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欧美-第一页综合-丁香花成人另类小说-丁香久久-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河洛地區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認同

時間:2019年07月1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眾多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息之地,然而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少數民族不得不離開原有的棲息地遷移至別處,與其他民族雜居并日益融合,逐漸形成國家認同。遷徙少數民族通過族譜記載、祭祀文化以及國家寬松的民族政策等方

  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眾多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息之地,然而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少數民族不得不離開原有的棲息地遷移至別處,與其他民族雜居并日益融合,逐漸形成國家認同。遷徙少數民族通過族譜記載、祭祀文化以及國家寬松的民族政策等方式,逐漸形成民族認同。對于散居于各地村寨的少數民族而言,較好地處理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這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上寨村;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民族文化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作為中華民族中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蒙古族人數較多,分布較廣。加深對散居各地的蒙古族特色村寨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洛陽蒙古族上寨村為例,探討該問題。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洛陽蒙古族上寨村概況

  上寨村原名為西陡溝寨,位于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因地勢陡峭,地理位置險要而得名。上寨村李氏族人本是北方蒙古族太師國王木華黎的后裔。元末明初,木華黎的七世孫咬兒,為躲避戰亂,其子孫易姓為李,從木從子,以志本源,其中一支遷移到洛陽,這便是上寨村蒙古族的族源。直至現在,村中的李姓族人仍占全村人口的大多數。正所謂亂世藏金,盛世修譜,洛陽李氏木華黎后裔之所以延綿數百年而不絕,關鍵在于家譜的續修。

  從明朝到今,李氏族譜曾經三次續修,最近的一次續修是在2005年,許多木華黎后裔也是由此得知自己的族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實行寬松的民族政策,散居在洛陽的李氏木華黎后代積極與陜北、內蒙的蒙古族同胞取得聯系,尋根祭祖,受到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他們積極學習蒙古族傳統禮儀文字,開展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文化活動,甚至在上寨村還建立了木華黎的祭祀地,供奉成吉思汗以及木華黎的大纛,并與研究蒙古族歷史的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探討,加強與內蒙古方面的聯系。

  二、民族認同因素分析

  通過多次調研,我們發現洛陽蒙古族上寨村的民族認同,主要與以下三種因素有關:

  (一)族譜記載

  族譜,又稱為家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族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之一,主要記載一個父系家族的世系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跡。關于族譜的內涵,明代馮從吾認為:“夫國有史,夫家有譜,古人族譜之作蓋自親親一念生也”。清代章學誠也說“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傳狀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譜牒,一家之史也;部府縣志,一國之史也;綜紀一朝,天下之史也”。族譜的種類也有很多,根據記載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皇室族譜、民間私譜、墳譜以及祠譜等;根據記載范圍的差異,也可分為房譜、通譜、異姓統譜等。中華民族之所以傳承數千年依舊生生不息,家譜和族譜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深厚悠久的家譜文化。

  上寨村李氏蒙裔族人歷經數百年依然能夠尋根祭祖,家譜就是向導。數百年來,李氏族譜曾經三次續修。第一次是在明朝,咬兒的曾孫李年為保存家族記憶,修成了《李氏族譜》,其中稱“李出有元,札剌爾氏,世居斡難河東”,并詳細記載了木華黎后裔遷居洛陽的始末。該家譜序言提出“孝友貞讓之行于家,惠政善教之及于人,胥可觀諸后者”,直至現在,定居洛陽的木華黎后裔仍把“孝友貞讓,惠政善教”作為家訓。

  第二次是在民國時期,儒商李獻廷籌劃續修《李氏族譜》,在私塾教師李世貞幫助下,于1934年完成了對明代家譜的續修,此次續修的家譜增加了輩序詩,還增加了李獻廷之子李正甫的生平事略等內容。正是由于此次續修的家譜,許多散佚在各地的李氏后人才確定了自己是元末明初遺落中原的蒙古族后裔。最近一次續修是在2005年,主編為上寨村的李佑勛,但許多復雜的工作,如將明代的族譜翻譯為白話文,編寫《洛陽的蒙古族后裔》一文,介紹木華黎家族的來龍去脈,都由李獻廷之孫李天順完成。

  此后,上寨村的李氏蒙裔族人開始前往內蒙等地尋根祭祖,并與各地的蒙古族同胞開展廣泛交流。葛劍雄曾說“每一種族譜一般都詳細地記載了祖輩們是由何時何地遷移到此,比較完整的反映了一個家族遷移的歷史”。上寨村木華黎后裔們也正是憑借著流傳數百年的族譜尋根探祖,發揚光大。

  (二)祭祀文化

  蘇勒德祭祀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勒德,在蒙古語中意為“徽”,根據它的形狀,在漢語中將其稱為“矛”或者“纛”。作為歷史上蒙古民族的旗幟,蘇勒德具有悠久的歷史。《蒙古源流》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遂即于斡難河源,豎其九斿之白旗,遣人至德里袞勒塔黑之地,豎其四斿威靈之旗”。在蒙古族歷史上,蘇勒德不僅象征著部落的最高權威、部族的興旺發達,而且具有凝聚和振奮人心的作用。

  蘇勒德一般立于部落首領的帳前,每逢重大事件的發生,蘇勒德便具有了召集民眾與士兵的作用,是蒙古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遺存。現如今,木華黎后裔已在洛陽市上寨村建起了一座兩人多高的蒙古包,里面供奉了木華黎塑像,蒙古包前還供奉了從成吉思汗陵和木華黎的故鄉烏審旗請來的哈日蘇勒德以及京肯蘇勒德,并由洛陽蒙古族祭祀協會在特定的節日在木華黎祭祀地舉行隆重的成吉思汗以及木華黎的祭祀大會,邀請各地的蒙裔同胞出席,進行豐富多彩的表演,共同頌揚先祖的功德,祈禱平安吉祥,增強同各界蒙裔同胞的學習與交流。那仁敖其爾曾認為:“信仰體系的形成有三大件,即物化形態、規則和語言、觀念思想”,而上寨村木華黎信仰的物化形態,便是這傳承百年并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蘇勒德祭祀活動。

  (三)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黨和國家為了調整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采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的總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中國共產黨自從成立以來,便主張平等的民族政策,不斷對民族政策進行改革,使之日趨成熟。而新中國實行的寬松的民族政策不僅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便利的經濟、文化發展環境,也為散居的少數民族提供了恢復、發展民族文化的機會。

  汪春燕將民族政策進行了縱向與橫向的結構劃分,并認為縱向結構中的總政策屬于最高層次,起著統領的作用。而橫向結構則貫穿于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并且各個政策之間相互依存、互為關聯、不可分割,共同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協調、有序地發展。上寨村蒙裔木華黎后代21世紀初開始前往內蒙等地祭祀木華黎,并與社會各界的蒙裔同胞們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追思成吉思汗與木華黎的活動,恢復本民族的特色,這根本上得益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實行的寬松的民族政策,并且在我們的實地考察中,上寨村的村民也反復慨嘆,是黨和國家寬松的民族政策給了他們追本溯源的機會。

  三、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密切相關,民族認同是其中較低層次,國家認同是較高層次。關于“認同”一詞,學界普遍接受弗洛伊德的學說,他認為:“認同是個人與他人、群體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民族認同作為認同理論的一種延伸,學界目前對其還沒有統一的界定,如王希恩認為“民族認同即是社會成員對自己民族歸屬的認知和感情依附”,陳麗華理解的民族認同是指“個人對某個族群團體的歸屬感覺,以及由此族群身份所產生的想法、知覺、感情和行為”。

  莊錫昌將民族認同進行了廣義與俠義劃分,廣義的民族認同是指對某一主權國家的認同,即國家認同;狹義的民族認同是指一個國家內部的各個民族對各自民族文化的認可,即族群認同。外國學者對于民族認同也作了自己的研究見解,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將民族想象為一個有限的政治共同體,認為“民族主義不是民族自我意識的覺醒,民族主義發明了原本并不存在的民族”。可見學術界對于民族認同的界定,雖然眾口不一、各執其詞,但本質上都認為民族認同是存在于民族內部成員之間基于情感、責任的一種社會聯系。

  與民族認同相對應,國家認同則是一種政治概念,它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歸屬于哪個國家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國家的構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評價和情感,是民族認同的升華。但是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往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國家認同處于弱勢地位,低于民族認同,國家的權威就會受到挑戰并極有可能威脅到國家疆域的完整。然而,即使國家認同沒有顯著的弱化趨勢,但只要民族認同提升到高于國家認同,也會危及到國家的統一與穩定。

  只有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保持同步或者正向的變化趨勢,才能夠消除危機,保障國家的權威與穩定。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蒙古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對于本民族以及國家層面的認可,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以及國家疆域的完整。

  因此在對洛陽上寨村蒙古族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研究中,我們主要采取訪談法進行量化分析。我們認為,上寨村蒙古族的國家認同程度很高,雖然致力于恢復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學習傳統的語言文字,傳承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文化,加強與各界蒙裔同胞的聯系等等,但在長期的歷史融合中,上寨村蒙裔木華黎后代與當地的漢族人民早已在生活方式、節日習俗上沒有太大的差別,融為一體,魚水難分,共同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之中。

  四、結語

  上寨村蒙裔木華黎后代自元末明初開始遷移到洛陽以后,數百年來逐漸與當地的漢族融合,無論是在生活方式,還是語言文字方面都與漢族沒有太大的差別,直至21世紀初,黨和國家實行寬松的民族政策,通過家譜,許多上寨村的村民才得知自己是元代太師國王木華黎的后裔。但由于時間長久,上寨村的民族認同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部分村民與漢族融合較深,對于蒙古族文化僅限于了解;而另一部分村民通過與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大本營交流之后,開始致力于恢復本民族的身份和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上寨村村民國家認同很高,都認為恢復本民族特色是出于對于祖先的懷念與追思以及自身對于蒙古族文化的喜愛,但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都應當和諧地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之中。由洛陽上寨村蒙古族的民族認同可以看出,散落于各地村寨的少數民族,較好地處理了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這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馮姓部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34.

  [2]章學誠.文史通義[M].州縣請立志科議(外篇一),葉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588.

  [3]葛劍雄.家譜:作為歷史文獻的價值和局限[J].歷史教學問題,1997(6).

  [4]那仁敖其爾.陶·特木爾巴根·論蘇力德信仰的本質及其特征[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5).

  [5]汪春燕.從民族政策視角論民族文化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2006(1).

  [6]車文博.弗洛伊德主義原理選集[M].沈陽:遼寧出版社,1998:375.[7]王希恩.說民族認同[N].學習時報,2002-12-9.

  [8]陳麗華.臺北市阿美族學童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J].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專刊,人文及社會科學(臺灣),1999.

  [9]莊錫昌.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45-48.

  [10]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6.

  [11]艾易斯.當代內蒙古蒙古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論述[J].前沿,2015(12).[12]史慧穎.中國西南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民族認同心理與行為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7.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文化自信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原創繪本發展特點

  下面文章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場,對中國原創繪本及少數民族原創繪本發展提供了思路,對中國繪本繁榮期和發展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對壯文化原創繪本發展進行了分析,為此提出了四個發展路徑,即“區域要素整合”,“形文意態合一”,“六性編繪并重”,“融釋貫通于圖”的個人觀點,深化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自立的文化原創繪本理念。希望本文所論對文化研究具有學理價值和指導實踐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 |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在亚洲线视频观看 | 夜恋全部国产精品视频 | 草草影院一级毛片a级 | 国产无套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 欧美一欧美一级毛片 | 国产91av在线 | 日韩成人性视频 | 亚洲国内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在线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搡女人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一片| 欧美嗯啊|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 2020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 午夜a视频| 国产 欧美 日本 | 国产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 | 免费在线黄色网址 | 国产无套普通话对白 | 国产精品aaa | 久精品视频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美女白丝超短裙被输出动态图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 2021久久精品永久免费 |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久大 | 看一级特黄a大片国产 | 99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人 | 久久一本色系列综合色 | 欧美激情人成日本在线视频 | 91精品小视频| 日批日韩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97 |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 国产精品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