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9月2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在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使電視新聞節目更好地發展,就必須針對現如今的形式做出調整,在節目形式方面另辟蹊徑,改變老套的傳播方式,提高節目的影響力。本文針對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產生的影響因素進行剖析,思考如何重建路徑來體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希望能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優勢;重建
在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網絡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體背景下給電視新聞節目帶來的影響,其詳細地分析了新媒體講給電視新聞節目帶來的利與弊,并提出了解決方法,有利地推動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一、當前形勢下電視新聞所面臨的困境
(一)陳舊的傳播模式
國家權力機構對電視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過程進行了嚴格把控,電視新聞經常對國家的政策性內容以及國際上的發展形勢進行報道,但群眾并不關注這類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似乎離群眾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傳統電視新聞的報道方式偏向于說教,對于觀眾來說顯得有些無聊乏味,而新媒體在報道新聞事件時更善于運用輕松、講故事的方式。
最近幾年電視新聞也在針對這種現象提出與之對應的應對措施,將傳統的說教模式改為講故事或還原事件場景的方式,并在新聞中增加群眾感興趣的民生類新聞報道,這一改變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電視新聞的觀眾,進而也使收視率得到了提升。
(二)缺乏新聞制作的先進設備
電視新聞想要在新媒體時代順利地進行改革,就必須對技術創新加以重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電視新聞想要占領一席之地的首要做法就是改變其原有得技術,將傳統的模擬技術轉變為先進的數字技術。與電視新聞相比,新媒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這是電視新聞無法比擬的。正是由于這一原因使原本屬于電視新聞的觀眾群體轉向了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二、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
(一)機遇與挑戰
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電視新聞節目中,它有利也有弊。在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以及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范圍;在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方面,它是復雜的,沒有較硬的專業基礎是不可能很好地進行應用,在這一方面,它也限制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二)傳播平臺多元化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傳播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新聞節目只能在電視上觀看,但現在新聞節目在手機、電腦、iPad、數字電視等不同設備上都能收看,電視節目的傳播渠道變得豐富多彩。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自己想看的電視新聞節目,不但可以自由選擇電視新聞節目而且還可以共享信息資源,進而擴大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范圍提高了傳播效率。
(三)信息來源多樣化
在新媒體還沒有得到推廣以前,新聞信息來源專屬于傳統的傳播媒體,政府部門、社會上的其他團體、民間的各種組織都是他們收集信息的對象,通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二次加工,通過審核之后就能夠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播放了。隨著新媒體熱潮的出現,新聞素材被各種各樣的媒體通過不同的角度以及層面進行解讀,廣大的節目觀眾能夠成為信息的提供者,信息來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并且信息在共享方面也較之前有大幅度變化,新媒體也成為了新聞電視節目獲取新聞線索和報道資源的有效平臺。
(四)公眾話語空間擴大化
新媒體具有先進的媒介技術,在信息傳播速度、共享程度、受眾范圍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特點,最為突出的還是在公眾話語權方面,能夠使信息雙向或多向交叉傳播,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開放、民主、的話語空間。與之相比,電視媒體需要盡快打破壟斷話語權的僵局,將先進的媒介技術引進來,并及時建立一個開放的話語空間,讓電視觀眾對新聞節目產生興趣,進而使電視新聞節目能夠不斷創新。
三、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優勢的重建
(一)跨媒介整合節目資源,豐富新聞傳播形式
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長期采取一種報道形式,并且觀眾也不能及時地與之互動,如果引入新媒體,不但可以將新聞來源變得豐富多彩,通過將多種媒介加以整合的方式也可以得到許多資源,重新建立起電視新聞節目的亮點。現如今,人民群眾的生活與網絡已經變得密不可分,電視媒體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群眾感興趣的新聞資源,進而拉近與網民的距離,增強與節目觀眾的互動性。
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在播放的時候可以針對網上的熱點新聞表達自己的看法,再根據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調查,將事情的原委一一向觀眾呈現。在新聞報道中,結合各種官方評論以及眾多網友中的“麻辣”評論進行解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首先可以將不同的看法呈現給觀眾,其次還可以讓觀眾迅速知道網絡中的熱點新聞,最后還可以引導人民群眾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每日新聞報》中獨有的“微觀天下”這一版塊,將專業的傳媒類微博內容與網友獨到的、一針見血的留言相結合,對當下群眾最關心的熱點新聞進行分析報道,節目效果好也是在預料之中的。
(二)采用多元敘事視角,增強新聞節目的真實性
通過語言講解和畫面傳遞信息是電視新聞節目慣用的報道手段,這樣做可以復現原有的事件,新聞節目的真實性也有保障,人物情感也便于表現。新媒體出現之后,雖然信息資源在種類方面多種多樣、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變得更加便捷,但是信息真實度的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了。為了增強新聞播出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電視媒體可以運用多元敘事的方法,收集不同群體的看法,將零碎的、大量的信息資源整合到一起,把新聞事件的本來面貌呈現給觀眾,全方位地報道新聞事件。
(三)同步報道重大事件,提高新聞報道的權威性
雖然新媒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媒介素養有好有壞,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就胡亂報道,使網絡信息的真實性下降,也成為了正確輿論引導的定時炸彈。所以,引導正確的輿論是電視媒體應該承擔的責任,通過電視報道打壓虛假信息對輿論的消極影響,確保社會輿論的同一性。在對地震、礦難、臺風、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的報道上,為了確保信息的時效性,電視新聞可以采取直播、訪談、現場連線等跟蹤報道的形式,利用電視畫面、圖像、視頻等對突發事件的進展情況進行報道,以最直觀的方式讓群眾了解新聞事件,有效抵制謠言,顯示出新聞報道的權威性。
(四)推動傳播技術創新,突出現場直播優勢
與新媒體傳播相比,電視新聞節目也不是毫無優點,現場直播就是電視新聞節目的特色。結合新媒體語境,電視媒體的媒體制作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以體現電視媒體的公眾信服能力,這也是為了加強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條件。電視新聞節目不能閉門造車,要利用現有條件將新媒體中不完整的信息與深度報道加以整合,這樣不但可以使新聞報道的內容多種多樣,而且可以向所有觀眾播報最新最準最全面的新聞信息。電視媒體在進行直播時的技術手段也要及時更新,3D模擬模型、航拍、水下拍攝都是不錯的選擇,既增強了畫面效果,又提高了觀眾的感受性。
(五)增強電視新聞互動性,提升收視率
電視新聞可以效仿新媒體,開通網絡平臺通過轉發評論等方式與網友進行互動,這樣做既強化了電視新聞本身,也可以實現與觀眾之間的良性互動,一舉兩得。在節目播出后根據評論區的留言及時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調整,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視媒體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對節目的播出形式和傳播方式做出相應改變,在創新的同時也要保持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真實性,提升電視新聞節目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汪文忠.彈幕電影發展之我見[J].中國電影市場,2015(12).
[2]邵詩盈.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的成功因素探析及啟示[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
[3]蘆嘉楠.新時期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
[4]余華,姜歆遠.全媒體電視產品特征淺析[J].新聞前哨,2015(12).
[5]魏征.關于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認識與再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5(19)
新聞論文投稿期刊:《新聞研究導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傳媒類專業學術期刊,月刊,2010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郵發代號:78-250,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8883,國內統一刊號CN:50-1205/G2,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