頻收看的集中時段,因與電視收看時間高度重疊所以出現了電視收看比例下降的現象,央視市場研究(CTR)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電視觀眾與社交媒體用戶之間的重合度不斷增加,到2014年底已達45%,接近一半的電視觀眾在收看電視的同時將注意力分給了社交媒體。 [1]
在新的技術條件的沖擊下,傳統影視傳播方式迎來新的挑戰,數字傳播媒介時代的到來讓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得以應用,而傳播的互動性是互聯網重要的特點,然而傳統影視的傳播方式多為單向傳播,觀眾處于完全的接受者的狀態,而互動性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影視需要尋找的出路。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可以自由地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收聽或收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用戶擺脫了以往的時空束縛,可以隨時隨地享受視聽盛宴。 在社交智能化、移動場景化大背景下,跨屏跨終端的相連互動更加符合當下用戶場景體驗。
隨著技術的發展,打破時空的阻隔在不同屏幕間進行內容的互聯互動已經成為現實。 在實際中,跨屏互動視頻是新穎的廣告形式。 如英國BBC Gadget Show節目播放的iPad雙屏互動廣告,BBC5頻道推出的Gadget Show是一檔電子科技節目,這檔節目在英國得到了大量觀眾的認可。 新媒體趨勢下,這檔節目配合iPad通過再創新的360度視頻技術讓用戶在觀看電視的同時可以通過iPad APP來觀看節目現場全景,這樣表現力及趣味性極強的互動吸引大量的人群關注這檔電視節目。
觀眾在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觀看電視劇的時候,進行社交在線互動,現如今視頻平臺彈幕的形式也屬于一種多屏互動,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則可以通過VR虛擬現實實現和遠方的虛擬觀眾坐在一起看電視、與遠方虛擬觀眾實景交友等更深層次的互動,真正打破屏幕與屏幕之間的限制,增加收看節目的趣味性。 新媒體趨勢下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如何讓觀眾在多屏觀看傳統影視的同時與社交媒體互動參與度更高,如何保持創新思維,讓傳統影視實現雙向、多向傳播,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腳步,達到更佳的傳播與營銷效果,是目前新媒體趨勢下傳統影視創意策劃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二、迎接機遇:新傳播格局下傳統影視的出路
傳統影視的傳播形式有電視、電影等,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全面來臨,憑借電腦、手機等傳播載體,傳統影視的傳播已經邁向新媒體領域。 從中國內地電視的發展來看,電視內容已不再單純依附傳統媒體,而是走向數字化,依靠網絡多媒體形成了新的媒體形式,即交互電視。 2005年中國內地獲得了首張交互電視牌照,交互電視與觀眾的互動性很強,觀眾不再因為傳統的線性傳播被動地收看電視,而是有了選擇節目的機會。 而電視播出的熱門劇集在網臺聯動的傳播上體現出顯著的變化與優勢,隨著各大視頻網站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地方電視臺為了提升其競爭力,不斷與視頻網站進行合作,隨著技術上的不斷創新以及各大視頻網站實力的提升,地方衛視越來越離不開與視頻網站的合作,如湖南衛視實行了芒果獨播戰略,其推出的新節目只在公司的“芒果TV”視頻網站上播放,湖南廣電互聯網戰略轉型成為了其他衛視的榜樣。 網絡視頻業是中國廣電系統在新媒體趨勢下需要進擊的領域,網臺聯動呈現出多樣化和深度化的趨勢。
從香港的影視體制上看,而香港在回歸后在“一國兩制”的格局下,香港電影也迎來了轉型的機會,在新媒體趨勢下在既適應全球化市場又適應中國市場的同時,保持香港本土的特色,如電影《功夫》將數字媒體特技與本土的武術文化相結合,將美國、香港、內地三地的人才資源整合后再現香港的全球文化藝術,沖出了傳統市場,實現了電影的轉型。
從臺灣的影視體制上看,臺灣的“新聞局”出臺了將數位電影納入輔導金并從經濟上扶持企業進行數位升級的政策,其投資了七千多萬新臺幣以幫助15家影視公司和影院的升級,其目的在于讓臺灣的傳統電影在新媒體趨勢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現如今臺灣的傳統媒體已經全面數字化,如臺灣導演朱延平在2005年拍攝了臺灣首部全數位電影《狼》,數位電影不但維持了傳統電影的拍攝手法,也同樣適合在電視上播放。 傳統電影膠片是載體,拷貝是發行方式,而數位電影是用數字文件的形式發行再通過衛星和網絡直接傳送到家庭、影院等終端用戶,數位電影加速了影視互動的過程,有利于傳播技術的發展。 臺灣的傳統媒體、影視在新媒體趨勢下不斷探索出路,迎接時代挑戰以完成轉型。
從澳門影視的體制上來看,澳門回歸后,博彩業飛速發展,特區政府防止旅游博彩業成為澳門單一的經濟體系,為加強澳門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出臺了支持本地導演長篇制作的電影補貼政策。 新媒體趨勢下,網絡的發展和在線視頻網站給觀眾提供了新的消費平臺,傳統影視媒體如電視網絡、傳統院線、平面媒體等與在線網絡相互合作以滿足觀眾各方面的視聽需求。 近年來澳門的傳統影視業也和新媒體不斷接軌,例如澳門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與《澳門日報》合作,使得讀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軟件平臺去閱讀新聞、影視評論等。
傳統影視出現至今給人類傳播領域帶來了革命性變革,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電影面對數位技術應保持技術與藝術的統一,電視在數字化的同時需更注重互動性,傳統影視將面臨機遇與挑戰從而取得進步。
三、探尋出口:傳統影視受眾收視特征的變化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影視與其他視頻的發展趨勢正成為“碎片化”文化的典型特征,時空觀體現為空間的拼貼與時空的瓦解。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狀態與多屏技術發展的沖擊下,像《戰爭與和平》《紅樓夢》這樣的長度、深度敘事已經不太符合觀眾主流審美,短視頻成為新媒體趨勢下的新生兒。 美國電影《碟中諜6:全面瓦解》以短視頻形式在快手平臺發布預告片,這對電影正式在中國上映的市場營銷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傳統影視在新媒體趨勢下根據受眾收視特征的變化也不得不做出改變與妥協,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新媒體趨勢下運用碎片化傳播方式,讓更多繁忙的現代人“快速充電”。
傳統紀錄片在新媒體趨勢下做出了相應改變,在盡量不改變劇作質量的前提下,縮短播放時長,增加劇作的集數,在愉悅大眾精神世界的同時,給觀眾帶來啟迪。 這是媒介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受眾收視特征的改變,是一種新文化的生成和一種時空的改變,也印證了伊尼斯和麥克盧漢的預言,“碎片化”這一意向性修辭,正成為當下各類人文學者的時尚辭令,這是一種媒介文化與文化趨勢。 我們可以將影視節目分為三大類:電影、電視節目和專門為網絡及移動終端設備用戶拍攝制作的微型影視節目。
從一般觀影角度看,當今電視劇主要為講故事,以表達家庭倫理、普世價值及涵義內容為賣點,對于以故事內容為首要目的電視劇,可以等影片上傳網絡或者電視臺播出時,通過電視機、電腦、iPad等接受終端進行觀看,而內容仍是傳統影視應堅守的本性,即使快節奏的觀影方式正隨新媒體發展而到來,但堅持內容為王,巧妙地縮短集數,符合觀眾觀影特點的同時,給予觀眾高質量的劇作服務,這是傳統影視在新媒體背景下需面臨的挑戰。
伊尼斯的媒介分類與文明觀啟迪了大眾的思考方向。 人們獲得資訊越來越迅捷,娛樂消遣的方式愈來愈多元化,人們不愿長時間坐在電視、電影這一塊屏幕前,而新媒體便捷的使用方式可以滿足受眾每時每刻的精神需求。 因此,以手機為中心,延伸至PC再到TV的多種觀影方式應時而生,而資本總是流向利益最大的地方,大量資金也從傳統影視隨之流向新媒體領域,傳統影視需始終保持創新思維,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腳步,掌握新媒體價值流量分割和內容付費以創造收益,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時代中吸引更多的觀眾,提高其競爭力。
傳媒論文范例: 新媒體背景下傳媒經濟發展的新思維探究
四、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影視媒體應與新媒體相互合作以滿足觀眾各方面的視聽需求,大眾媒體只有跟隨時代的腳步,減少受眾流失,給用戶帶來極佳的視覺體驗,在傳統影視內容、新興技術層面等進行全方面的考慮,在保證播出內容的質量的同時,傳統影視內容的創作者需要具備互聯網的移動思維,適應新媒體時代,為觀眾提供精準化的服務,創新以延長傳統影視播放的生命周期,積極應對時代的挑戰,如此,傳統影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時代中吸引更多的觀眾,提高其競爭力。 新媒體趨勢下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傳統影視需始終保持創新思維,緊跟新媒體發展的腳步,只有把握住觀眾的需求,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參考文獻:
[1]李新穎.多屏時代電視媒體的經營[J].青年記者,2016,(2):86-87.
作者:李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