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4月21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近二十年來,韓劇在中國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潮流是典型的跨文化傳播成功案例。本文利用文獻分析、文本分析和個案研究等方法對韓劇在中國熱播的原因進行探討,分析其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相同和相異之處,同時闡釋其對我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啟示。
關鍵詞:韓劇,民族文化,跨文化傳播
一、研究背景
影視產品是一個國家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但是,與英、美、日、韓等文化強國相比,目前我國的文化和娛樂產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問題,對外傳播能力亟待提高。相比于西方國家,韓國與中國同處亞洲,有同樣的東亞文化背景,在歷史上也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韓流”與韓劇的傳播經驗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具借鑒性和價值。2005年,韓國歷史電視劇《大長今》的播放使韓國電視劇達到了第一個傳播的頂峰。
2012年,SBS電視臺制作了多部熱門電視劇,《主君的太陽》《聽見你的聲音》《繼承者們》等利用互聯網的發展,將韓劇熱推向另一個頂峰。隨著韓國國內文化產業市場的變化,以tvN為代表的一系列有限電視臺出品了大量的高質量“神劇”,在中國引發了“請回答熱”“鬼怪熱”等流行趨勢。
二、文獻綜述
跨文化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它最初誕生于美國。美國本就是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的多元化國家,二戰后的美國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來移民,這樣一個多元社會自然會產生許多的種族矛盾和文化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跨文化傳播學就應運而生了。跨文化傳播旨在研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符號系統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
除了個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體、組織和國家間的溝通交流也屬于跨文化傳播學的研究范疇。我國的跨文化傳播研究起步較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有學者開始涉獵,主要集中于跨文化傳播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交流的影響、如何提升我國對外傳播能力、如何提升國家軟實力等方面。徐明華將我國2000年以后的跨文化傳播研究從內容上分成了四個方面,包括跨文化新聞傳播研究、跨文化影視傳播研究、跨文化網絡傳播研究和跨文化廣告與公關傳播研究。但是對于如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更好地理解我國文化,針對受眾層面的跨文化傳播的能力和技巧上的研究還顯得極為不足。
三、韓劇在中國流行的原因
(一)傳統文化視角
1.文化共通性
傳播得以實現的一大前提就是傳受雙方具有共同的語義空間,而跨文化傳播的難點就是傳受雙方的文化背景和語義空間有差異。優秀的跨文化傳播活動會通過尋找文化相通點、改變傳播方式等途徑來克服傳播過程中的障礙,達到傳播者希望的傳播效果。韓國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自古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即使在現在,儒家文化也依舊是韓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在世宗大王創立訓民正音之前,漢字一直作為韓國的官方文字。歷史沿革造就了中韓兩國共同的“漢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擁有共同的東亞文明和東方傳統文化。
2.文化差異性
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方便了中國觀眾對于韓國電視劇的理解,提高了中國觀眾的接受度,但是跨文化傳播仍需要文化的差異點來吸引他國觀眾的關注,引起受眾的好奇心才能成功地打開外國市場。中國和韓國雖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但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于“仁”,而韓國則將儒家文化的核心更多地理解為“孝”。韓國是一個極為注重長幼有序的國家,家長制的管理制度至今仍然盛行在家庭、學校、職場和軍隊等各個領域。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韓語的使用上,比如,tvN的熱播劇《機智的監獄生活》前十集中每集都會有罪犯之間和罪犯與教導官之間因為敬語而爭執的情節。而在我國,很多傳統的禮儀和觀念漸漸被年輕一代所遺忘,很少有人會在與自己父母的日常交流中使用“您”“請”等詞“,您好”“您辛苦了”“您慢走”等韓劇中的“口頭禪”也很少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許多已經在時代發展中被我們漸漸遺棄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韓劇中的再現,被學者認為是一種“文化反哺”現象。而這種現象更容易激發中國觀眾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韓劇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與流行。
(二)韓劇符號化視角
羅蘭·巴特在《神話學》一書中表示,神話是一種符號系統,是源自對符號的一種社會使用與社會評價,是第二次符號化和第二次意指化,即“能指”+“所指”=新的“所指”。韓劇得以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擅長對普通事物賦予新的含義。
比如《來自星星的你》中的經典臺詞——“下初雪時,任何謊言都可以被原諒。”古代女主借初雪說謊趁機對男主進行告白,這一場景將初雪與愛情、告白完美交織在一起,初雪就不只是指代它本身“雪”的所指,而是指代了浪漫的愛情。韓劇以精心的意境營造滿足快節奏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童話愛情的向往,將大多女性觀眾憧憬的美好、浪漫的愛情故事內化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間,將普通事物符號化,賦予其文化或感情的內涵,韓劇與其符號化的象征相輔相成,促進彼此的傳播與發展。
四、中國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啟示
(一)民族文化角度
韓劇在影視劇當中嵌入了許多與傳統民族文化相關的東西,在韓劇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背后都蘊含著本國社會的縮影,體現了本國文化。比如,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一家長輩去世,親友來吊唁,大家都在家中敘舊聊天,氣氛愉快,而最后只剩家里自己人在時大家卻抱頭痛哭,這是符合東方的喪葬文化的,許多中國現實的家庭葬禮也是這樣的。
而我國的偶像劇《極光之戀》的葬禮上,演員化著精致的妝容,穿著西服,在一片草地中安葬故人,這是典型的基督教葬禮,在中國觀眾看來既陌生又不現實,完全不符合中國社會現狀。韓劇的成功證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當今我國的現代電視劇盲目模仿西方影視劇,脫離中國社會的現狀,導致外國觀眾看不懂,中國觀眾不喜歡。真正優秀的影視劇一定是蘊含本國特色文化的,我國影視劇歷史上也出現過優秀的、有深遠國際影響力的電視劇,遠有《還珠格格》,近有《甄嬛傳》《瑯琊榜》,這些電視劇都是經過本國觀眾檢驗的優秀的古裝電視劇,從建筑、服裝、言行舉止等細節中都蘊含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市場制作角度
韓國電視劇在制作過程上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在制作上基本是由三大電視臺主導,實行邊拍邊播、制播合一的機制;在主創團隊上,韓劇依托以導演、編劇為核心的制作團隊。在制作上,雖然制播分離是各國鼓勵的影視作品制作發展方向,但是我國節目制作公司發展還不夠完善,播出機構仍然掌握主導地位,許多作品制作之后無法播出,因此許多公司為了搶占播出機構的時段,盲目搶占大IP和流量明星,方便作品的銷售。
長此以往,會導致制作公司不認真做節目,僅靠主題和明星就盲目招商,取得巨額收益,損害我國電視劇市場的整體發展和氛圍。在主創團隊問題上,國內影視劇在收視率和點擊率的驅動下將大量投資資金用在了流量明星的爭奪上,造成了以明星為核心的制作方式,而劇本和故事本身才是一部劇的根本。tvN的“請回答系列”最吸引觀眾的就是每一部都啟用全新人演員陣容,讓觀眾完全猜不出到底誰是主角,不到最后都不知道結局如何,也被觀眾稱為“猜老公”系列,但即使是這樣的全新人陣容依舊獲得了無線臺歷史上的最高收視率,靠的就是優秀的劇情設置。
要改變這種現狀,要從源頭入手,給予優秀的劇作家足夠的支持。重構影視劇投資結構,限制藝人片酬,使資金結構向影視劇本身制作傾斜。同時,作為觀眾也要在市場一方拒絕粗制濫造的作品,在需求側阻斷劣質作品,倒逼制作方進行改革,為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五、結語
中國與韓國比鄰而居,擁有相似的傳統文化,而且我國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如何立足于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實際,借鑒韓國的經驗,創造出比“韓流”更加輝煌的中華文化潮流,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王梓伊.我國對外國際文化傳播如何借鑒韓國經驗——從韓劇的跨文化傳播現象說起[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1):125-126.
3.林潔琛.對韓國電視劇在中國流行現象的跨文化解讀[D].蘇州大學,2005.
文化傳播類論文范文:都勻中國茶文化博覽園營銷現狀及改善建議
都勻中國茶文化博覽園作為一個新興的茶文化旅游景區,具有文化底蘊厚重、發展空間大、特色鮮明等優點。為此下面文章主要從旅游目的地差異化營銷策略的角度入手,對都勻中國茶文化博覽園營銷策略加以研究,首先客觀地對都勻中國茶文化博覽園的現狀以及營銷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隨后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希望為都勻中國茶文化博覽園的長遠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